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院

过了好几天,两人终于妥善安置完毕,这一处,附近只有几户人家,离得比较远,倒是避免人多眼杂。不过出行很是方便,路很是宽敞,能装的下两辆马车。

往常两人总是忙着逃难,也没认真打听地方人文风俗,如今安定下来,才发现泸县文风盛行,颇有文气。两人将泸县的所有书院饶了个遍,有些眼花缭乱。

只是这泸县与肃州大抵还是有些不同,即便是普通的书院,想要进入书院,也不是简单的交一个束脩。

“距离选考还有三个月,若加以研读,就是进不了鹿鸣书院,大概也能上寒山书院。”周令怀看着泸县近些年选考的文章,认真的分析。

泸县大大小小的书院有上百家,上等的书院有两个,一个是鹿鸣书院,一个是青云书院,中等书院是寒山书院,青山书院......而泸县的官方书院州学反而落在寒山书院的后面。

泸县虽然在别的地方并不出名,然而却是以惯出才子为名,光是大夏建朝至今的近百年,便出了三名状元,一位榜眼,更是进士数十位。在边塞肃州,哪怕是出一个秀才都能让衙门高兴一阵,可在这泸县,秀才遍地都是,举人也不少见,说句夸张,说不得,你在街上随便拉个人,都有大概率的知道人家族有秀才。

由于文气过于出名,经常会有各地的游子前来求学,慢慢的只要是出名的书院,都会在春日进行选拔,俗称春日宴,且只选资质上等的学子入学。

周令怀作为家里面的老幺,往常不用自己承担责任,外加肃州举业之风并不重,也就不太重视读书,虽然资质上佳,随便一学也能吹嘘。然而,放在泸县,还是不够看,在同龄人里面也就中等而已。

沈思年虽然加上上一辈子的记忆,已是满腹经纶,然而上一世因常年多病,早已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虽然喜爱读书,但是这也只是爱好,再加上这具身体与自己的上一世一样都有六指,就不用提科举的事了,他还是喜欢做一个卧在家里。

“寒山书院还是有点远了,但也不错,不过多些脚程。”沈思年一面看院考试卷一面跟周令怀聊天。

“寒山书院虽然远,但是待遇还是不错,只要每月能考到前五,便能学杂费全免,而且还有发银钱。”周令怀往着沈思年补充道:“若是考上寒山书院,每月再考上书院前五,你就不用再辛苦的帮人抄书,书写家书了,剩下的钱,咱们还能买上买上几个下人,也不用这么累了。”

这几天虽然周令怀负责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然而饭总是半生不熟,沈思年虽然负责家里面的扫地以及杂物,但也还是有点乱,更别说周令怀又得准备院考了,更加没有时间了。

周令怀心里十分不放心,想着自己入学了,家里就只有沈思年一个人,饭不会做,普通的家务也不会,再加上年纪小,更本就没法一个人生活,往常逃难的时候,粗糙点也没有什么,但是现在可不是逃难,可别把人饿死了,不如买个下人。

沈思年笑了笑:“下人,是一定要买的,等过几天就去找李叔,让他帮咱们牵线买个下人,再雇个厨娘,六哥也能少受点累。我在家抄书不算累,倒是六哥更辛苦。”

沈思年的眼睛亮亮的,笑起来眼含秋水,皮肤白白的,又软又糯。

周令怀一下子就心软了,鼻子有些酸,好在他的身边还有沈思年。

沈思年认真的思绪着,倒是没有看到他的情绪,突然想到:“虽然如此,但还是要尽量考鹿鸣书院和青云书院。这两个书院的学问应是极好,虽然寒山书院待遇好,但咱还是要科考。六哥,我常听阿兄们讲科举之事,如今虽然肃州是败了,然而拿回来是早晚的事,待肃州安定,正是百废俱兴的时候,到时候定是要大力兴办,朝廷对学籍上也会宽松,到时候六哥凭借从书院里面学的学问再加上肃州的学籍,不是更占便宜。”

周令怀瞬间醒悟,是了,与府试,县试,省试相比,最终决定未来的,还得是殿试。

科举取士,除了看文章,人品,相貌外,籍贯也是重要的一项,比如前朝的南北榜,为了缩小南北之间的差距,再殿试最后的阶段,也会考虑南北之间的平衡,分成南北榜,根据榜单各自取士。

沈思年又道:“虽然我们现在落户再泸县享受的待遇更好,但是若是凭借着肃州的户籍进京考试,咱们肃州新上任的官员也会大行方便......若考上了进士,更是他的政绩。如今肃州这种情况,在海晏河清的大夏很少见,必定深受朝廷重视,前来坐镇的必定是朝廷重臣或天子近臣,咱们没有人脉,若得其相助,定是如虎添翼。”

“将来无论是谁坐镇肃州,州学若是有个上佳的,对谁来说都是喜事,更何况大夏官员考核除了包括人口,田地,赋税外,也包括教化,而这教化除了包括孝悌,良俗,文教也很重要。”沈思年补充道。

与泸县不同,肃州本来就重武亲文,文气弱,如今又遭屠城,能活下来的人少之又少,更别说读书苗子了,就算有,也不一定选择再回肃州了。毕竟,肃州地处边疆,生存环境也不是很好,能种的粮食也不多,自是不必其他地区富饶。

周令怀立马的想到自己若是有能力,以后在肃州的待遇,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可是他却为难了起来:“鹿鸣,青云这两个书院,以我现在的能力未必能考入里面。”

沈思年放下手中的试卷,扭头看向周令怀:“六哥,我们还是得想些别的法子,鹿鸣,青云作为一等书院,每届科考都出了不少的人才,若是我们入了这两院,说不得曾经的同窗,变成以后的同僚。本来我们就势单力薄,做官后也无人相助,可是若是有几个同窗就不一样,本来大家就是同窗,更别说现在又是同僚,定时会互帮互助。以后在朝中也不会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