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要向情绪低头,你才是情绪的主人

情绪的自动模式使人们活在过去,担心未来,却独独忘了当下。只有学会接纳自我,体验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你才能成为自己情绪真正的主人。

你为什么不能与自己好好相处

前几天,柠檬看到一句话——一生短暂而又漫长,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自己。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与父母、爱人、朋友相处,关注的都是如何与他们建立更好的关系,甚至为了和他们更好地相处,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害怕自己的不快乐会给他们带来负担,却忽视了处理与自己的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我们很难忘记自己犯下的错误。

我们常常缅怀过去,并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怀有强烈的悔恨和内疚。坦率地说,适当的内疚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可以替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能让我们变得更好。但是,过多的内疚却会腐蚀心灵,使人长期处于不安和痛苦之中,以至于对他们来说,原谅别人比原谅自己更容易。而且,越是顾及他人感受的人,就越是容易通过内疚的刺痛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拒绝他人。

其次,我们无法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

很多完美主义者都无法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虽然大家都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这个道理,但还是很少有人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点。这是因为,缺点往往意味着失败,会带来深深的失望和挫败感。而那个缺点就会变成你的“雷区”,任何人包括你自己在内都不能碰,一碰就“爆炸”。

比如,你遇到困难时会选择逃避,虽然明知道这样不好,却一边厌恶这样的自己,一边选择继续逃避。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你要勇敢面对,就会触碰你的“雷区”,你就会气急败坏,觉得没面子……而无法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会让你的心胸变得越来越狭窄。

最后,我们总是隐藏自己的需求,自我存在感很低。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喜欢麻烦别人,生怕自己占用了别人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也很少直截了当地告诉别人“我需要什么”“你能不能帮我一下”。这样的初衷必定是善良的,但如果你总是隐藏自己的需求,别人会慢慢忘记去关心你究竟想要什么,甚至会习以为常地忽视你。

比如,如果大家一起吃饭时,你总是说“随便”,那么别人下次就不会再询问你的意见。再如,你说你很好,不用担心,别人就会真的以为你很好,不会有难过的时候。

事实上,人与人的相处模式就是通过这样一件件不经意的小事而形成的。每个人都有热心助人的一面,也都希望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身边的人,体验做一个好人的价值感。可能是你的不表达,在客观上拒绝了别人关心你、爱护你的机会。

而一个总是轻视和苛责自己的人,是很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的。虽然他总是很和善,但缺少了一种生命的活力;因为没有活力,他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快乐。

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会影响到自己现实生活的体验。所以,只有对自己好一点,你能感受到的真正的快乐才会多一点。要学会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不完美,主动表达自己的需要,不为难自己。

柠檬说

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会影响到自己现实生活的体验。要学会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不完美,主动表达自己的需要,不为难自己。

忽视了自我,怎么能快乐

近来,一种叫作“自我忽视”的心理病症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身上。日本电视台的生活资讯节目还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专门调查,总结出了几种自我忽视的外在表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下班之后很少和别人联系;

觉得生活缺乏乐趣和动力,经常自己一个人“宅”在房间里,生病了也懒得去医院;

不爱收拾东西,房间里总是乱糟糟的;

只吃自己很爱吃的东西,不想尝试新事物;

……

是不是似曾相识呢?这些自我忽视的症状,看起来只是一时懒散,实际上会让一个人的生活缺乏激情,充满无力感;还会让他感情淡漠,情感体验缺失,很难进入别人的生活。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很多时候,自我忽视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我们在童年时期遭受过父母的忽视。许多父母把教育孩子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以为自己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好好读书就行了,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

比如,当父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把他的玩具送给别人时,孩子会因为失去了心爱的东西而委屈哭闹,父母却指责他小气不懂事,粗暴地否定了他的感受。孩子的心声得不到父母的回应,他就会慢慢地不再表达,因为说了也没人理解。压抑得久了,他对情绪的感知就会变得模糊,自我意识也慢慢地淡化了。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压抑和孤独,找回自己的存在感,夺回主动权呢?柠檬有个方法,大家不妨一试,那就是“和自己做朋友”。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朋友闷闷不乐,会不会很想问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是工作压力,还是感情受挫?当和朋友在一起时,你会不会很想和他一起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肯定会。

所以,现在请像询问一位朋友那样,问问自己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哪些让你开心,哪些让你失落。一个人的情绪、情感构成了他的精神面貌,通过自我对话,你可以对自己的精神面貌建立起清晰的认知。这就是你找回自我的第一步。

