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商业环境下的分布式商业新形态

2.1 区块链革命下的商业模式变革

区块链所引起的商业变革是一场商业思想的盛宴,也是一场技术的狂欢。随着区块链产业的成熟,区块链技术将会在更多的业务场景和行业领域中得到更加多样化的应用与实践。区块链技术及其所衍生的思想能为多领域、多主体协作环境中的信任风险过高、交易成本高昂、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网络、区块链思维等影响下能极大地改变人们的交易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生产协作方式等。

区块链的意义在于构建可信互联网。区块链之所以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是因其能够在网络中建立点对点之间的可靠信任关系,使得价值传递过程中无中心化机构参与,也解决了价值传输的低效问题。区块链的分布式架构和其不可篡改、溯源机制,使得系统/网络在公开的同时,还能注重隐私的保护,这将有助于实现基于群体共识下的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相对统一,有助于提高价值交互的效率和降低价值交互的成本。

自区块链诞生之初并逐步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从区块链1.0到区块链3.0的发展阶段。

区块链1.0(2009—2014年)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应用,其场景包括支付、流通等货币职能。区块链2.0(2015—2017年)是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相结合,使得金融领域的诸多场景和流程得以优化。这一时期,针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始出现,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开始被认知和挖掘,区块链得到了相关机构的广泛关注,对于区块链的资源投入也在不断增长。区块链3.0(2017年以后)则超出金融领域,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为各种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衍生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给传统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冲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区块链出现后,互联网就变成了“古典互联网”,区块链被部分行业专家视为“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即“由区块链引发的价值互联网时代”。

区块链独特的可追溯性特性和由算法驱动的智能合约,在消费者隐私保护、商品消费、价值创造、价值传播、价值分享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电商企业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生产流程和交易流程等智能公平化,甚至消费者股权化等都有机会成为现实。电商企业借助于其所沉淀的数据资产、品牌资产、产品资产、渠道资产而创造相应的可流通、可转化的通证资产,通过通证资产的流通性、交易性、增值性以及通证资产的权限属性,使得拥有通证资产的人有更多机会和权益参与到商品投资和兑换其他优质原始资产中来。此时通证成为了一种可流通、可增值、可变现的资产。在实体产业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下,各企业主体建立通证经济系统下的数字支付,便捷消费,让消费者在购物消费的同时,也可获得消费保值、增值的权益。

可以预料,除电商外,未来在其他领域的商业业态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区块链革命下的新商业模式也将大量出现。要想让区块链技术真正受益于行业或企业,需要从最基本的商业模式角度思考。只有产业内的每个组织通过商业模式重塑,把资源放在面向用户的价值创造上,思考如何解决行业痛点,通过什么激励机制和利润分配机制让每个利益角色都愿意贡献价值,才能让整个行业享受到区块链所带来的更合理好处。

一般来说,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现有条件的支撑下,通过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合作生态,所形成的持续性的价值创造和收益获取的运作系统,以及系统背后反映的价值标准。从这个定义来看,商业模式包含四个重要因素:价值创造、收益获取、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合作生态。

互联网时代典型的商业模式就是垄断型商业模式,彼得·蒂尔(Peter Thiel)在《从0到1》中提出,实现垄断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然后反过来推动新技术和领域的发展。具体来说,目前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路线是:初期亏损—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垄断—实现巨大的利润。本质上是通过垄断,形成高度中心化的组织,建立超高的壁垒,并且借助互联网边际效应趋近于零的现象,实现超高的利润率[2]。例如,互联网时代的很多平台化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猪八戒网、海尔集团等),通过信息的撮合和交易的撮合,实现供需的匹配和平台的有效运转。而这背后,其实是由平台做了一个中心化的担保,用户基于对平台的信任,不用担心平台提供假信息,如此更能促进交易的达成。

正是因为对平台的信任,用户更乐于参与平台中的各项价值活动。平台规模越大,用户对其的信任就越强,而越多的用户被吸引到平台上交易又使得平台规模更大,从而形成了正向循环。如此,中心化(垄断)程度也就越来越高。但是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垄断性平台的弊端愈加严重,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心化平台型商业模式将不合时宜。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出现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成熟,为去中心化商业模式与组织的塑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万向区块链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风曾指出,随着区块链的发展,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到来,新的组织结构也正在启航。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就是分布式商业模式,这种组织就是分布式自治组织。

