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赐死 解决文官

“朱祁镇,你还有脸活着?”朱棣一声沉喝。

“咱们老朱家居然能出个你这样的废物?这是上天给咱们老朱家的惩罚吗?”朱瞻基亦说道。

朱祁镇一时无言以对。

咱被瓦剌俘虏那确实屈辱,还有叫门,自己一想到那段黑历史,都觉得丢人。

“你现在拾掇着石亨,徐有贞夺了权利,杀了你的弟弟!”

“你是嫌丢人丢的还不够吗?非要遗臭万年?”

“还是嫌大明不够丢人,四方蛮夷都知道咱朱家出了个朱祁镇。”

“还是说朱家的脸丢的不够彻底?”

“我就想问问你,你难道不怕死后,咱们找你算账吗?孽子!”朱瞻基气不过,一巴掌狠狠扇在了右脸。

朱祁镇捂着发红的脸颊:

“爹,我一个人倒在瓦剌雪地,快要被这漫天风雪冻死的时候,有人理过我吗?”

“我是大明的天子,是天下的共主,焉能犹如平民一般卑贱如蝼蚁?”

“哪个时候,我曾向上天求救,可上天不理。”

“我曾向大明求救,可大明抛弃了我这个曾经的天子!”

“我好不容易回来了,就被囚禁在南宫之中,就连我仅有的正妻钱氏,都死在了南宫中。”

“他们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难道说我就该死吗?”

“是,我造成了土木堡之变,造成了五十万明军丧生!”

“可朕是天子,这天下都是我的!”朱祁镇眼神中涌动着疯狂。

朱瞻基都震惊了,没想到自己还能听见这话。

而旁边的其余几位皇帝更是目瞪口呆,他哪里能够如此理直气壮,嘴里竟能吐出如此虎狼之词。

瓦剌的留学生涯,让他的心理逐渐扭曲。

而八年的南宫幽禁生活,更是让他心理变态。

自己为什么还能政变成功,不就说明依然还有忠心于朕之臣子吗?

“都觉得朱祁钰不该死?”

“于谦他不该死?”

“朱祁钰囚禁我就算了,还杀了我的妻子?她又哪里得罪了他?”

“于谦,一个小小的家臣,也敢妄议废帝之事?”

......

他话还没说完,朱瞻基又一巴掌扇在了他的脸上:

“废物,是你自己找死,你还想把所有的罪责推卸到他人头上?”

“你没做错,你受了委屈!”

“那我五十万儿郎,何错之有?他们蒙受的天大冤屈,又应当找何人算账?”

“身为君主,误国误民,你倒觉得自己受苦受难了?”

朱瞻基一把扯住他的脖袖,将他拉在自己身边:

“没有于谦!”

“没有朱祁钰!”

“咱们的大明早就亡了!”

“而你,虽万死亦有何用?”

朱祁镇沉默,无言以对。

自己真的做错了吗?

难道我不该政变,就这么死在南宫中吗?

不不不,我没做错,错的是这个世界。

对,就是这样。

我都回来了,为什么还要囚禁我?

你不已经是皇帝了吗?

在南宫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虐待我,甚至杀死我的妻子?

所以,朕没错。

朕这是自卫。

“朕没有错!”朱祁镇看着他们:

“是,可朕从瓦剌回来了!”

“可你们知道,我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吗?”

朱祁镇神色坚决,指着一旁的朱祁钰:

“你要皇位,我给你啊!”

“可为什么还要派锦衣卫监视我,以为派他们就可以将我赶尽杀绝?”

朱元璋缓步上前,一脚踢翻了他:

“呵,说得好听?”

“你要不爱这皇位,为什么还要复辟呢?”

“你小子,京师三大营全部被废!”

“朝廷重臣死伤无数,大明险些灭亡!”

“你居然还能理直气壮的说受了委屈。”

朱元璋懒得跟他废话,土木堡尚未发生之时,这孩子昏庸了一点,就让他当个富家翁吧。

毕竟,咱老朱是个农民,对待亲人就是好。

可如今,冥顽不灵。

这样的人无可救药,就只能去死。

他冷哼一声:“不肖子孙朱祁镇,任性妄为,朝廷蒙尘,陷大明于危亡之中!”

“如今又想杀害手足,窃夺皇位,屠戮大明功臣,罪大恶极!”