接下来,你要经常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当一个人和朋友相谈甚欢,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表达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比如觉得什么样的衣服虽然流行但穿起来并不好看、利用帅气的外表欺骗女生的渣男最为讨厌等。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价值判断并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

如果你能经常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告诉自己,别人说的不一定都对,你应该有自己的喜好和立场,就能为自己重建内在评价体系,按照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做出选择,经营生活。

最后,你要像关心好友那样关心自己。

如果你的好友受了委屈,你一定会站在他那一边,义愤填膺地要拉着他去找欺负他的混蛋讨个公道,或者和他一起骂爱找碴儿的上司。

奇怪的是,我们往往很会安慰别人,却不懂得如何安慰自己,遭受挫折时只会自怜自哀,自我怀疑。所以,学会安慰自己,遭受挫折时可以去KTV唱歌发泄,去疯狂地运动流汗,去大吃一顿美食,这能帮助你重建自信心,燃起微笑着生活的勇气。

学会做自己的好朋友,了解自己的感受,明确自己的价值判断,关怀和安慰自己。当生活蛮不讲理时,要学会温柔地对待自己才行啊!

柠檬说

通过自我对话,你可以对自己的精神面貌建立起清晰的认知,而这就是你找回自我的第一步。

情绪剥夺:你感受不到快乐与忧伤

大家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这些孩子在小时候就由于种种因素跟狼群生活在一起,而且因为长期跟随狼群生活,他们有着狼的生活习惯、行为特征等,而与人类社会的长期分离,使得他们无法感受到那特有的情绪体验,也无法参与正常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即便狼孩最终回归人类社会,也很难跟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这真的是太可怜了!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狼孩的这种不幸呢?情绪剥夺。什么是情绪剥夺?它指的是人们正常的情绪体验被剥夺。这里的正常情绪既包括愉快的情绪,如好奇、喜悦,又包括不愉快的情绪,如生气、害怕。

狼孩就是因为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失去了体验各种情绪的机会。但请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脱离社会的情绪剥夺才算是真正的情绪剥夺。事实上,我们自己或身边人的成长过程中,就存在着或轻或重的情绪剥夺。

比如,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往往自顾不暇,忽视了对你的教育,也没有给予你充足的关爱。结果,你们的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你的需求往往被忽视,得不到应有的满足。

又如,不受同伴的欢迎,也会让你的需求被忽视,导致你在情绪体验上有所缺失。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以说是“情感饥渴”的,不仅得不到爱,还缺乏助长情感和爱的亲密社会关系。

如果你曾经历过情绪剥夺,就很容易坚持着一种叫作“我的需求不会被满足”的信念,不肯放手。而且,随着自己渐渐长大,你好像变得更加敏感了。一旦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关心,负面情绪就会习惯性发作,悲伤、无助就会涌上心头,然后你还会像孩子一样通过胡乱发脾气来开启自我保护模式。

只是这样做,就真的能保护好自己了吗?当然不会。胡乱发脾气不仅会让周围的人对你敬而远之,更会让冷静下来的你对自己充满了厌烦和唾弃之情。

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远离情绪剥夺带来的伤害呢?在这里,柠檬有几个小建议。

首先,试着在冷静下来后,用清楚简单、直截了当的言语或者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比如,尽管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父母仍然注意不到越来越压抑的你,你也依旧感到无奈、痛苦,这时不如深呼吸几次,使自己平静下来,直截了当地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就像“爸妈,我觉得心里很压抑,我们一起聊聊天吧”,这样直白的表达,恐怕很难被忽视了吧?

其次,选择与愿意倾听、付出、关心自己的朋友和爱人相处。

有时,你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是因为这需求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你在同伴的选择上出了差错。一个人选择朋友、爱人,不仅仅是社会关系的需要,更是自己的心理需要。你因为喜欢、关心他们,才为他们付出,但如果对方没有同样的想法,只是你单方面的付出,真的会使你变得很累。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爱的人与爱我的人之中,更多的人会选择爱我的人了。

虽然情绪剥夺是儿时需求被忽略导致的,但大家不能一直被它绊住脚步,要学会放过自己。

柠檬说

直截了当地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需求,选择与愿意倾听、付出、关心自己的朋友和爱人相处,会帮助你远离情绪剥夺。

微笑抑郁:原来,你不是真正地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屈从于现实,就像明明不想喝酒却碍于面子或其他因素不得不喝酒。微笑也是如此。

