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椅凳

下午吃加餐时,桓桓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洗完手来到餐桌旁自己的位置上,眼睛看也不看就直接用手摸自己的椅凳,摸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自己的椅凳不见了。他一脸茫然,似乎在说:“桓桓椅凳呢?”

接着他蹲下来看桌子底下,看了好半天,确定桌子底下也没有,再次露出茫然的表情。

突然间,他从桌子底下看到对面豆豆的椅凳。豆豆没来。桓桓兴奋地说:“桓桓椅凳!”立刻站起来跑向对面,准备拿椅凳。

豆豆的椅凳上洒了一点果汁,老师正在擦。桓桓兴奋地跑过来,手指着椅凳对老师说:“桓桓椅凳!”老师告诉桓桓:“这个椅凳还没擦干呢,还不能坐。”桓桓再次显出茫然的表情。

正在这时,桓桓似乎想到了什么,立刻跑去卫生间。原来他记起了放在卫生间搭衣服的小椅凳。正要拿时,听见老师说:“桓桓,椅凳干了,你可以用了。”桓桓兴奋地跑回来说:“桓桓椅凳,桓桓椅凳。”然后吃力地把它搬到自己的位置上,吃起了加餐。

(吕景玲)

*孙瑞雪

“桓桓椅凳”是一个儿童式的电报语,意思是“桓桓坐的位置上的椅凳”。电报语是儿童语言的特征。

桓桓的位置和这个位置上的椅凳已经成为桓桓的秩序。这么小他就能努力恢复这个秩序,这对成人来说很平常很简单,但对儿童来说,它是儿童处于放松状态和正常状态时才出现的景象。

在孩子1岁多时,寻求秩序就是孩子生命中的自然需求。刚开始是作为物质形态的位置——衣服要穿在身上,垃圾要扔进垃圾桶里,讲故事要坐在一个地方讲完等,必须将某一物放在应该放的位置,来形成儿童最基本和最初的秩序感。儿童逐渐就开始感知到关系中的位置和秩序……乃至更深入。发展到这一步将深刻地影响孩子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