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

想象一下,你让一个人告诉你什么是汽车。她想了想你的问题,然后回答说:“汽车就是……嗯,就是我坐在座椅上的感觉,但是这个座椅是我想去超市买东西时坐的。”听了这个回答,你会觉得她根本不懂什么叫汽车,当然也就不会把自己的车钥匙交给她。

接着,你问她什么是船。她想了一会儿说:“它不是一辆汽车。”

这真的是一个很荒诞的场景。但奇怪的是,当我们让别人定义什么是幸福和不幸福的时候,得到的通常都是这样的回答。你可以自己试试看。你会得到类似这样的答案:“幸福是……嗯,我想是一种感觉,比如我和我爱的人在一起或者我在做我喜欢的事情时的那种感觉。”那不幸福是什么呢?“不幸福就是缺乏幸福。”

人们无法获得更多幸福的最大原因是,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提升的到底是什么。而他们感到自己困在不幸福中的原因是,他们无法定义什么是不幸福。如果这也是你的困境,不必太难过,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这些定义。他们会谈论感觉,也会使用一些隐晦的比喻,比如“我灵魂中的阳光”,这是一首古老的长老会赞美诗所称的幸福。3

即便是古代哲学家,也很难就幸福的定义达成一致。例如,看看伊壁鸠鲁和爱比克泰德之间的争论。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前270年)开创了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学派:伊壁鸠鲁主义。该学派认为幸福生活需要两样东西:静心(ataraxia,即不受精神困扰)和无痛(aponia,即没有身体疼痛)。他的哲学可以概括为“如果感到恐惧或者痛苦,那就回避它”。伊壁鸠鲁学派认为不适通常都是负面的,因此消除威胁和问题是让生活更幸福的关键。他们并不是懒惰或者不思进取,也不认为忍受恐惧和痛苦是理所应当或者有所裨益的,他们只是更注重享受生活。

爱比克泰德生活的时代比伊壁鸠鲁晚了300多年,他是最杰出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之一。他认为幸福来自找到人生的目标、接受命运的安排,以及不考虑个人得失的道德行为。他对伊壁鸠鲁提出的享乐信念不屑一顾,他的哲学可以概括为“挺起脊梁,履行职责”。遵循斯多葛学派的人认为幸福是通过大量的牺牲获得的。这毫不奇怪,斯多葛学派往往都是勤奋工作的人,他们为未来而活,愿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所认为的)而付出巨大的个人代价,毫无怨言。他们认为幸福的关键在于接纳痛苦和恐惧,而不是主动回避它们。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延续着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思路来分析问题:要么在感觉良好的享乐中寻找幸福,要么在履行责任的美德中寻找幸福。放眼全球,关于幸福的定义不断被扩展。比如,学者们发现东西方文化对于幸福的定义有所不同。4在西方,幸福通常被定义为兴奋和成就;而在亚洲,幸福通常被定义为平静和满足。

幸福的定义甚至还取决于幸福这个词本身。在日耳曼语系中,幸福(happiness)的词根与好运或者好命有关。5事实上,幸福这个词来自古挪威语“happ”,意思是“幸运”。6在拉丁语系中,幸福一词源于“felicitas”,这个词在古罗马时期不仅指有好运气,还包含成长、丰饶和繁荣之意。7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词汇,如丹麦人经常用“hygge”来描述幸福,这个词的含义有点像是惬意和舒适的欢乐。8

如果幸福真的这么主观,甚至更糟糕地说,幸福只是某个特定时刻的感觉,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研究幸福,因为这就像试图把果冻钉在墙上一样。如果是这样,那么本书大概只有两个字的篇幅:好运。

幸好,我们今天可以做得更好。不同文化对于幸福的定义确实形形色色,这就是为什么你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国家之间的幸福感比较并不十分有用或者有说服力。事实上,你的感觉也和幸福感紧密相关,你的情绪会影响你的幸福感,而你的幸福感又会影响你所有的情绪。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人而言,幸福没有什么恒定的要素,也不意味着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定义幸福的一个好方法是看它的组成部分。如果非要给感恩节晚餐下个定义,你可能会列举出一道道菜肴——火鸡、馅料、红薯等等。如果你是一位好厨师,你可能会列出所有的配料。如果你是一位营养专家,你可能会说晚餐(实际上所有的食物)都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种宏量营养素组成的,想要做出一顿健康又美味的晚餐,需要保证这三者恰当的平衡。

