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背锅王妃被赐死(2)

所以最终结果就是,告御状的那些人在各路官员暗地保护下,十分顺利地进了京城,天武帝再怎么暴怒,也只能无奈接下此案,派人将鲁王押解进京。

同时详细调查事实究竟如何?

真实情况天武帝他就算没有查得清清楚楚,但查个七七八八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很快他就知道那些告御状的人说的没错,也知道是官员暗地保护才能让他们顺利进京告御状,不然那些个平民百姓早被他儿子鲁王派人暗杀弄死了。

本来天武帝就不怎么想惩罚自己亲儿子,毕竟自己儿子自己疼,再怎么混账那也是天潢贵胃,怎么能为了些平民贱民的死受罚,更别说为之而受刑了。

很多官员在插手此事的调查结果。

更让他坚定了这一信念。

因为他要是真罚了自己儿子,岂不是顺遂了那些官员的心意,最重要的是一旦此事最终成了,也就是他儿子鲁王受罚,那么亲王犯法也要判刑,将会成为定制,成为官员们限制皇权的手段。

到时候如何保障皇族的至高无上?

以后犯法的藩王天天被弹劾,有罪的被弹劾,没罪的也能造出罪来弹劾。

还不得让皇族名声扫地。

这口子不能开,绝对不能开。

于是结果就是,鲁王劫掠孕妇,并以未出生胎儿炼制人丹之事,因为查证需要时间暂且压后。而所有被天武帝查到参与保护百姓手持大诰,安全进京告御状的官员,都被天武帝以贪污,或者属于十年前造反姜丞相的党羽余孽为借口,或直接斩首,或抓起来打杀族灭。

杀的官员惊惧胆寒,愤懑怨恨。

却又不敢轻举妄动。

等杀了一通背后支持,或者说策划此次告御状事件的官员后,天武帝才开始处理他儿子鲁王的事。毫无疑问,这事还得有人背锅,可是上次背锅的王府长史等一系列官员后来还没补上,或者说他想补,但根本没有官员士子敢去。

所以长史之位一直空置了好几年。

其他人的身份地位太低。

也根本背不下这么大一口黑锅。

最后的最后,他把目光或者说主意打到了与他儿子结婚好几年,也没给他儿子添一儿半女的原身,鲁王妃身上。

于是,此次百姓告御状案的查证结果就是,鲁王朱钦是受鲁王妃孟氏的撺掇,识人不明,这才做了些错事,罪魁祸首实为鲁王妃孟氏,所有孕妇都是鲁王妃派人劫掠,带进鲁王府的,同时她派去劫掠的那些人,全都畏罪自杀了。

没错,就是这么的颠倒黑白。

明明是原身救了些孕妇,并想方设法把她们偷偷送出王府,带到安全的地方,结果变成是她派人劫掠带进王府。

明明她的亲信是被鲁王杀死的。

结果变成了畏罪自杀。

但奈何这是天武帝钦定的案子,前面还杀了那么多官员,有这么些前车之鉴在,哪个敢说话,哪个又敢质疑呢。

别说与之没什么关系的官员了。

就是原身亲爹舒国公也不敢有任何质疑,不但不敢有质疑,还得赶忙上疏请罪,表示自己教女无方,连累鲁王。

结果便是赐死罪魁祸首鲁王妃。

鲁王回府闭门思过一年。

为了表示恩泽,或者说是天武帝自以为的恩泽,他还特地下旨,给舒国公嫡三女赐婚,让她做继室,新鲁王妃。

可能在他看来,现在他赐死了一个鲁王妃,再还给他们孟家一个鲁王妃。

也算是他皇恩浩荡了。

不管舒国公内心是不是真愿意。

但还是得谢主隆恩。

紧接着当然就是天武帝派遣宦官把他儿子鲁王送回鲁王府闭门思过,并且顺带着赐死鲁王妃,好对外有个交代。

至于赐婚继室的事。

当然得等鲁王闭门思过结束。

与此同时,舒国公则赶忙派亲信带了封信送给原身,另外知道自己要做鲁王继室的三妹,也送了一封信给原身。

都是快马加鞭送过去的。

赶在宦官送达赐死旨意之前送到。

这两封信让原身提前知道了自己即将被赐死的命运,也让原身更加绝望。

因为信里既不是说要帮她假死,挽救她的性命,也不是说宽慰两句。父亲舒国公的信里通篇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家族厚待了她这么多年,也是她回报家族的时候了,核心意思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让她接受被赐死的命运。

接旨时不得有怨言,有不满。

更不得质疑或者胡言乱语。

还得谢主隆恩。

显然,舒国公很清楚自己闺女不是天武帝旨意里说的那种人,但皇帝给的黑锅不背也不行啊。不背的话,别说他这闺女了,怕是全族性命都难保,姜丞相的同党余孽这个借口实在太好用了。

天武帝用了十年还没结束。

肯定也不怕添上他家的全族。

要求不得质疑或者胡言乱语,就是怕他女儿受不了这份屈辱,以及死后不堪的身后名,会暴起怒吼或说出真相。

哪怕有那些宦官在不可能传出去。

可要是那些宦官回去跟天武帝提一嘴,被天武帝迁怒到他们的身上,那前面做的那些个牺牲,不就都白费了吗。

看完这封信,原身如何能不绝望?

更让她绝望的是她妹妹的信,她妹妹的信里没有任何安慰,通篇都是指责怨恨和不满,觉得如果不是原身做了那些个事,被赐死,她也不用被赐婚做鲁王的继室,不用跟自己喜欢的人分开。

本来她与秦安侯的嫡次子都见过面了,也正准备商量两家联姻定亲之事。

最重要的是她很满意。

可都被天武帝的赐婚给毁了。

她这妹妹不敢去怨恨天武帝,不敢去怨恨父母不拒绝,也不敢去怨恨秦安侯府一丁点表示都没有,立刻当没先前商量定亲,以及交换八字那回事。只敢写信给原身,将愤怒不满都倾泻在原身的身上,毕竟反正都是个将死之人了。

对于那些愤怒不满原身倒能理解。

她无法理解和难以接受的是,她妹妹竟然信那些事是她做的,怎么可能?

连她妹妹都信了,外人又会如何?

当时原身就想死了,可又怕回头被说是畏罪自杀,才一直等到旨意到来。

然后选择喝下鹤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