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言
上编 “文化基因”解码
第一章 解码“文化基因”的工具:心理文化学的若干核心概念
一 心理社会均衡、基本人际状态:研究大规模文明社会的两个新范式
二 基本人际状态的类型
三 滨口惠俊的“间人”概念
四 基本人际状态的四个维度
第二章 “缘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
一 探讨日本人行为模式的努力
二 “间人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缘”
三 “间人社会”中“缘”的宗教意义
四 “伦人”与“缘人”
第三章 “缘人”的自我认知模式
一 对日本人文化心理特征的探索
二 “缘人”自我认知的群体特征
三 “缘人”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
四 “缘人”自我认知模式的优点与缺点
第四章 “缘人”的情感模式
一 基本人际状态的情感控制维度
二 情感配置模式
三 情感控制机制
四 情感控制机制的两个表征:“耻感意识”与“情境中心型”行为
五 “缘人”的性与文化
第五章 “缘人”的交换模式
一 现代交换理论的不足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的应用
二 互酬式交换的两种类型:“信用借贷型”和“好意优先型”
三 日本人交换关系的三个圈子及其法则
第六章 全球化形势下的“缘人”与“伦人”:从人与集团的角度考察
一 “文化基因”的变化
二 亚洲金融危机与亚洲式资本主义
三 个人与群体
四 契约与“缘”
五 “无缘化”:东亚社会的变化趋势
第七章 日本社会的“个人化”:心理文化视角的考察
一 对“个人化”的研究及视角
二 “个人化”的两个阶段及表现
三 “个人化”:日本人基本人际状态的变化及其特点
下编 事例分析
第八章 日常生活层面:文化冲击与跨文化理解
一 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
二 文化的相对性原则与不同文化群体的“共生”
三 为中日相互理解而努力
四 事例分析
第九章 个人行为层面:道德与行为模式
一 “情境中心”:中国人和日本人道德与行为方式的共同点
二 中国人和日本人道德与行为方式的差异及其原因
三 中国国民素质提高之途径
四 事例分析
第十章 人际关系层面:“个人主义”与“间人主义”
一 “个人主义”与“集团主义”:跨文化研究
二 “间人主义”:中日人际关系的共同点
三 中国和日本人际关系的差异
四 事例分析
第十一章 社会集团层面:中日企业组织的特点
一 文化传统与企业组织
二 企业组织的参与方式
三 企业组织的统合方式
四 个人的权利和责任模式
五 “关系主义”的“待遇”:中国企业改革的课题
六 事例分析
心理文化学图标的说明
DECODING SINO-JAPANESE“CULTURAL GENETICS”
更新时间:2019-01-10 16: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