你不想笑,却担心别人给你贴上“不友好”“冷漠”“怨妇”之类的标签。你觉得自己需要通过“微笑”这一行为告诉他人,你很好,你很满意你的生活,你很感恩别人对你的付出,但你内心真正的感受呢?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你一直压抑着,不敢告诉别人,但这种痛苦并不是通过压抑就能消失的。相反,压抑越久越痛苦。这就是微笑抑郁症。

和典型的抑郁症患者不同,从表面上看,微笑抑郁症患者在态度上是开朗而积极的,并不会随时都散发着“丧”的气息,甚至会在朋友圈非常受欢迎,朋友们都觉得他们就是幽默、情商高、开心果的代名词。

正是因为有如此大的隐蔽性,周围的人并不能及时发现身边“微笑天使”的异样,以至于很多时候都让其独自面对自己的痛苦,也很难找到人倾诉。

热播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的“无忧客栈”一集中,突然自杀的暖心阳光的哥哥就是典型的一个例证。他每天都以微笑示人,但他自制的书签却透露了玄机:这枚书签正面写着“I'm fine”(我很好),背面却写着“Help me”(救救我)。

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位阳光哥哥一样的人,他们拒绝向其他人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状态,因为他们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人设”——我是开朗的,我是幽默的,我没什么忧愁,我就是很快乐,并且能带给其他人快乐。

在这个“人设”下,他们不允许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任何不快乐,而习惯“表演”快乐。有时候,可能就连他们自己都分不清真假。他们的笑,是保护自己的武装,更是瞄准自己的武器。

卓别林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时候,我觉得任何与他人的接触都让我作呕。就像一些浪漫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我受到的压力让我厌世。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陌生人一般,被阻挡在世界的高墙之外。”

卓别林的话恰恰说出了微笑抑郁症患者的心声。即便已经对微笑感到疲惫,对社交感到作呕,他们也还是选择这种方式。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

“内心抑郁还要伪装笑容,难道不累吗?”

“既然你不想笑,就不要笑啊,又没有人逼迫你。”

“他们这是没事找事吧,多大点儿事啊,用得着弄得这么苦大仇深的嘛。”

……

在这些人看来,微笑抑郁症患者选择了一条最难也最没有道理的路。为什么有那么多条路不走,偏偏要走这条呢?这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其他的路都堵死了。

那些“微笑天使”的内心独白实际上常常是这样的:

“抑郁就是脆弱的同义词。别人要知道我抑郁了,会怎么看我,我怎么在其他人面前抬得起头……”

“只有笑着的我才是被人喜欢的,没人会喜欢一个不笑的我……”

“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理解我的人,我没必要也没有人可以倾诉……”

……

于是,他们拼命隐藏自己抑郁的真相,时时把微笑挂在脸上,认为这样的自己可以被其他人喜欢。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这是因为,以前他们也曾尝试过求救,结果却被对方轻描淡写地忽视或者伤害了。于是,他们选择紧锁心扉,不去管那些焦躁痛苦的负面情绪,觉得抑郁会自动消失,宁愿当别人的“树洞”,却不敢吐露自己丝毫的心声,觉得如果吐露了,就是在给别人添麻烦。

抑郁从来不是一件羞耻丢人的事情,它就跟感冒一样。所以,千万不要抑制自己的表达,及时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吧。你值得拥有真正的快乐。

柠檬经常拿流水来比喻情绪:人的情绪是流动的,跟水一样,有时清澈,有时污浊,在心里流动变化。你的抑制就好像给这汪流水建了一个大坝,还只许进不许出。可人总有自己承受的极限,当抑郁累积到“大坝”拦不住的时候,就是你情绪崩溃的时候。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抑郁藏起来。

你可以试着找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是朋友、家人、咨询师,甚至是陌生人。当感到胸中郁闷难以排解的时候,你可以向他诉苦。尽管他未必真的可以帮助你解决难题,但是倾诉会让你心里堵住的“河流”重新流动起来。人际交往本身就是相互的,不要忘了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

允许自己不开心,允许自己表达不开心,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再伟大、再聪明的人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所以不必太过苛责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否则只会让你更加封闭自己。不想笑的时候,你是可以不笑的,千万不要勉强自己。

柠檬说

抑郁从来不是一件羞耻丢人的事情,它就跟感冒一样。你要允许自己不开心,允许自己表达不开心。

你为什么喜欢旅行青蛙

有一段时间,柠檬的朋友圈被一种动物刷屏了——对,就是青蛙!一只在家会削木头、看书、写日记、吃蛋炒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去旅游、什么时候会突然回来的青蛙,官方名字叫旅行青蛙。这只青蛙可以被随意命名,它每次旅游去的地方、交的朋友也不一样,每次寄礼物和明信片的时间根本没办法预测。而作为饲主的你,需要做的就是收割院子里的三叶草,帮它将远行的食物和行李准备好。

就是这么一个不需要多少操作技能,不需要熬夜打装备,也不需要和朋友比较排名的养成类小游戏,彻彻底底地火了。早在还没有出汉化版的时候,它就已经占据各大游戏下载榜的首位。那么,这只青蛙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大家如此喜爱?

