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官府广场,一片喧哗。
无数人在呼喊着复仇宣言,情绪激昂。
在广场另一边六部高楼上观看的朱文奎,心中升起一个念头。
民心可用。
作为一个未来人,他了解历史,也知道中世纪的国家是什么。
这个时代的国家,贵族,国王,地主,平民,奴隶,宗教组成了复杂的利益共同体。
一旦这个共同体中出现了矛盾,等到矛盾激化不可修复的时候,这个国家就要面临覆灭的危险,被别的势力取而代之。
换句话来说,想要经营好国家,就得会画蛋糕,以及分蛋糕。
虽然自己一系列的改革,让索赫纳城有了很大变化。
但索赫纳城里的人和自己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并不是全部。
那些坚决站在自己这边的,不过是既得利益群体:自己的军队,南洋来的华夏部属,本地捕快,地保,贝都因飞沙卫,从奴隶转为自由民的人。
而其他的,比如本城富商,平民,以及过往商队,甚至本地商会,都只是处于中立状态。
现在气氛到了,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让这些中立的人和自己站在一条战线呢?
朱文奎脑中回想着历史中的种种。
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将索赫纳城大多数人绑在自己的战争马车上呢?
他想起了小胡子,拿破仑,也想起了国内的历代君主。
却都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突然,他想起了一个方法。
那是近代的战争金融学例子,在一次跟朋友去参加讲座时,听那位经济学家讲的。
发行战争债券。
他还记得那名经济学家的话,发行战争债券是一种将民众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的方式。
通过向民众募集资金,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使民众成为国家的债权人。
这样,民众会关注国家的财政状况和战争或项目的进展,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投资回报。
想到这里,朱文奎不由心动。
他转身下楼,身旁的六部官员不明所以,连忙跟上。
............
朱文奎走向官府广场。
身后的六部官员紧跟其后,侍卫们也纷纷护佑两旁。
年纪最大的礼部尚书刘贞气喘吁吁道:“陛下,你要做什么,至少要告诉我们啊。”
朱文奎减慢脚步,回道:“我要向全城子民说话。”
这是他第一次公开面对索赫纳城人民,却不是在准备好了后进行的。
刘贞见陛下如此坚决,知道阻止不了,便高声道:“禁军护驾”。
随即,禁军兵将出列,将城市广场中间讲台围住。
在兵士们的保护下,朱文奎走上高台。
卓玉明惊讶,却没说什么,主动站在朱文奎身后。
广场内的所有人视线都集中在朱文奎身上。
全城安静无声。
如此情景,让朱文奎有些紧张感。
他挥去这种情绪,转头示意身后的卓玉明:“朕准备向全城公告一件事。”
随即,卓玉明高声道:“这就是我们索赫纳城伟大的城主,大家为城主欢呼吧。”
所有人,一同呼唤:“城主大人。”
朱文奎抬手,卓玉明连忙大声道:“大家先停下,城主有话说。”
面对下面黑压压一大片阿拉伯人,波斯人,地中海人,欧洲人.........
朱文奎用阿拉伯语高声道:“这一带,只有索赫纳城和苏伊士城两个港口城市,我们和苏伊士是竞争者,也是敌人。现在他们提前动手了,我们必须还击。如果可能的话,就占领它。我宣布,当苏伊士城也在我手里,同样会减免港口税收。”
下面的人议论纷纷,苏伊士城也免税的话,对于海上商队是有利的,毕竟从那里上岸再走陆路去地中海南岸,会少一段路程。
但对其他人,并没有太大意义,甚至还会减少他们在索赫纳城的收入。
卓玉明都有点急了,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这么做。
这时,朱文奎继续道:“我还没说完呢。这次攻打苏伊士城,我会发行战争债,所有购买战争债的人,都会在战争结束后,获得回报。并且,购买了一定份额战争债券的人,才有资格参与苏伊士城的利益重新分配。”
听到这个,广场内的人顿时兴奋了。
城主竟然向大家借钱了!
之前他们呼唤复仇宣言,不过是情绪到了而已,实际上,这场战争和他们没有毛线关系。
可现在,战争债的发行,意味着参与购买战争债的都将因此受益,并且购买的越多,获利越高。
在索赫纳城这个商业港口城市中,商人的数量惊人,大都能理解这种利益结合方式。
顿时,就有人急不可耐的高声道:“城主大人,能说的更详细吗?”
朱文奎微笑回应:“等明天的公告。”
他说完,便走下了高台。
卓玉明和六部群臣连忙跟上,他们很想和陛下讨论下战争债的事情。
而朱文奎也正有此意。
.........
城堡大殿中。
君臣针锋相对。
卓玉明竟然是挑头的。
他引经据典。
“陛下,战国之末,周赧王践祚,时周室衰微已极。其领地蹙狭,国力孱弱。赧王五十九年,秦师伐韩,兵锋迫近周赧王所居王城。楚使至,谏赧王以周天子之尊,会盟六国,合纵攻秦,以图自救。赧王从之,虽竭力募兵,仅得六千之众,然毅然决计伐秦。
军资匮乏,赧王无奈,乃向国中富室举债,许以战后战利品偿债,遂得资以备兵器、筹粮秣。既而,西周公率师出征。然期会之日,除楚、燕遣少量兵至,余四国爽约不至。周军势单力薄,未战而返,无功而还。
未几,债主持券索偿,赧王财尽库空,无力偿之。惶惧之下,赧王避于宫后高台,以躲债主追逼。后世因之有“债台高筑”之语,传为史谈。
从此以后,便无天子借债之事,天下皆为天子所有,何须借债。”
卓玉明的话,代表着其他臣子的意见,大家都在等待朱文奎的回答。
朱文奎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是守成之帝才能说的。我在此地,从无到有,即便是债台高筑,只要能让我成事,有何不可。”
刘贞出列:“陛下,这次攻打苏伊士城,我们准备充足,定能拿下,也不缺军资,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
对此,朱文奎用了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序中一段回应:“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在此,为异邦统治,虽有起色,却无深厚根基。想要子民归心,只有教化和利益两途。刘爱卿,你说我等得起你用十年育人,将中华教化传播在此地吗?”
刘贞无言以对,退下。
其他臣子,也无话可说。
连卓玉明也明白了陛下的用意。
当堂堂皇帝不在乎颜面时,臣子们终于放下了那些读书人的脸面。
见此情况,朱文奎笑道:“好了,诸位爱卿,讨论下这个战争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