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姐姐们围坐在一旁,目光直直地盯着宋向阳,听着他口中描绘的新奇想法,仿佛在听天方夜谭。
她们心里清楚,烧煤炉子在这地方可不常见,也就乡里寥寥几户人家在用。
要自家也改用煤炉子,这对她们来说,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宋向阳的想法在她们眼中,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宋向阳敏锐地捕捉到家人眼中的疑虑,不慌不忙,耐心解释起来:
“你们别这样看着我,我可不是在说大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你们还记得上次来买蛇酒的那个人吗?他就是专门拉煤炭的。”
“我上次特意打听清楚了他家住址,到时候,我去和他套套近乎,让他帮忙拉一车煤到咱们村里。”
“这样一来,我不就成咱村第一个制煤球卖的人了?”
他微微一顿,继续说道:
“你们可能觉得烧煤贵,其实算下来,成本和买柴火差不多。”
“等煤拉来了,我给大家讲讲怎么用,我有把握能卖出去不少。”
他相信,只要有几户人家带头用,慢慢的,大家肯定都会接受,就像多年后大家都换上燃气灶一样。
而且,他记得之后乡里隔段时间会有人拉煤来卖,价格比成本高很多。
这次,他要抢在他们前面赚上一笔。
更重要的是,和这个拉煤的搞好关系,以后开瓦厂、砖厂,用煤量大,能省下不少成本。
三姐歪着头,仔细回想了一番,突然眼睛一亮,说道:
“你说的那个人啊,他上次来的时候,好像说买了拖拉机,看来这拉煤的生意确实赚钱。老弟,我支持你。烧煤炉子可比这柴火灶干净多了,就算不天天用,偶尔用来温温热水,也方便。”
大姐轻轻点了点头,不过语气中还有一丝谨慎:
“我觉得这想法不错,可以试试。不过,成本得精打细算,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母亲一直默默听着,她向来谨慎,听到大姐也赞同,犹豫了一下,缓缓说道:
“咱家现在钱确实紧张,你爸爸明年可能都没法寄钱回来。修了这新房子,买种子、化肥的钱都没着落,说不定还得找人借。你想做生意,只能靠自己想办法。”
宋向阳见母亲松了口,顿时信心大增:
“嗯妈,您放心,钱的事我来解决。”
“我不但要把煤生意做起来,还会赚钱补贴家用,您就等着瞧吧。”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十张十元大钞,递给母亲,
“嗯妈,这钱您先拿着,帮我收废铁和饮料罐子。等我赚了钱,再给您添一些。至于种子、化肥的事还早着呢,您也不用操心,我会想办法的。”
母亲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塞进内兜,眼神中仍带着一丝担忧。
宋向阳明白母亲的心思,一时也不知如何让她完全安心,便转移话题:
“嗯妈,这几天过年也没啥要紧事,我想托林场的车带点水泥、石灰、沙子和砖头,给新房子做个水泥省柴灶。”
他起身走到现在的黄泥灶旁,指了指,
“您看这灶,才用几天就开裂了,火也不稳,做饭时烟雾弥漫,熏得人眼睛疼。我做个水泥灶,再加上烟囱,以后做饭就舒服多了。”
在那个时候,黄泥灶是家家户户的标配,水泥灶对村民们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概念。
宋向阳一心想给家里带来改变,让大家做饭不再那么辛苦。
他怕母亲担心钱,又掏出剩下的几十块钱,在母亲面前晃了晃:
“放心,钱我有。买这些材料,也就二十多块钱,不会花太多。”
母亲看着宋向阳有条不紊的样子,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了些:
“你的钱得省着花,别乱花。你承包的水库以后买饲料也要花钱。林场的车,你去说,人家不一定肯帮忙。我跟你梨花嬢嬢说一下,她家在林场有亲戚,看在她的面子上,人家可能会答应。”
宋向阳见母亲同意,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笑意,他心里早料到母亲会帮这个忙。
母亲看着宋向阳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
“弹棉花忙了两天,今天别看电视了,早点睡,别累坏了。”
宋向阳伸了个懒腰,夸张地说道:
“嗯,今天可得早点睡,这两天感觉骨头都快散架了。”
家人们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屋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匆匆出门,赶到梨花嬢嬢家,把事情交代清楚,并提前付了钱。
临近中午,一辆货车缓缓停在门口,师傅扯着嗓子喊道:
“你家的水泥和砖头到了哦。”
宋向阳听到声音,像一阵风似的冲出门外,满脸笑容地对师傅说:
“谢谢师傅,麻烦您了。我这就卸货,耽误您时间了。”
师傅摆了摆手,笑着从兜里掏出烟,自顾自地抽了起来。
母亲和姐姐们听到动静,也赶忙出来帮忙。
大家齐心协力,不一会儿,货物就全部卸了下来。
母亲转身跑回屋里,拿了一包香烟,递给师傅:
“师傅,麻烦您了,这包便宜烟您拿着抽,别嫌弃。”
师傅连忙摆手:“哎呀,太客气了,顺路的事儿,哪能要您的烟。”
母亲热情地拉住师傅的手:“再顺路,也得您愿意帮忙才行。您这是帮了大忙,看了大面子。下次有空,来家里喝杯茶,吃顿便饭。”
师傅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香烟,挠了挠头说:
“您太客气了。以后有需要,尽管说。那我先走了。”
说完,发动车子,扬尘而去。
之后,宋向阳一家人挑起“箢箕”,开始把材料运往新屋址。
宋向阳对搭火灶的活儿驾轻就熟,毕竟多年后,他自己新建的房子,火灶就是亲手搭建的。
母亲和姐姐们并不知情,看着宋向阳熟练的样子,心中满是惊讶。
三姐见他连烟囱都快砌好了,也是忍不住好奇问道:
“老弟,你这泥瓦匠的本事,从哪儿学来的?我咋不知道你还有这一手?”
宋向阳停下手中的砖刀,调皮地笑道:
“三姐,叫你多读书,你偏要去喂猪。这下知道你老弟厉害了吧?有些本事,就是天生的。”
三姐白了他一眼,嗔怪道:“切,就你能。”
宋向阳笑了笑,没有再多解释,这事确实难以说清。
经过一番忙碌,新灶房终于完工。
一家人围在新灶旁,眼睛里都闪烁着惊喜。
这水泥灶外观平整,烟囱高高竖起,看着就比黄泥灶结实、利落。
宋向阳看着自己的“杰作”,心中也满是成就感。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买到瓷砖,只能用水泥把灶的外围,糊得尽量平整。
为了防止下雪或小雨影响还未干透的水泥灶,宋向阳又找来一些杉树皮,在灶房上方搭了个简易棚子。
又完成一件事情,宋向阳觉得心中颇为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