首先,它可以让你产生一种有牵挂却没有强烈目标的幸福。

其实,有吸引力的不是这只青蛙,而是一种有牵挂却没有强烈目标的幸福。说到底,这是一种小确幸。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胜负、有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会花钱买装备,花时间刷经验,甚至开挂找帮手。这样的游戏用强烈的胜负欲引导你不断地投入更多的精力,甚至让你寝食难安,累积负面情绪。

旅行青蛙不一样,它走的是佛系路线,游戏从头至尾不需要你跟别人比较,也不用超越自己,更没有终极目标让你完成,你只专注于眼前的小青蛙就可以了:看看它在家干什么,猜测它在旅途中遇到了什么,然后等着院子里的三叶草长大,收割后兑换物品。在这个过程中,你一直保持着积极平和的心态,很少产生负面情绪。

这种拥抱小确幸、专注于当下的生活方式轻松自在,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由于现实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而这个游戏恰恰在虚拟世界帮助人们做到了,而且让他们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所以大家对于这种满足感都很享受。

其次,它可以让你有代入感。

你给这只青蛙取了名字,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很快会发现自家青蛙的与众不同:它有独特的性格,喜欢独自待着或者是喜欢交朋友;它出去旅行的时间和别的蛙也不一样,有时候彻夜不归,有时候出去一小会儿就回来;它带回来的东西更是千奇百怪……这个生动而特别的形象让你觉得真实,无法割舍,时刻觉得自己真的像在养一个孩子,因为它需要依靠着你才能过得更好。

朋友圈的分享更加深了这种真实感,让大家形成了情绪上的互动和情感上的共鸣。就像一群家长坐在一起讨论孩子可以讨论很久一样,你和朋友互相分享自己家蛙的情况,讨论它的个性,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将游戏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更能让你沉浸在这个游戏中。

最后,它可以让你有成就感。

很多游戏上手很难,而且玩家在通关的过程中经常被打败,或者卡在一个关卡过不去,容易让人产生深深的挫败感,甚至因此情绪不稳,大发脾气。而旅行青蛙不会,它操作简单,属于养成类游戏,并不需要花钱买衣服、买物品,能让你轻轻松松地玩。

最主要的是,青蛙在旅游时会不定期给你寄明信片,回家也会带些东西,使得你产生了相当的成就感,原来定时收割三叶草、给它准备旅行物品是有回报的。这种有来有往的交流增加了彼此的陪伴与互动,也让你越发喜欢这个“孩子”。

柠檬说

你之所以喜欢旅行青蛙,是因为它能让你拥有毫无功利心的小确幸,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让你拥有强烈的代入感和成就感。

把悲伤抛到脑后,你准备好了吗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快乐与悲伤的界定都是“快乐一定有理由,悲伤没有任何益处”。今天吃到了喜欢吃的甜点而觉得快乐无比,明天因为雨天弄脏了美美的鞋而感到悲伤难过,快乐和悲伤来得似乎都那么容易,招之即来却又不是挥之即去,快乐可以因为一句话瞬间转变为悲伤,悲伤却不会因为一句话就凭空消散,让人很无奈。

仔细想想,当你遇到悲伤的时候,你身边的人说得最多的是什么?“别难过了,一切都会过去的”“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些话你听进去了吗?看起来是这样。因为你擦干眼泪,换上笑脸,重新站起来了,像从前一样无懈可击。可实际上呢?白天夜晚两个样,回到家里,房间漆黑一片,寂静无声,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你那被故意遗忘的悲伤。这时,一个人沉默,还是一个人痛哭,又有谁能知道呢?

