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等传说。相传舜帝定琴为五弦,周文王增一弦,周武王又增一弦为七弦。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文人必修的科目。

伯牙与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歌赋中都有琴的身影,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人为了和西洋乐中的钢琴相区分,改称琴为古琴。

《二十四节气古琴曲集》是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节气为创作灵感,每个季节有六个中国传统节气,每个节气对应一首琴曲,创作《春信》《仲夏》《秋实》《冬藏》四张专辑。

每一首琴曲由古琴与钢琴合奏,再融入自然之声,诠释每个节气的变化。让听者感受大自然,聆听时光荏苒。古琴的音色融合着钢琴的旋律深达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弹奏与聆听中让音律、曲调与情志、脏腑产生共鸣,鼓动血脉,舒畅精神,疗愈身心。

古琴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怎么才能更好地传承呢?创作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新创的琴曲,能适应当下听众的审美,更容易与听者产生共鸣,起到普及大众、传播古琴的效果,让更多的人喜欢古琴,学习古琴。

张宇桦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