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戎摇头解释,“并非如此。这条路,我们也想过,不过这并不可行。一旦殷军选择这条道路出奇兵,我军完全可以兵分两路,一路于延津渡河进入河内,断他们退路。第二路则以轻骑快速支援后方,将这股奇兵扼杀。”
殷蛟点点头,对晏戎的说法表示认可。
事实上,这一条敌军可能施展的军事行动,将军们早已考虑过,并一致认为不可行。
不仅仅是临淄军这边可以有效防御并且扼杀殷军谋算,更重要的是,从孟津渡河进入河内,而后一路向东挺进再渡河进入兖州,战线拉锯实在太长。如此一来,敌军不仅无法得到有效的补给,还得时刻小心临淄军发现他们踪迹,并切断他们的回路。
此外,他们想要渡河,也得费一番手脚攻打临淄军留在各个渡口的守军。
因此,临淄军上下都认为邹柳没这么蠢,不会做出这种策略。
尽管如此,为防万一,临淄军早已派遣斥候伪装成平民渡河,游荡在河内各处,严密监视各地动向。
一旦,殷军真的这么做,他们也能以最快速度得到消息,而后做出合理的安排。
“那你们争论什么?”
匡膑回答道:“卑职认为,殷军有可能选择从伊阙、太谷、广成、轘辕四关出兵,进入颍川,而后北上袭击我军。”
晏戎反驳道:“此计虽然可行,但胜算并不大。”
说者,他指着與图上伊阙关等位置,对殷蛟说道:“从这些关隘出兵,的确可以进入颍川,但这些地方山势延绵,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此其一也。
其二,进入颍川郡后,他们若欲北上,必须接连渡过颍水等河,这又会拖累他们的行军速度。
如此一来,等他们北上进入河南时,必然将疲兵乏,还能有什么战力?
更别说,一旦选择这条路行军,等同于让他们的后勤淄重翻山越岭跨河而来,这如何行得通?”
殷蛟看着與图,一时之间没有发言。
事实上,晏戎的分析不无道理。
秦岭东边的余脉将洛阳包裹的非常严实,伊阙等关皆在山中,而出了这些关隘还得走山路,最后才能进入颍川。
这之后,想要北上就得跨过数条发源于秦岭东部余脉的河流。
费时费力,可以说这一路的行军就能给士兵折磨的够呛,更别说后期的粮草补给。
临淄军不选择从伊阙等关攻打洛阳,考虑的便是这一点。
因为一旦选择攻打伊阙关等地杀入洛阳,等同于放弃在成皋这边施加压力。
到时候,邹柳派遣兵马出成皋,可以非常顺利南下包抄临淄军。
而现在,临淄军大军施压成皋,不仅能令邹柳不敢妄动,同时也可以避免来自颍川的威胁。
因为,邹柳也无法有效使用伊阙关等道路。
如果他选择从伊阙出奇兵,等同于削弱成皋的防御兵力。
而从伊阙关这边进入颍川耗时耗力不说,最后北上袭击临淄军也未必能取得奇效。
甚至于,当殷军从伊阙关这条道路进入颍川,北上袭击临淄军时被发现的话。
那个时候,以逸待劳的临淄军能把这支翻山越岭而来的疲惫殷军全部歼灭。
就算一时打不死,给他们逃了,临淄军也可以分出兵力堵住各个要道,让这支奇兵成为孤军,而后断他们粮草,轻而易举拿下它们。
而这个时候,成皋这边的兵力必然会削弱,到时候临淄大军强攻,邹柳拿什么抵挡?
因此,殷军选择这条道路出奇兵的可能性着实不大。
不过,打仗打的就是一个小心谨慎。
殷蛟对匡膑道:“为防万一,这段时间由你率领三百斥候进入颍川,小心打探消息。”
“是。”
殷蛟微微深吸口气,静静看着與图。
事实上,眼下的主动权在临淄军。
因为临淄军的兵马要多于殷军,但这种优势,只能体现在两军正面厮杀。
一旦殷军死守成皋,到时候作为攻打关隘一方的临淄军,优势便会被减弱。
若被邹柳拖住,对于临淄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他们必须逼迫邹柳出来打,不能让他龟着。
殷蛟吩咐之后,见晏戎似乎还有不服,于是伸手指着與图上一个位置,提醒道:“伊阙、太谷、广成三关虽然行军路程较远,但轘辕关却不得不防。如若邹柳派遣兵马从此进入颍川,放弃后勤淄重,只求奔袭我军,未必没有机会。”
闻言,晏戎迟疑道:“邹柳不会做这种机会不大的冒险进军吧。”
“这可不好说啊。”殷蛟负手而立,说道:“狗逼急还跳墙呢。不管怎么说,我们要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才是。”
晏戎点点头,“太子说的是,卑职受教。”
殷蛟摆摆手,“不必多礼。”
他挺喜欢手下人能用心思考问题,这样可以给他很多启发,以及照顾到他想不到的地方。
比如这次,若非听见他们二人争论,他恐怕真不一定能考虑到这几个关隘。
虽然说邹柳不一定选择从这里行军,但是打仗,绝对不可以把希望放在敌人的身上。
自身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才行。
随后,殷蛟将这一隐患告知临淄王。谁知道,后者早就有所安排,已经派遣斥候在颍川巡弋。
搞半天,原来是自己考虑的不周到啊。
经此一事,让殷蛟再度反省自己,暗暗告诫自己以后考虑问题还是得更仔细一些。
就在临淄军这边查缺补漏,防患于未然之时,长安那边却是暗流涌动。
没别的原因,主要是长安侯兵败的消息传入了长安。
此前长安侯虽然撤离彭城,被困陈县,粮草断绝,但终究还没有战败。大多数官员都等着太尉邹柳杀入中原,营救长安侯,而后两军合力击败临淄叛军。
结果长安侯战败,太尉也并没有出兵中原,反而在成皋不动了。
这就让原本气势低迷的长安变得更加难受。
要知道,战败的可是长安侯!
他是高皇帝留给天子的老臣,同样也是勋贵列侯外戚之中出类拔萃的代表。
现在长安侯战败,数十万大军丧于中原,这让勋贵外戚如何能接受?
当初长安侯出征时,他们盼望长安侯能带着自家子弟建功立业。
长安侯败退时,他们希望长安侯能带着自家子弟安全撤回。
建功立业他们已经死心,毕竟长安侯战败了。
现在,他们只希望长安侯能带着自家子弟安全返回关中。
而这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太尉身上。
结果,你告诉我现在太尉在成皋不动了?
你想干嘛?
硬拖?
你是能拖,勋贵列侯那些失去消息的子弟拖的了么?
基于此,长安的显贵们最近非常的不安,以及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