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李世民:爱卿,朕听说你十分惧内呀!(求追读)

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话,虽然觉得他有点儿拍马屁的嫌疑,但是,倒也受用。

“照你这么说,他们这些人遇到了朕,是他们的福气?”

“那是自然,作为一名臣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得遇明君,他们能够遇到像陛下这样的明君,实乃万幸,”房玄龄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缓缓道,“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在国家建立了之后,便开始诛杀功臣,典型的就是汉高祖刘邦,若论刘邦的天下大抵是韩信打下来的,但是,最终,韩信却死在了未央宫;

虽然说韩信是吕后所杀,但是,这和刘邦也脱不了干系;

黥布原是项羽的部下,出了名的悍将,随何劝黥布归降了刘邦,彭越擅长劫人的粮道,正是有了这二位的帮助,刘邦才能在垓下一战成功;

还有陈豨、韩王信、臧荼和卢绾等人也都功不可没,但是,等到刘邦做了皇帝之后,把他们几乎诛杀殆尽,就连樊哙那样的忠臣,刘邦也要杀,樊哙还是吕后的妹婿,刘邦让周勃和陈平去杀樊哙;

后来,还是陈平不让周勃杀樊哙,把樊哙押回了长安,他才得以捡回一条性命。”

对于刘邦诛杀开国功臣一事,李世民也不太赞成,但是,他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这么说,因为他自己也是皇帝:“韩信、黥布和彭越等之所以被杀,那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有取死之道。”

房玄龄并没有反驳他,而是接着说道:“再说隋炀帝,杨广之所以能够夺得太子之位,离不开杨素、杨约兄弟和张衡等人的大力支持。

杨广做了皇帝之后,罗织罪名杀了张衡和薛道衡;

杨素患病在家,表面上,杨广派人去慰问他的病情,实际上,暗中多次催问杨素死了没有,杨素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不再服药了,不久,抑郁而终;

隋炀帝又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在同一天杀了高颎、贺若弼和宇文弼三位大臣;

隋朝的那些老臣几乎被他杀得一干二净;

但是,陛下没有这么做,那些功臣都得到了应有的待遇,这难道不是他们的幸运吗?”

对于屠戮功臣一事,李世民的内心也是很反感的,大臣若不是犯了诸如谋反、谋逆等罪大恶极之罪,他都不愿意那样做。

在这一点上,他很赞赏秦始皇,秦始皇虽然残暴,但是,对于自己手下的功臣却非常宽容。

李世民沉吟了片刻,感慨地说道:“朕为秦王之时,每天征战沙场,别的什么也不想,只想着尽快把那些诸侯全部消灭掉,使大唐能一统天下。

当时,朕也不能体会父皇的心思。

朕有同父同母兄弟四人:李建成、李元吉、李元霸和朕,李元霸死得早,就剩下我们兄弟三人,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多次迫害朕,朕都忍了。

可是,到最后,他们不但要对朕下手,还要对秦王府的人下手,把秦王府的人都调走了,包括你和杜如晦在内也都调走了,企图架空朕,然后,再对朕下手。”

对于这些事,房玄龄也十分清楚:“陛下,你太过仁慈了,微臣记得有一次,李建成在东宫设宴招待你,可是,你刚喝下一杯酒,就吐了血,这你还不明白吗?

你平时酒量过人,多了不说,一坛两坛是醉不到你的。

他事先已在酒里下了毒,幸亏你喝得少,身体强健,否则,焉有你的命在?

但是,你并没有张扬此事,也没有找他的麻烦;

还有一次,李元吉在齐王府设宴,他事先在齐王府的门外埋下了刀斧手,准备将你杀死,幸好你在将军们的保护下,得以逃脱,你也原谅了齐王;

但是,后来还有一次,他们以征伐突厥为名,把秦王府的文臣武将全部调走,准备在你饯行之时,将你杀死,若不是我等苦劝,你仍然执迷不悟啊;

那时,秦王府的文臣武将人人自危,眼看着秦王府就要分崩离析,散了架子,微臣和杜如晦等人是焦急万分。”

李世民神情悲痛,眼含热泪:“是啊,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那么狠心,丝毫不念兄弟之情?把朕逼得无路可走!”

