第5章 东海文明是想象,还是事实?(2)

可喜的是,此前的推理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印证:当遗传学家分析线粒体以外的DNA时,发现了同样的溯祖现象。后来的试验者使用非洲黑人基因进行研究,也得出了人类的“夏娃”确实在非洲的结论。1994年,根据线粒体DNA特征的分组结果,英国科学家布莱恩·赛克斯又提出,几乎每一个有欧洲本地血统的人都是由4.5万年前迁入欧洲的七位女性祖先繁衍而来的,这七位女性被称作“夏娃的七个女儿”。1997年,科学家首次从尼安德特人化石中提取出DNA与现代人比较,结果在60万年前他们就已与晚期智人(现代人)产生了分支且无混血迹象。也就是说,由于晚期智人拥有能够制造石器和使用语言的巨大优势,使得他们在世界范围内取代了所有先前的原始人,在此之前出现的爪哇猿人、北京猿人、海德堡猿人以及与之平行的尼安德特人,已经在竞争性进化中统统灭绝了。

最后,主持编写《全球通史》的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发言人做了总结:“到公元前3万年时,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已经成熟,并且已经居于超越地球上所有物种之上的至高地位了。从这一刻起,人类发展的历史终于结束了自然塑造人类的过程,开始了一个人类塑造自然的过程。”

至此,“单一起源说”在与“多地起源说”的争论中终于占据了上风,论坛主持人宣布无限期休会。

按照暂时占据上风的“单一起源说”推定,非洲晚期智人大约于13万年前从一望无际的东非大草原启程,7万年前到达中东和亚洲,然后分别从中东向欧罗巴洲(简称“欧洲”,意为“西方日落之地”),从亚洲向美洲和澳大利亚洲(简称“澳洲”,意为“南方的土地”)扩散。

此时正值第四纪冰期——最后一个冰河期,北半球大片陆地覆盖着肃杀的冰雪,气候比如今的西伯利亚还要恶劣,由于身体和耐寒能力上的弱势,来到北半球的晚期智人开始了类似候鸟一般的流浪生涯,他们在大片的冰川缝隙间孜孜不倦地寻找着适宜生存的栖息地。因此,四处寻觅的他们第一眼看到一望无际的东海平原时的惊喜与震撼,应该不亚于达·伽马找到了印度,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艾萨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据此推测,就在东海平原形成不久,亚洲晚期智人中的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萨拉乌苏河岸边的河套人(距今7万年前)、广西柳江通天岩旁洞穴中的柳江人(距今7万年前)、山东新泰市刘杜镇乌珠台石灰岩洞中的新泰人(距今5万年前)、云南丽江木家桥的丽江人(距今5万年前)、江苏泗洪县双沟镇下草湾的下草湾人(距今4万年前)、北京房山区田园洞人(距今4万年前)、四川资阳黄鳝溪的资阳人(距今3.5万年前)、吉林安图明月镇洞穴中的安图人(距今3.5万年左右)、山东沂源县骑子鞍山千人洞人(距今2至3万年前,洞内只有哺乳动物化石与旧石器,看来在2万年前已人去洞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的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前)等争先恐后,先后从北、南、西部汇聚此地。

实际上,这种热闹景象在人类历史上并不鲜见。几乎每一次新大陆乃至新财富的发现,都会激发起一次空前的移民潮。如古印欧人南下西进,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人扬帆出海跑马圈地,英国清教徒结伴闯荡北美洲,美国西部牛仔“淘金热”,山东百万农民“闯关东”。

东海文明之花

“大海,生命的摇篮。”这句饱含诗意的话我们已经讲了多年,但理智地思考会突然发现:这句话,我们从来都是当作神话传说对待的。毕竟,人类和海洋的关系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我们,不再畏惧惊涛骇浪,但却再难体会人类曾经与海洋那水乳交融的关系了。据说,把一个初生的婴儿投入水中,他自然就会游泳。这,是不是海洋留给人类最亲密的暗示呢?

