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秋时畅饮!定赴此约!
- 三国:他引领了建安风骨
- 余晖照山河
- 2347字
- 2024-12-06 18:26:11
“哪里的高人?才学见识高过你我?”戏志才素来傲气,眼下营中诸多谋臣,他只觉得荀彧乃是大才,而且就算是荀彧,在军谋上也不如自己。
再者说,若是高人岂能无名?
东郡在野的隐士,他们大多都知晓。
荀彧慢走了几步,若有所得,笑道:“如果不是枣君,那就是秦亭附近,曾有耆老举荐当地隐士,名为陈仪,若是我没记错的话,此人应该是白丁出身,师承不知,从陈留逃荒到了东郡。”
“他若是善农事,明公问询于他,商讨有所得,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只是这人既然有才学,为何不直接来投呢?”
戏志才闻言皱起了眉头,荀彧这人向来严谨,他心中的猜测,一般有八成把握,就会坦然的说出来,若是拿捏不定,就不会乱说。
他们颍川三位友人,各有不同。
另一位友人郭嘉则是截然相反,他心中猜测若是有三分可能,就敢大胆论断,小心求证。
说明,这个陈仪是的确存在的。
我竟然毫不知情,许是区区秦亭耆老传扬的人,并不看在眼里。
“罢了,既是贤才,日后主公自然不会放过,眼下度过安置之事再说。”
戏志才记住了这个名字,和荀彧相对一礼,转身各自忙去。
整个鄄城,几乎一夜不免,文武各有忙碌,赶春耕时节。
第二日。
曹操下了一道任令,请枣祗为东阿令,将整个阳谷之南交托给他,同时又在百忙之中特意抽空到了东阿来相见,让枣祗听闻消息时,感觉受宠若惊。
因为这并不是虚位,而是将一千精兵,三万屯民的名册也同样交托到了他的手中。
“主公忽而重用,不知是何意。”
枣祗已经一年多没有和曹操促膝长谈了。
早年起事时来投,一同举义讨伐董卓,那时候枣祗大有名气,袁绍也曾多次来礼辟。
副手严锦在旁趋步跟随,也是满头大汗:“曹公只下令,阳谷诸农桑之事,皆应由良吏所掌,但是在下这些时日听闻过不少流言。”
嗒。
两人脚步同时一顿,枣祗清瘦的身子微转,眉头紧皱的问道:“有何流言?”
严锦拱手道:“说曹公信奉法度,性子残冷,并非是仁主,而今时局太乱,农桑不能有收成,故此需一名流主持春耕大事,若有差池,则取其首级可以平愤。”
言下之意,就是此番忽然举任,是为了先找一个替死鬼。
在如今的东郡府衙之中,荀彧乃是颍川大族名士,戏志才是宠信之军师祭酒,其余的谋臣要么名气不够,要么才能不显,没有比枣祗更加合适的了。
听完此话,枣祗完全调转了身形,严肃的看向他,呵斥道:“怎可轻信如此传言!曹公是念情谊之人,我等义士曾聚于其大义旗下,深感其忠义,方才追随。”
“这些年未曾重用其实情有可原,而今委以重任,难道要因些许流言而动摇吗?”
“且不说所谓平愤是否属实,若我无能安置降民,不能治理屯田政事,正该以死谢罪也,又何须等到曹公来问责!”
枣祗早年深谙农事,他的名气大多如此,故此举事时,能得数百乡勇追随一同投曹。
今次忽然委以重任,应当是信任,而非存心要人替死。
两人匆匆到了东阿衙署前,曹操已在门前翻身下马,一身黑袍劲装,看到枣祗时候豪放大笑,张开双臂便迎了上去:“枣君,许久不见,向来可好?!”
“主公。”
枣祗躬身一礼,而后才任由曹操抱住双臂拍打。
两人相视一笑,以往的情义很快又浮现上来。
曹操拉着他的手走进人员忙碌的衙署,抬头四处看了看,“东阿令闲置多日,今日方才修葺,若是枣君需要,我命人扩建一番。”
“不必,”枣祗倒是自在,“清贫惯了,若是这衙署堂皇富丽,在下住着且不安。”
“屯田制政令在下已经拜读,与在下素来想法不谋而合,简直神奇。”
曹操哈哈大笑:“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
“说得对,英雄所见略同”枣祗稍微高曹操一头,所以行走时候躬身些,他面容精瘦、腰板挺直,手脚露在外的皮肤颇为粗糙,头发随意的捆缚马尾在后,像是农田之中得力的壮丁。
听闻曹操的话,枣祗亦是笑了起来。
不多时,到了衙署的后院,荒芜的小园之中,二人在小亭内站立,打过了招呼,情绪也都稍加冷却了下来,曹操背身站立许久,忽而转过身来,目光灼灼的看着枣祗。
“枣君,十万人,乃至东郡十余万百姓,日后能否得长治久安之政令,就看今年收成。”
“当年一同起事的兄弟,卫君、鲍君,周氏兄弟,都已离散,扶汉之志仍在,十八路诸侯之盟不能救世,人人各怀鬼胎,时至今年我也才得东郡之地立足。”
曹操双眸凝重,长叹道:“我虽非君子,却也想要一块,能够长治久安之地,容我大汉子民。”
“主公!”
枣祗抢得一步向前,紧紧握住了曹操的手,目光无比激动:“我早知主公非是那等庸主!而今正是劝课农桑、积谷屯粮之时,不光是为主公之大业,亦是为飘散无依之民心也!”
“只是,此前一直未能有时机,与主公深谈。”
“枣君,我此前尚且自顾不暇,如何顾得了百姓;而今得众心齐聚,若论令仓廪丰实,令百姓温饱者,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只有枣君!你早年和我说过的所有农桑之论,铸就了今日的政令,故此,我才力排众议,将一切交托予你,哪怕文若、志才,都不能干涉你的决议。”
“主公!!”
枣祗听闻这话心中更是震动,他万万没想到,这背后之事还如此曲折,主公竟有这等魄力,让两位如此名气才学的大才,都来助我。
激动半晌,枣祗后退一步,匍匐在地,行了一个大礼,朗声喊道:“在下,定不负主公之所望!不负我毕生之所学!”
曹操背着手,欣慰的笑着,语气缓沉道:“待麦熟谷丰时,我与君在大野泽,邀民同庆。”
“好!好……在下,定赴此约。”
枣祗双目微红,内心无比激动,多少人所学一生所缺的不过一个机遇,而今现在机遇就在眼前,自己的才学大显于世,乃至青史留名。
谷丰时与民相庆,何等浪漫的约定。
“哈哈哈!!!”曹操大笑而去,枣祗心中的雄心,则是已被点燃。
……
二月底。
阳谷屯民共计七万六千人,其中妇女一万余,主农桑之事。
壮丁以屯田、垦田为主,亦有修补扩建城墙者,或是兴建民居、熔铸铁具者。
所兴之业足以容纳十余万人,所置新吏二百余位,得商贾、世家资助粮食约六万石,可施于民众。
借得巨量耕牛、农具,在阳谷共耕数十万亩地,军民同耕,官吏时常亲自督巡、下地耕种,一时兴盛之态,让全境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