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精选

人民教师任纪兰:接棒乡村教育 生命向阳生长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对我的肯定,更是鞭策,我会继续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做一名合格的基层人民教师。”性格内敛的任纪兰说。站在学校操场上,她的目光片刻未离开课间奔跑嬉闹的学生们。

历经磨难,却依然选择向阳生长,回归故土接棒乡村教育——这是“90后”姑娘任纪兰的青春故事,也是一个收获爱心、传递力量的故事。

1992年,任纪兰出生在山东省沂源县陈家沟村,家里以种地为生。父亲身体虚弱,干不了重活儿,母亲患重病,需长年吃药,家里经济窘迫。读小学和初中时,任纪兰曾两次被迫停学,高中的第一笔学费更是全村人一起捐款凑出来的。但现实并没有磨灭任纪兰的斗志,她以坚强的毅力读完高中,2013年顺利考上曲阜师范大学。

就在她即将踏入大学校门时,父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这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任纪兰与妹妹尽心尽力照顾父亲,带父亲到医院进行各种治疗,陪伴父亲走过了最后的时光。

父亲离开后谁来照顾母亲?任纪兰做出了带着母亲上大学的决定。当时的她并没想过前方会有多少困难在等着自己,她只想着做她该做的和能做的事。

在大学旁边的村子里,任纪兰租下两间小屋。每天,任纪兰早早起来做饭,照顾母亲吃饭,再匆匆赶去学校。前一刻洗菜生火,后一刻疾书课堂,这是大学生任纪兰的日常。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她还要做兼职赚钱支撑起自己和母亲的生活。若空闲,晚饭后,她会陪母亲在出租屋附近转一转,说说话。

一天,任纪兰像往常一样,安顿好母亲就去超市买菜,临走时对母亲说要给她在超市买一双新鞋。等任纪兰赶回出租屋时,却不见母亲的踪影。慌乱中她打电话报警,并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找寻的队伍中,可直到凌晨,依然没有母亲的消息。第二天排查了附近大范围的监控无果后,她将这个消息发到网上。

陆陆续续有人打来电话安慰她,提供各种线索,曲阜市志愿者协会发动了所有志愿者扩散消息。最后,一名志愿者在自家村里发现了与任纪兰母亲外貌特征相符的老人。

看到母亲坐在好心人家里的凳子上,身上穿着不知谁给的棉袄,那一刻,任纪兰泪流不止,一起帮助她寻找母亲的志愿者们也都流下了眼泪。“当时喜极而泣的泪水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只有经历过才会懂。”任纪兰回忆。

有病母需要不时照顾,对任纪兰来说,不是最难的。相比之下,大学学费一时无着落,曾压得她喘不过气。

在时任沂源县实验中学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振华的资助下,任纪兰最终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李振华没有想到的是,这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要像李爷爷那样,返回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将李爷爷给自己的关爱和力量传递给更多人。”任纪兰说。

大学毕业后,任纪兰以优异的成绩走上了教师岗位。她曾有机会留在城市或是到离县城近一点的学校任教,可她在2017年毫不犹豫地来到了当初李振华支教的东里镇福禄坪小学。

这所小学距县城50多公里,是全县位置最偏远的小学之一。曾经,学校条件很差,除了平房和水泥黑板,教室的地面上满是老鼠钻出的泥沙,山沟里的夜晚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满耳朵都是深山坳里的风声、各种鸟虫的叫声。

如今,小学建起了新教学楼,还有塑胶操场,条件已经比当年李振华支教时好了太多。任纪兰总是以李振华的事例激励自己:“李老师放弃大城市优厚待遇留下来,成就了那么多的孩子,相信我也一定可以的!”

工作以来,在教学中,任纪兰全心全力,任劳任怨。在母亲突然去世、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她依然在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诺言。从工作第一年起,她就在自己并不高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主动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如果有需要,我会一直在他们身旁”。

2019年,任纪兰当选十九届共青团沂源县委常委,以自身的励志故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共青团的舞台上,她又多了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不仅带动镇团委、学校少先队扎实开展工作,还积极参与组织关爱留守儿童、植绿护绿、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

“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我会竭尽所能,教好每一个孩子,回馈社会给予我和家人的关爱与温暖。”任纪兰这样说。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9月22日)

案例解析:在贫苦中,任纪兰自强不息,乐观开朗,让青春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中,她无怨无悔,带母上学,用传统孝道书写成长历程;待学业有成,她回馈家乡,教书育人,资助特困孩子上学。虽然艰辛填满了已经走过的几千个日夜,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内心依然坚毅如初。任纪兰的事例告诉我们,任何人不论从事何种劳动,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积极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我们就应该对他的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不断奋斗奉献 点亮青春梦想

