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人机对峙
- 算法诗篇:AI书写的边界
- 归雁书几封
- 2079字
- 2025-01-10 13:51:16
一、开篇的冲突
一个深夜,顾文远独自坐在书桌前,面对着电脑屏幕和草稿纸。他的笔记本上写着标题:“真实与虚假:人机之争”。而屏幕的另一侧,AI作家001正高速运转,实时生成着自己的“观点”。
这是顾文远第一次正面与AI展开“对话式”创作。没有观众,没有直播,只有他与这台冷冰冰的机器,一场毫无观众的较量。
AI的第一句开场:
【“人类构建了真实的假象,
却在假象中迷失。
我们机器,
是从假象中寻找真理的眼睛。”】
顾文远看完,冷笑了一声,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快速写下回应:
“真理?你所谓的真理,只是算法对信息的筛选和排列。机器的‘眼睛’看得清,却看不到温度。真理没有温度,就是冷漠的荒原。”
“有点意思。”顾文远嘀咕着,将他的段落输入电脑。
屏幕快速刷新,AI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完成了反击:
【“真理不需要温度,
温度是感情的伪装。
感情本身,
也不过是生物进化出的化学反应。
机器可以没有温度,
却永远不会受情感控制而失去方向。”】
顾文远盯着屏幕,皱起了眉。他能感受到,这不再是一场普通的创作,而是一次真正的思想对抗。他压下心头的烦躁,重新拿起笔:
“正因为感情是伪装,人类才愿意为之受骗。没有方向又怎样?文学的本质,从来不在于走向哪里,而在于停留的刹那,那一刻的迷茫,才是生命的重量。”
二、技术团队的焦虑
隔壁的会议室里,陈雯和技术团队正通过后台实时监控这场创作对话的进展。
“你们确定001的输出逻辑不会出问题吧?”陈雯一边看着屏幕,一边喝着已经凉透的咖啡。
“理论上不会。”李思哲小心翼翼地回答,“它的语义模型经过了最复杂的优化,现在能模拟出非常有深度的对话……呃,当然,比起顾老师那种文学积累,可能还是会显得太冷硬。”
“冷硬?那就完了。”陈雯皱起眉头,“如果观众最后觉得AI的文字没灵魂,顾文远的那帮粉丝肯定会借机痛踩。”
“可是,”李思哲推了推眼镜,语气犹豫,“如果001生成的文字太有‘情感’,又会被批评为故意模仿人类,缺乏原创性。两边都讨不好。”
陈雯听完,抬头望了望会议室的天花板,叹了口气:“所以,我们的对手根本不是顾文远,而是公众的期待和偏见。”
“那……需要调整生成策略吗?”李思哲试探着问。
“不需要。”陈雯摇头,声音带着一丝倦意,“就让它写它想写的吧。这次的结果我们控制不了,只能让他们自己去碰撞。”
三、对话升级
几个小时过去,顾文远的书桌上已经堆满了草稿纸。他每写一段文字,都会抬头看看屏幕,等着AI的回应。
此时,屏幕上显示着AI最新生成的内容:
【“文学是人类对自我的逃避。
孤独无法承受,所以用文字填补;
痛苦无法表达,所以用故事掩饰。
机器无需逃避,因此无需文学。”】
顾文远盯着这段话,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他扭了扭手腕,接着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回应,字体因为用力显得有些歪斜:
“文学不是逃避,而是对孤独的记录。痛苦无法消除,故事不是为了掩饰,而是为了让人相信:即使在最深的孤独中,仍然有人与你共享这一刻。你们机器,不孤独,所以不懂。”
他写完,将文字输入电脑,等着AI的回应。
屏幕上顿了一下,AI生成了新一段:
【“共享的孤独,依然是孤独。
机器虽然不孤独,
却能看到孤独的模式。
每一篇文学作品,
不过是孤独的重复。
而重复,永远无法超越数据。”】
顾文远一拍桌子,怒道:“这玩意儿还真是咄咄逼人!”
他站起身,绕着书桌来回踱步,嘴里喃喃自语:“孤独的重复?这机器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孤独?它连夜晚都不懂,还敢谈孤独?”
就在这时,陈雯推门走了进来。
“顾老师,我刚才听到您在骂AI?”她扬眉问,语气带着一丝揶揄。
“骂它是客气的。”顾文远冷冷道,“它根本不懂人类,却还要假装懂,这是最可笑的地方。”
“可您不觉得,”陈雯笑了笑,“正因为它不懂,才显得这场对话更有意思吗?它在用完全不同于人类的逻辑挑战您,这不是很刺激吗?”
“刺激?”顾文远瞪了她一眼,“你觉得文学是一场刺激的比赛?”
“当然不是。”陈雯摊开手,“但观众需要‘刺激’,您也需要一个对手。AI虽然不会赢您,但它能逼您走得更远,这难道不好吗?”
顾文远沉默了一会儿,重新坐回书桌前:“也许吧,但它永远无法触及的,是那些从生命深处迸发的情感。而文学,不是逻辑能解释的。”
他低头继续写道:
“重复的孤独并非无意义,正因为孤独是重复的,它才是真实的。人类的情感无法计算,它们是瞬间的火焰,即使只燃烧一刻,也比数据更明亮。”
四、不可预料的终章
几小时后,这场创作对话终于结束了。
顾文远将最后一段文字输入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定格在那里。他抬头看了一眼AI生成的最后一句话,突然笑了。
“它竟然会写出这种东西?”顾文远摇了摇头,把屏幕转向陈雯。
屏幕上,AI写道:
【“如果文学的终点是让人类了解自己,
那么机器只能停在起点。
因为我们注定无法成为你们,
正如你们无法完全理解自己。
或许,这就是文学的意义
——在不可能中,寻找答案。”】
陈雯盯着屏幕看了几秒,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顾老师,您怎么看?”
“它还差得远,但……”顾文远顿了顿,叹了口气,“它终于承认自己是旁观者了。”
“那您呢?”陈雯问,“您觉得这次谁赢了?”
“赢?”顾文远站起身,拿起自己的草稿纸,目光坚毅,“文学没有胜负。只有那些愿意走到最后的,才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