“即刻起,朱祁镇贬为庶民,族谱除名!”

“为了祭奠亡灵,更为给后世儿孙一个交代,朱祁镇处死!”

处.....处死?

朱祁镇闻言愣神,自己竟然要死了。

而且是太祖发话,他向来是说一不二啊。

众人闻言,都不由得沉默。

就连一向心软的朱高炽,都没有替他求情。

至于朱瞻基。

这孩子是我英明一世的污点。

死了才好。

“太爷爷,我不想死啊!”

“爹,您帮我求求情!”

“爷爷,我是真的错了!”朱祁镇连忙抱着他俩的大腿。

可两人无动于衷。

“来人,拖下去!”朱元璋拂袖道。

门外立即涌入侍卫将其带出宫门。

一时之间,场上寂静无声。

倒是朱棣开口道:

“这小子,这么死倒算是便宜他了!”

“可是,爹?”朱高炽拉着朱祁钰的手:

“朱祁镇死了,这大明的担子,给谁扛啊?”

朱祁钰驾崩了?

朱祁镇也没了。

这天下无共主,迟则生变。

这倒是个问题?

立襄王?

这孩子不行,在国家危亡之际没有挺身而出,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担当重任。

其他藩王?

这世界更迭,咱们能知道的藩王大多都不在了。

再说了,这些个人,面对瓦剌入侵,都还是一如既往享乐。

哪有半分为国担忧的样子?

“要不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朱高炽微微一叹。

立国,以嫡以长,都该是他。

这是国家稳定之根本。

“他?”朱棣彷徨。

这爹的基因都不好,孩子的基因能好?

朱祁钰也是幽幽一叹:

“于谦昨晚便将立朱见深为太子的折子递了上来,今早朝议便商榷此事。没曾想.......”

那这么说,这畜生还抢的是自己儿子的皇位,更该死了。

朱元璋沉默片刻,勉强点头:

“这孩子还年幼,还是个可塑之才,跟着我们学习帝王之道!”

“至于朝政,文有于谦、杨宁、高谷之属为之谋,武有杨洪、朱谦、毛盛之伦制其兵。倒不用过分担心。”

皇帝是可以培养的。

只要跟着咱们,不断学习,终有一天,他会扛起大明的未来。

“现如今,我的心腹大患还有北方草原!”

瓦剌没落了,这鞑靼倒是不安分了。

甚至西北小小的建州女真,都能挑衅我泱泱大明。

他已经厌倦了。

“朕欲效汉武帝,举国之兵,攻打鞑靼,将其彻底铲除。你们觉得如何?”

说什么以边关人的人心为长城,那都是儒生的假话。

朱瞻基那小子拼了性命,开通互市,结果如何?

这些人生活安稳了,不还是想着劫掠中原。

毕竟,能免费零元购谁还掏钱买啊。

中原人能打过咱们草原人吗?

咱们和他们斗了上千年,从来都是赢少输多。

卫青、霍去病几十年的战斗,让大汉王朝有了百年的安宁。

你们几代皇帝的努力,都只能让他们安稳片刻?

为什么?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像大汉那般彻底根治他们。

所以咱们,就让大明安宁万年。

他要远遁,咱就跟去哪里。

不灭胡人,誓不收兵。

“太祖,如若真要出兵,这后勤得是个大问题啊!”朱高炽率先反对。

他也很希望报仇,可现实条件不允许。

土木堡一战,大明精锐尽失。

朱祁钰这孩子保住了大明国祚,恢复了些许元气。

可这草原人狡诈无比,明不知敌,将会远遁漠北,无迹可寻。

咱们只能无功而返。

到时劳民伤财,徒增赋税,与百姓无益。

不如缓缓图之。

朱元璋冷呵一声,缓缓图之?

就是咱缓缓图之,蓝玉打疼了,朱棣打怕了,朱瞻基打服了,就是没打死他们,才有土木堡之变。

朱元璋道:

“后勤,什么后勤,敌人就是我的后勤!”

咱们就学霍去病,轻装简骑,狂飙突进。

“好了,朕意已决!勿复多言。”

“传令内阁,十日之内,调集三十万兵马,问罪鞑靼!”

“是!”朱棣抱拳道。

.......

什么,太祖要北征,此消息震惊朝野。

这怎么能行?