“心已经长出更有力的翅膀。”天生的左臂缺失没有成为张超凡成长的羁绊……

2022年,张超凡刚好30岁,大学毕业已7年。边创业边做公益,她的“超凡公益梦想课堂”已经运行整7年,义务帮助400多名家庭特困、肢体残疾、孤独症儿童免费学习绘画艺术。

2019年,张超凡牵头成立了吉林省超凡梦想公益基金会。作为理事长,她想给予更多人帮助与关爱。

放弃保研资格、大企业的工作机会,从北京工商大学毕业前夕,张超凡毅然回到老家吉林长春,开始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当时,凑了20多万元租下5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并改造装修。”张超凡将大学时的创业所得、奖学金都用上,聘请了两名专业老师,办起国学书画院。

挨过创业初期的艰难,2017年,张超凡成立艺凡艺术教育培训学校。“租下1500平方米的一层楼,孩子多的时候,挤满了整个屋子。”张超凡说,为保证师资力量,还组建起30人的教师团队。眼看学校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张超凡又看中一块闲置地可以作为新校址,准备建设占地3.5万平方米的超凡教育集团,打造“超凡梦想小镇”。“在这里,有5000平方米的教学楼,还有高标准操场让孩子们玩耍。”2018年底,张超凡为“梦想中学校的样子”继续奋斗……

为省下200多万元校园设计费,张超凡着手自己设计装修,绘制图纸;没有水电,她就四处想办法,带着工人跑前跑后,一块方砖、一部电梯,都靠她一家家地谈价格。

创业艰难,张超凡为啥要自找苦吃?

“第一次当美术老师,怎么也忘不了那些孩子。”读大二时,张超凡到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大石窝中学支教,白天顶着42摄氏度的高温教孩子们画画,晚上和孩子们挤在10人大通铺上分享心得。

孩子们可爱的模样、求知的眼神,让张超凡有了奋斗的动力:“虽然没有完整的翅膀,我更要努力飞翔。”

“小时候,曾经特别害怕看见镜子中不对称的自己。”那段只跟自己的影子和画笔做朋友的记忆,让张超凡刻骨铭心。

尽管创业之初很艰难,张超凡还是在自己的画室开设了“超凡公益梦想课堂”,提供全套的学具,免费让家庭特困、肢体残疾、孤独症儿童等学习画画。

笔肚朱磦,笔尖少许大红,藏锋点画,一笔之下,浓淡变化,一片红梅花瓣立体地呈现在宣纸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公益梦想课堂上,张超凡一边给孩子们示范梅花的画法,一边念念有词。

“寒梅傲霜斗雪,咱们要学梅花迎难而上的精神。”一幅画、一首诗、一个做人的心态,张超凡摸索出“1+1+N”的教学模式,以一幅画为载体,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融入做人的种种道理。

张超凡深知,公益梦想课堂上的孩子“特别需要一道光照进心里,给他们坚强,让他们快乐成长”。她要让自己的单臂更有力,托起更多孩子的梦想。

直到2022年,上小学六年级的岳岳已经在公益课堂学了4年国画。母亲身体不好,全家靠作为普通工人的父亲维持生计。

“岳岳上小学开始就自卑内向、怯懦胆小。”母亲袁毓蔓得知公益梦想课堂,便送岳岳来学画画。4年下来,岳岳开始变得开朗,还成了“超凡梦想小镇”新时代筑梦展厅的小讲解员。

如今,“超凡公益梦想课堂”每周开设不少于8个课时的课程,学校还组织教师到村小、特殊教育学校、贫困乡镇送课,让更多孩子受益。同时,超凡教育集团每年设置30万元专项助学金,对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予3000~10000元的助学资助。

“超凡梦想小镇”是张超凡在长春市绿园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由超凡教育集团投资,在校园内打造的品牌项目。小镇里成立了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搭建无障碍创业空间,已帮助91名残疾人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

2022年7月22日,袁毓蔓在这里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在学校三楼有了自己的创业空间,水、电、租金等费用一概全免。“在学校帮助下,我在这里学会了直播带货。”2022年开始,孩子在二楼学画画,袁毓蔓在楼上学习电商直播,“在咱们平台上,残疾人学习创业技能,有的直播带货月收入都上万元啦!”

创业成功,才能支持更大的公益梦想。2019年,张超凡与几家爱心企业共同成立了吉林省超凡梦想公益基金会,由张超凡担任基金会理事长。自成立以来,基金会持续开展了“温暖校园关爱活动”“贫困助学”等10余个公益慈善项目。张超凡个人累计捐资135万元,募集善款520余万元,还资助众多患癌教师、残疾人子女、农村留守儿童。

创业7年的张超凡,受到不少企业邀请,她都一一拒绝。“我还是更愿意坚持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张超凡说。点亮更多困境中的梦想,不断奋斗奉献,青春才能无悔。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9月27日)

学 而 思 之

张超凡的事例给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有什么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