摆脱悲伤这件事为什么那么难?其实,真正的原因就藏在人们的潜意识深处。悲伤并不是某个具体事件引起的,而是源于人们成长性的损失。

比如,想得到的关注没有得到,已经拥有的东西却又经历了失去,这都会引发人们的悲伤情绪。在此之后,再次遇到类似的事件时,之前的悲伤记忆就会涌上来。于是,这似乎成了一个固定模式,就像一处已经结痂的伤疤被再次揭开,新的悲伤中带着过去的影子,痛苦、愤怒、委屈等众多情绪交织在一起,令人苦涩难言,却也难以摆脱。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经受悲伤的侵扰,终有一天会撑不下去,甚至连人前的伪装都难以持续下去。那么,该如何化解悲伤呢?柠檬有几个小建议。

第一,泪水是悲伤的治疗师。

找个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没什么好丢脸的,重要的是把心中所有的难过、悲伤、压抑一并发泄出来。给自己准备好足够的纸巾,痛痛快快地哭一场。等哭完了,心情平静下来了,你就会觉得这件事原来也没那么让人接受不了,这个人也没有那么让人讨厌,悲伤情绪自然而然就会消散。

第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比如,咀嚼运动及甜食能够让人忘记心中的不快,这时不妨吃点甜食来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当然了,也不要因此暴饮暴食。又或者,热上一杯纯牛奶,惬意地靠在沙发上,追一追还没来得及看的新剧,给自己一段放松的时间,让快乐驱走悲伤。

第三,可以找一个比自己年长、经验丰富且自己信任的人倾诉一番。

正是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我们失去了曾经拥有过的东西,或没有得到想要的关心和爱,那么找一个比自己年长的、经验丰富的、自己信任的人来倾诉一番,与他一起寻到根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或许他能用自己的真实经历让你明白,失去与拥有并没什么大不了,给你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帮助,帮助你走出悲伤的阴影。

柠檬说

摆脱悲伤之所以会很难,真正的原因就藏在人们的潜意识深处。悲伤并不是某个具体事件引起的,而是来源于人们成长性的损失。

是什么让你如此麻木

看过偶像剧的女孩子们应该会有这样的观感:

男主角一直对女主角很好,只是因为一次不如意,女主角就开始抱怨,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如果男主角对女主角一直不冷不热,忽然上心了一次,女主角就感动无比……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会遇见这种情况。一个经常帮助他人的老好人可能仅仅因为一次拒绝就遭人嫉恨,一个平时做什么都不主动的人忽然热情地帮了一次忙就让人受宠若惊,一直对我们很好的父母带给我们的感动程度有时候还不如陌生人的一次无意帮忙……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完全是麻木的“功劳”。因为我们麻木了,对别人一直关爱的麻木,对别人一直漠视的麻木……

因为麻木,我们可能忽略了男朋友日常对自己的疼爱;因为麻木,我们可能忽略了老友一直对自己的关照;因为麻木,我们可能忽略了父母比那些偶尔伸出援手的陌生人对自己更好……

麻木竟然对我们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影响!那么,该怎么做才能远离麻木呢?

对于爱人,最好不要一直默默奉献,因为这样对方可能会对此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久而久之就会忽略了你对他的好,把你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而不知回馈。没有回馈的关系不会长久,所以最好的付出状态是存在而不密集,是真心而非形式。

对待朋友,雪中送炭当然应该感谢,但是锦上添花更要铭记于心。

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几次与父母的矛盾而忘记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的感恩要用加法而不是除法。

柠檬说

要远离麻木,我们不应忽视感情的回馈。所以,最好的付出状态是存在而不密集,是真心而非形式。

悲观还是乐观,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状态

某次,柠檬陪家里长辈去医院,看着他依旧笑眯眯地排队看中医,松了一口气。再看和我们一起排队的那些与长辈年龄相仿的人,他们大多都愁眉苦脸,就差把“我怎么又进医院了,这太糟糕了”这类字眼写在脸上……谁比较乐观,谁比较悲观,显而易见。

其实,乐观和悲观的对比不只出现在医院,在其他地方也屡见不鲜。而且,众所周知,乐观通常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前进的动力。那么,一个人到底是乐观还是悲观,该怎么判断呢?