对于文官来说,这绝对不允许。

一个皇帝,要军权干什么。

经历土木堡之变,朱祁钰登基,咱们好不容易把皇帝变成“明君”典范。

如今洪武大帝一句话,就想要回,这怎么能行?

现在不是洪武年间,而是景泰年间,是咱们读书人的天下。

难道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诛杀咱们吗?

就不怕史笔如刀?就不怕悠悠众口?

于是奏折连绵不绝,飞入内阁。

前有朱祁镇北征,落入寇手。

后有鞑靼叩边,边镇糜烂。

军队尚未恢复元气,百姓水深火热。

鞑靼势大,前后百余年,未曾解决之,焉能一战能定之胜负?

再者不济,敌人远遁漠北,咱们兴师动众,若扑了空,何利之有?

从朝野上下,国内国外,分析避战之利,交战之弊。

反正核心就一条,陛下万不可亲征。

若是亲征,就仿佛成了昏君。

朱瞻基对此奏折一律驳回,一意孤行。

可当他打算在朝堂之上寻找盟友,却发现内阁之中无一人支持。

就连一向公正的于谦,都保持缄默。

朱瞻基对此无可奈何。

百官见此,态度更甚。

言官跪在朝门之外,以死进谏。

大臣跪至朝堂,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到了民间,读书人更是群情激愤,万民请愿。

“反了,简直是反了天了!”朱瞻基暴跳如雷。

这些人是想要干嘛,逼迫朕?

“这些个文武百官,好得很啊!”朱元璋更是眼神如刀。

难怪朱祁钰曾说,文官集团尾大不掉,已成气候。

现在,抱成一团,希望改变皇帝旨意。

可咱是老了,不是死了。

当真是咱的大刀提不动了吗?

没想到仅仅过儿百年不到,咱的名声就威慑不到别人了。

“走,去看看?”朱元璋背手向外走去。

另外几位皇帝紧随其后。

朝门外!

数百位言官齐聚于此,酷暑烈日,毫不畏惧。

他们心中秉持的是正义。

他们所上之书乃是为国为民之言。

若皇帝斩杀我们,定会成为他人生污点。

咱们也能万古流芳。

“皇上驾到!”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

“臣等请求陛下收回旨意!”言官齐声道。

朱元璋望向这群人,对着身边朱见深道:

“孩子,若是你遇上此等事情,应当如何做?”

朱见深此时尚且年幼,哪里见过这般阵仗,不自觉地靠着万宫女身边,然后奶声奶气道:

“皇太祖,朝廷群臣进谏,那咱听取就行了!”

“就像太傅曾言,为君者,当察纳雅言!”

“可他们的话,根本就不是雅言呢?”朱元璋反问道。

“那就让他们不准跪了。都回家去。”朱见深偏着头,想了半天,才想出这个答案。

“可他们认为自己的话是好话,你不答应他们就不走呢?”朱元璋继续深入反问。

“这........”朱见深一时无语,他脑中不能理解这一行为。

朱元璋招手,万宫女便将朱见深领了过来。

“皇爷爷教你如何办?”朱元璋右手举起。

一群锦衣卫鱼涌而入,抽出利剑。

群臣顿时懵了。

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杀!”朱元璋道。

现场之上,顿时血流成河。

鲜血四处飞溅,染红台阶。

朱见深连忙背过头去,朱元璋却拉双手禁锢他的头,强迫他去看。

不经历一番事情,怎能学会成长。

文官固若金汤,相与为一。

怎么破局?

很简单,杀就是了。

杀到他们胆寒,杀到他们跪下,杀到他们战战兢兢。

以往的帝王就是太仁慈了,才敢让这些家臣弄权。

至于道德困境,后世儿孙会如何骂他?

咱老朱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吗?

“告诉那些文官,让他们打扫卫生!”朱元璋落下轻飘飘的一句话。

“同时,朕需要他们为此事给个交代,他们起草,朕批红。”

“要是让朕不满意,后果自负。”

“是!”锦衣卫答道。

这番操作下来,顿时让各位朝臣回忆起了洪武年间。

于是朝廷中诸位大臣,再无反驳。

朱元璋筹措粮草,同时启用北方士子,压制江南文官。

贬黜朝廷相当一部分重臣,起用新臣。

如此这般,使新朝统治彻底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