但故乡总归是故乡。即使历经斗转星移,远隔千山万水,海洋永远是人类童年的栖息地。如果沿着东方文明史起源于东海平原的思路,我们就不难发现,新石器文化的源头也在东海平原。作为新石器文化三大特征的磨制石器的制造和使用、陶器的发明、原始农耕的出现,在这里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为了证明所言不虚,我不得不列举一组知识性的人类考古成果。

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之一[4]——日本南部长崎福井洞穴遗址出土的隆起线纹陶器,经测定距今1.3万至1.2万年,当时日本南部就处于东海平原边沿。众所周知,陶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最早是用来存放粮食和水的,可见当时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了粮食有剩余的程度,这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东海平原作为人类大粮仓的地位。而且,用陶器烹调食物,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状态;用陶器储存水,扩大了人类的生活范围;用陶品建造房屋,使人类走出洞穴走向了平原。可以想象,那时一个又一个原始村落升起在东海平原上,人类文明的炊烟也开始袅袅升腾。差不多与陶器的发明同时,亚洲古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之后,东海人敲打石器的叮当声响也开始出现,这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坚实足音啊!海洋退去后形成的东海平原上的大量卵石,不经打磨是难以作为工具使用的,而此地的农业生产和军事摩擦又需要这样的石器。在台湾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考古学家发现了1万年前大量以锐棱砸击技术制作的新石器。

也许你会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指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个伟大发明是文字和城市。”有一度我也怀疑,东海人发明陶器和石器就已经勉为其难了,他们不可能在文明之路上走得更远,在文字和城市上有所建树吧?也就是说,他们无法凑齐所谓的“旧四大发明”。

事实终究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半个世纪前,潜水员在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周边海底发现了一座类似人类祭坛的古城遗迹,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40米,最高处约26米。

1982年,中国潜水员在东海海域的台湾澎湖水下,发现了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澎湖虎井古城。这座古墙遗址东西长约160米、南北长约180米,城墙上端厚度约1.5米、底部厚度约2.5米。消息传出,以《上帝的指纹》一书闻名全球的英国作家汉卡克专程来到这里潜水探勘。刚刚浮出水面,眉毛还在滴水的他就告诉同行的夫人:“这段城墙是人造工事而非自然力量所形成,这里躺着伟大的史前文明。”

1990年,潜水员又在与那国岛南端的西崎海域海底发现了一个由一米见方的石块堆砌而成的金字塔以及“+”“V”等形状的线刻文字。据考证,金字塔建造者至少具备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古文明的水准。至今,在这条再难听到足音的海底城市街巷里,还躺着许多破碎的陶片。8000年前,它作为一只陶罐的一部分,被美丽的东海女子顶在头上或者捧在手中,晃晃悠悠自河边归来,清凌凌的河水漫过陶沿,溅湿过远古的一片阳光。

“旧四大发明”只是证明了东海平原非凡的文明程度,而要证明东海平原有人类居住,最权威的证据莫过于古人类化石了。问题是,在经历了数万年沧海桑田的变迁、风化与海水侵蚀之后,东海还能找到古人类化石吗?

事实证明,在东海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据日本考古学家考证,日本最早的土著“绳文人”就是2万至3万年前的冰河期来到日本的,其活动区域在东海平原东部。1967年,人们在冲绳岛八重濑町(tīng)港川人遗址,发现了一男二女的人头骨,碳14测定[5]的年代为距今1.8万年左右,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而且港川人已经有了人工拔齿的习惯。这也就意味着,冲绳周围是东海平原人的一大聚居地。

1971年,考古学家在中国台湾台南左镇菜寮溪发现了晚期智人头骨化石,经过测定,距今约有2万至3万年之久,他们的活动区域正好处于东海平原南部。

随后,考古学家在距东山岛东南大约13海里的区域,发现了一件人类右肱(gōng)骨化石,从而推测出远古时期有一条西起福建东山岛、东至台湾岛南部的“东山陆桥”。为验证陆桥的存在,考古界于20世纪80年代在海峡西岸布置了16个钻孔,其中两个钻孔深度达到上更新世[6]中部地层,其柱状岩芯的古生物和黏土矿物分析表明,这里早在5万至7万年前就存在陆相沉积物。之后,考古学家又在台湾岛西部第四纪地层中,发掘出3100多件亚洲象、熊、野牛、犀牛、野猪、水牛、斑鹿、野马、剑虎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它们都是远古东亚大陆特有的动物,在浙江、四川、云南也有类似发现。它们不会飞翔和游泳,却出现在台湾岛上,可能的解释只有一个:远古时代,台湾海峡是一片低洼的陆地。而且,现代海洋地质研究也证实,在海峡东西两侧近岸分布着两级海底阶地和数条海底峡谷,这些峡谷是陆地上的水系流入海峡,在海峡中发育形成的古河道,它们与现在地面的河流相衔接,分别是闽江、木兰溪、九龙江向海峡延伸的一部分。海底河谷的发现,证明远古时代这里曾是广阔的陆地。看来,当时的东海是一个河水潺潺、绿意无边、野兽出没、人头攒动的优良猎场和天然农田。