知乎上有一句话,柠檬觉得这是判断乐观与否最简单的方法了,那就是当乐观主义者在说“我今天很快乐”的时候,悲观主义者会说“我不太痛苦”。显而易见,两者侧重点不同,前者的重点在于快乐与幸福,后者的重点在于不幸与痛苦。

如果这样还难以判断,可以比较两者在一些具体情境下的表现。

比如,在工作中,你所在的小组分配到了一个任务,由于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导致客户撤单。这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如果你是个悲观的人,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并且会有一种“完了,完了,我以后该怎么办”的想法。一次失败就会使你把自己否定得一无是处,完全不留任何余地。

如果你是个乐观的人,可能一开始会有点难过,但不会一直懊恼。你会让自己及团队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原因。你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的,是为以后的成功积攒经验与教训,失败才不会将你击倒。

对自己有了判断之后,你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如果你天性乐观,就要继续保持,让这种天性为你的人生保驾护航。如果你天性悲观,就要有所改变,减少由此引发的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至于如何改变,柠檬有几招想与大家分享。

第一,转移注意力。

悲观主义者最忌讳的就是将悲观进行到底了。适时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不过,应该把注意力引到哪里去呢?可以看一部喜剧电影,读一读让人爆笑的笑话,逛一逛很久没去的街区,或者挑一家符合自己喜好的餐厅美美地吃一顿。

当然,转移注意力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用笔写下让你感到悲观的事,并在上面画一个大大的叉,之后就去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吧!即使到后来又想起,也可以用纸条制止自己困在其中。

第二,自己反驳自己。

有时,悲观想法一旦出现,就会绵延不绝,悲观主义者就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怎么也走不出来。这时候,要帮助他们走出来,就必须让他们去反驳自己。

比如,当你生病住院,被迫连续请了好几天病假,悲观的你就开始担心老板会不会因此开除你,你被开除后又应该去做什么,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不能养家糊口怎么办。这时候,认真地想一想自己的价值,自己好歹还有一技之长,再说老板也不会平白无故地开除某个员工,几天的病假就当是好的假期,不胡思乱想才是消除悲观的良方。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小技巧,要减轻甚至消除悲观对你的影响力,更重要的还是你对于自己和生活的认知。此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乐观也并不是万能的,不是说你是一个乐观的人,你的人生就没有挫折,有些人可能会过度盲目乐观。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即需要乐观的时候乐观,需要悲观的时候适度悲观。

柠檬说

悲观主义者最忌讳的就是将悲观进行到底了。即便你是一个超级乐观的人,也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加深对于自己和生活的认知,才是更重要的。

不要向情绪低头,你才是情绪的主人

不知大家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

自工作后,你与父母渐行渐远,尽管交通很方便,但你们见面的机会却不多。每一次他们说“你什么时候回家来吃顿饭啊,要不我们去你那儿看看”,总会被你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诸如“还有工作没有完成”“最近好忙好累”等拒绝。于是,他们只能作罢,只是不断地嘱咐你要照顾好自己。

之后,突然某一天,家人直接收拾东西,提着大包小包,来到了你的住处,做好了一大桌子你爱吃的等着你回来。这时候,你明明知道自己应该感恩,但一张嘴说出的第一句话却是:“不是跟你们说了不要来吗,烦不烦啊!”你把烦躁的情绪向他们发泄了出来。明明自己心里不是这样想的,怎么话一说出口就不对了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被情绪一步步地支配着,在无意识状态下说出一句句话、做出一件件事。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绪的自动模式”。

所谓情绪的自动模式,就是指一个人的语言、行动会在一定情境中不由自主地跳出来。比如,坐上每天通勤的地铁,在关注站点的同时,你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刷头条,还会戴上耳机听音乐,一心多用。这就是一种自动模式。

也许,你会说一心多用使你在同一时间内做了很多事,可实际上,它却偷走了你关注沿途细节的机会。比如,每站上下车的人们的表情动作,发生在车厢内的美好与不美好,你都无从得知,因为你同时在做其他事,你的眼睛、耳朵都忙不过来。

除此之外,在人际关系方面,情绪的自动模式也扮演着“杀手”的角色。你无意中说出的话收不回来,从而无形无声地在你与别人之间设下了一道屏障,使得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受到影响。

情绪的自动模式使你活在过去,担心未来,却独独忘了活在当下,可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啊!如何才能放下心事,活在当下呢?柠檬建议你不妨试试正念疗法。

正念疗法,强调要有意识、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能够让我们意识到事情的每一幕,而不是一脸懵懂地陷进去。举个例子,遇事就习惯逃避的人,在正念疗法的影响下,应该试着体验事情的全过程,学会接受而不是逃避,觉察当下才可能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常用的正念疗法包括数呼吸,步行冥想,冷静下来用旁人的眼光来观察自己的思维,究竟是哪里意气用事,哪里中了情绪自动模式的圈套,相信这些都会一一浮现。

要学会接纳自我,跟情绪做朋友,而不是被它掌控。

柠檬说

情绪的自动模式使人们活在过去,担心未来,却独独忘了当下。只有学会接纳自我,体验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你才能成为自己情绪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