具体来说,区块链是按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技术保证的不可篡改伪造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区块链是综合P2P分布式网络、数字加密密码学技术、默克尔树(Merkle tree)、工作量证明、节点共识机制等基础技术所形成的可信价值网络。区块链时代,是由“机器信任”代替中介信任。也就是说,区块链是自带信任属性(目前仅限于链上的交易,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链下的物品上链和交易会越来越容易)。并且,这种信任会比互联网时代依托中心化的信任更加可靠、高效。

在这种特性下,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将迎来新的机遇。在可信价值网络上,人类的大规模群体协作有了可能,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真正实现共享、共创、共赢。大多数产业组织也可以基于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对产品、服务,甚至是商业模式等进行数字化改造,产业平台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可信数据系统,促进产业各环节的数据共享与生态融合,提升资源利用率和资金的高速循环等。此外,该商业模式有助于解决某一资产的融资(如不动产、知识产权、高科技产品等)、打通上下游生态链、绑定利益相关者、实现供需的高效转化等问题。

未来的商业模式愈将趋于去中心化、分布式。该商业模式的成功主要是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使得数字网络空间呈现出全域化、可信化、分布式等特点。此时,原有组织生态在数字网络的赋能下突破了局域产品单一供给的约束,很多实体组织等也可以借助于分布式价值网络生态连接诸多异质性资源,通过组织、个体、资源等之间的实时互动与协同,有效满足消费终端日益多变、复杂、碎片的需求。

从企业内外部资源来看,企业的内部资源就是一个链,或是公有链,或是私有链,或是联盟链。内部的组织形态是由一个个社区构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通过通证来实现流动和转移。因为在区块链世界中,现实世界的各种权益证明(股权、债券、积分、票据等)都可以通证化,通证在价值互联网当中可以进行点对点、去中介、高效转移,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和流动能力。

此社区组织通常就是基于通证的分布式协作社区型组织,社区内部通过在点对点通信之上建立的一套“触点网络”和密码学账本体系,实现点对点的连接、互动与交易,即个体之间在全场景生态连接与多维数据获取的基础上,以“数据+算法”构建起一个点对点做沟通、共识与决策系统,并通过去中心化、点对点的连接思维与场景造物思维进行蜂窝形式的价值创造。简言之,在社区组织中,价值创造是基于一套共识机制和分布式记账算法等,使每个人的价值行为都可以被赋予价格,大家共用一套算法机制达成共识,并顺利开展价值活动,实现以“数智”驱动的价值创造。

社区持有通证的用户越多,以及通证的应用场景越多,通证的价值就越大。分布式自治组织中,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来驱动每个角色自由开展价值活动,在通证激励机制的设计方面最好包含以下要点。

(1)具有股权或权益属性。

(2)有较多的应用场景。

(3)有远期升值潜力。

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充分调动参与者积极性。通证激励机制打破了公司制组织的限制,在没有雇佣和股权关系的情况下,也可以让更多的社区开发者参与到价值活动中,并且保证做出贡献就会有回报。

从商业价值交换来看,价值转化和收益获取会更加智能化、全球化。在区块链等技术赋能下,价值链上的利益主体更会呈现出网络状、分布式形态。价值交易复杂度和摩擦度下降,借助智能合约,参与主体之间的单次交易、多次交易等都可以在低成本、短时间按照既定规则自动完成交易。

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趣链科技研发的国产自主可控区块链底层平台,建立起了北京与上海之间跨物理空间、跨数据机房、完全基于公网环境下的首条养老金领域的联盟链。两企业将企业年金各个流程信息、业务流程中产生的各类单据和各种指令信息经过签名加密后登记在区块链上,不仅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这一项目的应用落地,为养老金业务节约了大量成本,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进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的研究与应用。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价值交换的重要媒介,DCEP可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零摩擦、安全可靠的价值交换诉求。DCEP将在数字世界中担负着承载定价、交易和价值转移的功能,DC/EP的“碰一碰+”有利于网状关系的即时协作和交易。

商业生态良性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的利益分配,平衡好各方的利益,生意才能做得大、做得久。区块链革命下的商业是在区块链分布式架构/网络、智能合约、通证激励、分布式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DeFi)、分布式自治组织(社区)等创新要素下,有效连接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高度开放的商业生态体系。在技术、组织、金融等多方体系支撑下,实现价值的共创、利益的共享。其中,对于生态体系中价值创造后的收益分配,主要靠算法协议或算法机制来实现,公平公正,有劳有得,多劳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