“皇家无亲,你们若不是生在帝王家,肯定是相亲相爱的好兄弟。”

李世民抬眼望着屋顶,缓缓道:“这件事是朕心里永远的痛,朕再不希望历史重演。

长孙皇后为朕生下了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个儿子,朕已经立李承乾为太子,朕希望他们三兄弟和睦相处。

太子乃一国的储君,国之根本,教导太子至关重要,为此,朕想请你做太子太傅,教习太子的学业。”

“咳,咳,”房玄龄咳嗽了两声,“微臣谢谢陛下的信任,可是,微臣的身体已大不如以前了,由于常年在外征战,得了很多慢性疾病,诸如关节炎、肺疾等,何况太子已有孔颖达、陆德明和魏征等名师指导,微臣才疏学浅,和他们这些大儒也没法比呀。”

李世民听了,明白这老头子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做太子太傅了。

“好吧,既然如此,朕也不勉强你。

那么,你觉得朕这三个儿子谁最出色呢?

他们每个人身上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房玄龄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又不得不回答,他想了想,于是,回答道:“回陛下的话,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李治尚且年幼,但是,可以看得出,他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不过,性格好像有点懦弱了些;

越王聪敏绝伦,勇武有力,饱读诗书,谋略过人;

至于太子,微臣不甚了解,不敢妄加评说。”

闻言,李世民心想这老房头果然和别人不一样,说话留一半。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的评论也算是客观公允。

有人说朕多爱,偏爱李泰,你对此怎么认为?”

房玄龄一听,心想又是一个尖锐的问题。

“越王书法造诣非常人可比,而且他才识过人,陛下任命他编纂《括地志》也正合适,因为编纂此书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所以,越王成立文学馆也是有必要的。

因此,微臣并不觉得陛下有什么偏爱之处。”

李世民从房玄龄的话语之中,已经感受到他对越王有褒扬之意。

李世民笑了笑,道:“朕为了表达一下对你的感激之情,特地给你挑选了十名美女服侍于你,让你安度晚年。”

谁知李世民这话刚一出口,房玄龄吓得趴在地上磕头:“陛下,微臣感谢陛下隆恩,但是,此事微臣万万不能接受啊。”

李世民低着头看着他:“爱卿,为何呀?”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微臣的夫人卢氏嫉妒,好似那河东狮吼,陛下若赏赐十名美女给微臣,那么,焉有微臣的命在?”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你也太言过其实了吧?以你现在的身份,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的吗?”

“不不不,陛下,微臣仅有卢氏一人,不存在三妻四妾。”

李世民面泛难色,故意道:“可是,朕已经把美女给你选来了,难道还要把她们再打发回去吗?”

房玄龄再次磕头:“微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微臣实在是消受不起呀。

不但如此,马上微臣回府之时,还请陛下下一道圣旨给微臣。”

“哦,这又是何意?”

“你得证明微臣是在陛下这里,不是在外面寻花问柳,否则,卢氏会说我回去晚了,必定刨根问底,和我没完没了。”房玄龄神情惶恐。

李世民又笑了:“那好吧,就让王德送你回去,传朕的口谕,让你家夫人明天上午到这里来见朕。”

房玄龄不知道李世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明白他要见卢氏干什么,但是,又不敢问,只好答应:“微臣遵旨!”

第二天上午。

李世民让李承乾提前准备了应用之物。

李承乾施礼:“父皇,您让儿臣做的事,儿臣都已经做好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好!朕问你一件事儿。”

“父皇请说。”

“东宫那三间老旧的房子改为花坛的事已经办好了吗?”

“回去父皇的话,已经竣工了。”

李世民眼神犀利地看着李承乾,又问道:“那么,一共花去了多少银两?”

