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在古代,就有修补人体各种畸形和残缺的文字记载。公元前6世纪,印度Sushruta为患者施行鼻再造,希腊Celsus应用皮瓣推进术修补鼻、唇及耳部的缺损。据《晋书》记载,公元256~316年中国就开展唇裂的修复手术。16世纪意大利Tagliacozzi(1597年)应用上臂皮瓣进行全鼻再造。这些都是整形外科早期萌芽状态的缩影。进入19世纪后,欧洲有关整形外科的专著问世,才使整形外科成为一个专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法国的Labat(1834年)、Blandin(1836年)、Serre(1842 年)出版了有关修复重建的专著,整形外科作为一个独立的专科初成雏形。

整形外科早期最重要的进展,是皮肤游离移植的应用和组织移植概念的确立,迄今这些仍为整形外科基本治疗手段之一。Jacques Reverdin(1869年)在巴黎内克尔医院将2mm×3mm表皮移植于肉芽创面,以促进创口愈合,为创面愈合的治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Ollier(1872年)将带有部分真皮层的大张断层皮片进行移植,Wolfe(1876年)用了全厚皮片移植治疗睑外翻获得成功。19世纪后期,皮肤移植已成为慢性创面治疗的首选方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士兵遭受面部创伤,产生了严重畸形,返回家园后,发现自己已无法融入社会。这些创伤修复的需求促使了一门新兴学科,即整形外科的产生和发展,以至于整形外科被形容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飞出的“金凤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形重建技术已获得飞速的进步,皮瓣转移(管状或带蒂皮瓣)和组织移植(皮肤、神经骨、脂肪等)成为常规治疗方法。

20世纪6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建立,带动了移植与再植外科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断肢(指)再植和带血管的组织移植上,也推动了肾脏等器官移植的发展。继Dr. Medawar因异体皮肤移植发现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获得诺贝尔奖后,Dr. Murray 因实施首例肾移植,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同时,随之发展的各类皮瓣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整形外科医生在创伤修复和器官再造上的能力,使显微外科技术成为整形外科的重要基石。Paul Tessier(1969年)提出颅面外科的概念和技术,确立了颅面外科这一重要分支的产生和发展,也使得整形外科从软组织修复,拓展到复杂颅面骨的修复和矫正治疗,整形外科诊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颅面外科技术也成为整形外科的另一重要基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显微重建外科和颅面外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也是现代整形外科的成熟时期。进入21世纪后,激光、内镜、介入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整形外科的治疗范围,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创伤;同时,对整形外科各类疾病机制的研究和认识,也促使整形外科的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

我国现代整形外科发展较晚,20世纪30~40年代张先林、倪葆春等开展了唇腭裂及植皮等手术。50年代美国Webster教授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第一个整形外科专业学习班。50~60年代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相继成立了首批4个整形外科学科。我国整形外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在显微重建外科、颅面外科、淋巴水肿治疗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涌现了张涤生、宋儒耀等一大批优秀学者,为整形外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年来,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医学各专科的进步,同样,也深刻影响着整形外科的发展。例如,三维数字技术在诊断、手术设计及植入物打印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整形外科的精准治疗与完美效果的有机统一。随着在干细胞技术、基因工程和生物材料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现代整形外科与前沿的再生医学、精准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深度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将为整形外科治疗方法与技术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李青峰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