同时,晚餐的香味也会弥漫整个房间。然而你应该不会说这香味就是晚餐,相反,你会说这香味是晚餐美味的证据。同样,快乐的感觉不是幸福,而是幸福的证据。幸福本身是实实在在的,就像晚餐一样,它可以被定义为三种“宏量营养素”的组合,你需要在生活中平衡和丰富这三种营养素。

组成幸福的“宏量营养素”分别是:享受、满足和目标。

首先是享受。这个词听起来是一种快乐的感觉——“感觉很好”。但这并不准确。快感可以是动物性的,享受则完全属于人类。快感产生于大脑中专门用来奖励特定活动(比如进食和性爱)的脑区,在很久以前这些活动有助于人类存活和传承基因。(如今,能带来快感的事物——从物质到行为——经常出现适应不良或者被滥用的情况,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享受带来了对快乐的渴望,并增加了两样重要的东西:交流和意识。比如,感恩节的晚餐在味道好、能填饱肚子的时候能带来快感,但当你与心爱的人共进晚餐并留下温暖的回忆时,才会带来享受,这调用了大脑中更多意识部分的参与。快感比享受更容易获得,但满足于快感是错误的,因为快感稍纵即逝,而且是孤独的。所有的成瘾都包含快感,而不是享受。

要想更幸福,你就不应该满足于快感,而应该把快感变成享受。当然,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享受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这意味着放弃简单且易得的刺激,也意味着对渴望和诱惑说“不”。有时候,获得享受是很难的。

幸福的第二大营养素是满足。满足是你达成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之后的那种兴奋,是你在学业中获得“A”或是在工作中获得晋升时的那种感觉,是你终于买了房或结了婚的那种感觉,是当你做了一件困难的事——甚至也许是痛苦的事——但达到了你的人生目标时所体会到的那种感觉。

满足是一种很棒的体验,但没有付出和牺牲就无法拥有满足感。如果你不为某事付出代价——哪怕只有一点点——你就不会感到满足。如果你为了考试复习了整整一周并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感到很满足。但是如果你为了取得同样的成绩而作弊,除了做错事,你根本获得不了任何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走捷径是一个糟糕透顶的策略——它破坏了你获得满足感的能力。

虽然满足能带来巨大的喜悦,但它也极其难以捉摸:你以为目标的达成会给你带来永久的满足感,但这种感觉显然只是暂时的。我们都知道滚石乐队在1965年的一首超级热门单曲《我无法得到满足》[(I Can't Get No)Satisfaction],其实这种说法不准确,应该说:你可以得到满足,但是你无法一直保持满足感。我们拼命地努力奋斗,而一旦我们获得了那种喜悦,它立刻就会消散,这真的让人无比沮丧——甚至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如歌手贾格尔唱的那样,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地去留住它。心理学家把这种行为称为“享乐主义跑步机”,在这种跑步机上,我们很快就会适应美好的事物,并且必须不停地跑啊跑,来保持满足感。9对金钱、权力、享乐,以及声望(或名气)等世俗层面的事物来说,尤其如此。

第三大营养素——目标——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暂时享受不到快乐,甚至也不用获得很多满足,但是如果没有目标,我们就会完全迷失,因为我们无法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惑和困境。只有当我们拥有意义感和目标感的时候,我们才能满怀希望、内心平静地面对生活。

然而,怀有强烈意义感的人往往能在痛苦中找到意义。这个论断来自精神病学家、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我们将在下一章里看到更多他的相关内容。他在经典回忆录《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道:“一个人若能接纳命运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并且肩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则即使身处最恶劣的环境中,照样有充分的机会去加深他生命的意义。”10试图消除生活中的痛苦以获得快乐的常见策略是徒劳的,也是错误的;相反,我们必须解开生活的谜团,将痛苦化作成长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