李承乾一听这话,脑袋瓜子嗡嗡直响,心想我在奏章中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吗,一共花去了一万两银子,怎么父皇又问起了这件事,难道说他怀疑其中有水分?

李承乾内心慌乱,表面上却看不出来,只听他从容地说道:“修建了三个花坛,加上购置柘树,一共花去了一万两银子。”

“是吗?就算你修建一个花坛花去一千两的银子,那么,就是三千两银子,后来,你又买了几棵柘树?”

李承乾一听,硬着头皮说道:“六棵。”

“好,就算每棵柘树价值五百两银子,六棵就是三千两。”

李世民话说到这里,就没有再往下说了,那意思已经很明显,你顶多也就花去了六千两的银子,那么,剩下的四千两银子到哪里去了呢?

李承乾自然听出了他父皇的意思,但是,他攥紧双拳,紧咬牙关,什么也不说。

李世民问身边的王德:“你对兴建土木,修建宫殿等事非常熟悉,你替朕算一算,这个工程一共需要多少钱?”

王德赶紧施礼:“回陛下的话,这不过是个小工程,算上材料、工匠的工钱,以及柘树的本钱,顶多也就四五千两银子。”

李承乾心想这个老太监可真够精明的,改日孤请你吃大餐!

李世民听了,点了点头,目光投向李承乾,又问道:“你再想想,到底一共花去了多少钱?”

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心想如果你吓得跪伏在地,哭着求饶,要把多余的钱退回来,那么,你就太让朕失望了。

“儿臣一共花去了一万两银子。”李承乾语气坚定。

“刚才,王公公已经算得很清楚了,你顶多也就花去了四五千两银子,你竟敢在此胡说八道,朕再给你一次机会。”

“回父皇的话,儿臣不知道王公公是怎么算的,但是,儿臣的确是花去了一万两银子。”李承乾大拇指的指甲已经切进了自己的肉里。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暗自称赞,心想这才是朕的儿子,错也要错到底!

“嗯,好吧,既然你说是一万两,那就是一万两,”李世民叹息了一声,“可能你会觉得朕对你太苛刻了一些,但是,希望你能明白朕的良苦用心,你现在是东宫太子,满朝文武都在盯着你呢,你的一言一行都要谨慎。

想当初,杨勇的太子之位为什么会被废,难道跟他奢侈无度没有关系吗?

朕希望你养成节俭的习惯,了解天下百姓的疾苦,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懂吗?”

“儿臣谨记父皇的教诲。”

“嗯。”

此刻,从外面走进来一名小太监,禀报说:“陛下,魏国夫人卢氏来了。”

“请她进来。”

“诺!”

那名小太监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时间不长,只见殿门外走进来一位女子,那女子进殿之后,跪伏在地上,口中说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谢陛下!”卢氏说着便站起身来。

李承乾瞅了瞅卢氏,发现她相貌丑陋,但是,举止端庄,进退有度。

李承乾也听说这个女子是房玄龄老师的女儿,房玄龄得中进士之后,为他保媒的踢破门槛子,但是,房玄龄都不为所动,最终和卢氏成了亲。

卢氏跟随他的父亲,读了很多书,识文断字,也算是一位才女。

李世民看了看卢氏,问道:“魏国夫人,你可知朕叫你来,所为何事?”

“奴不知。”

“朕听说你在家中十分强势,对魏国公管束得特别严,不知可有此事?”

卢氏也没有想到,李世民会问她这个私人问题,脸上一红:“奴自知自己长得困难,配不上房玄龄,陛下却对他十分恩宠;

随着他在朝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奴担心他心生外心,所以,对于他外出的时间进行掌控,以防他把持不住,被那些狐狸精给勾了去,也不许他纳妾。”

李承乾在一旁听了,暗自好笑。

“满朝文武不要说像魏国公这般地位的,就是比他再低几个等级的,有几人不纳妾呀?

他年纪大了,也需要人照顾,你一个人如何能照顾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