这朵远古海洋文明之花,在大自然的特别呵护与中国古人的细心照料下惬意怒放着,一开就是万年。

冰河时代的世界景象

使人更为振奋的是,远古海洋文明之花,不仅灿烂着亚洲的东海,也绚烂着水波荡漾的整个世界。如果排除了外星人来到地球建立了所谓的“地外文明”的浪漫推测,应该是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古人创造了高度的远古文明,如尼罗河畔出土的1.5万年前的碾磨石器、石镰和大麦[7],约旦河谷中央1万年前的城市耶利哥,印度西部外海坎贝湾水下120米处的两座距今至少9500年的古城遗址,美国费城附近一处采石场雕有字母的远古大理石块,美国伊利诺伊州劳恩山脊地下35米处的数万年前的硬币,法国圣让德利维远古地层中的金属管,比利时阿登地区发掘出的大量石刀、石锥,比利时安特卫普附近黏土坑中的燧石工具、被切割的骨头与切开的贝壳[8],几万年前的人造心脏、洞穴绘画、心脏起搏器、水晶骷髅等。

柏拉图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斯”,就是他从前辈口中得知的洪前“大西国”。柏拉图曾为验证故事的真实性,乘坐帆船来到古埃及,从知识渊博的僧侣口中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他在《蒂迈欧》一书中说,大约1.2万年以前,地球上有一座巨大的亚特兰提岛,岛上有10个国家,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叫“大西国”,国王叫“大西”。大西国周围的海洋叫大西洋。大西国土地肥沃,气候湿润,生长着谷物、水果与奇花异草;贸易发达,民众安居,城墙上镶满了钢锡,庙宇里镀着金银,街道由石块铺成,运河穿城而过。富庶的大西国兵多将广,常常主动挑起战争,统治区从利比亚扩张到埃及,又从埃及扩张到第勒尼安。但大西王率兵攻打希腊却并不顺利,遭到了顽强抵抗,只得无奈撤退。此后,大西国重整旗鼓,一直试图与希腊人决一死战。然而,9000年前,它却突然消失了,消失得不留一点痕迹,至今无人能说出它曾经的准确位置[9]。

这不禁使我联想到一本书——《遗失的大陆》。书的作者是一个名叫詹姆士·丘吉沃德的英国上校,他于19世纪末奉命驻防印度,在一个极其特殊的机缘下,从一位印度教住持手中得到了一块碑文,上面写满了极为艰涩难懂的文字。上校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位印度高僧的指点下,读出了一个伟大古文明——姆大陆的兴衰史,这就是书中所称的“姆大陆”的传奇故事。根据碑文记载,位于今太平洋上的姆大陆,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拥有众多的附属国。东起今夏威夷群岛,西至马里亚纳群岛,南边是斐济、大溪地群岛和复活节岛,大陆东西长7000公里,南北宽5000公里,总面积约为3500万平方公里。这个大陆创造了发达的文学、艺术、航海业和航空技术,能够建造大型建筑物、金字塔、石碑及城堡、道路,他们发明的飞船经常往来于各地,各大都市道路宽阔,运河纵横,都城墙壁装饰着闪亮的金饰,所有人都过着奢华的生活,在当时被称为“世界文化的屋顶”。一夜之间,它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埋葬在太平洋海底。

是什么巨大的力量,将如此强盛的大西国和姆大陆一下从地球表面抹掉了呢?

世纪大洪水

如同一个铜板的正反两面,大自然既然能给人类带来恩惠,同样可以带来灾难。气温下降形成的东海平原以及日渐发达的农业文明,很快就被气候变暖形成的汹涌洪水无情埋葬在了蔚蓝色的海底。正如诺亚方舟的故事叙述的那样,1.8万年前开始的全球气温回升,特别是北美劳伦太德冰盖的滑落,最终在8000年之前导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世纪大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