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邵笠(一首)
- 中国历代女词人作品选析(下)
- 董昭明
- 1916字
- 2024-08-08 10:27:11
邵笠,字淡庵,泰州人,生卒年月不详。笠母徐淑秀,明之宫女,甲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破北京,徐流落江南,自号“昭阳遗子”,为诗多抑郁哀愤之音,后与邵笠之父邵某结婚,生邵笠。
《菩萨蛮》
乱莺啼破流苏梦,樱桃露湿花梢重。小婢促梳头,开奁满镜愁。
画眉人不在,蹙损双螺黛。淡日上红纱,轻蝉鬓影斜。
浅析
这是一首春怨词,写的是一位思妇怀念远方伊人的闺怨春愁。取景、纪事则仅限于某一春晨的清晓,至日上纱窗这一片段。全词亦景亦情,情景相生,风格清丽缠绵,耐人品味。
起拍:“乱莺啼破流苏梦”,从清晓女主人公的梦醒说起。流苏:为下垂的穗子,用五彩羽毛或丝绒制成,古代用以作车马、帐幕的装饰品,此处代指床帐。床帐悬挂流苏,表明装饰华丽;“乱莺”形容众多黄莺的喧闹之声,古文有云:“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可见这个“乱”字含有赞誉盛春美景的意思。“流苏梦”表明春日清晓,女主人公尚沉浸在睡梦之中;“啼破”则是说由于黄莺的喧闹,把女主人公的梦给吵醒了。梦醒日“破”,表明女主人公的梦尚末做圆,“破”字深含女主人公的惋惜懊恼之意。次句:“樱桃露湿花梢重”,这是思妇房外庭中小小一景。樱桃:又名“莺桃”、“中国樱桃”,落叶灌木,春季开花,伞状花序,每一簇有花三、六朵。樱桃花蕾红色,开花后花冠变白或略带红色,果实小,夏初成熟,我国各处均可栽培。现在正是盛花期,花繁叶茂,露华浓重,故其枝头因露重而显得沉甸甸的。樱桃花如樱花一样,红白相间,繁茂的花朵如霞似锦,凝朝露迎朝阳,更为绚丽灿烂。这株艳丽的樱桃花勾引起人们的丰富想象:它是春光明媚的表现,它是美好青春的象征,它与巫山云雨相联系,更撩拨人们追寻纯真爱情的瑰梦。总之,它启迪人们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憧憬;“露湿花梢”尤其突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春日清晓,它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映衬,为其抒情写意勾勒美丽背景,它还与三、四句“小婢促梳头,开奁满镜愁”相照应。女主人公醒来之后,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窗外这株樱桃花树。她没有急于下床,而是围坐床头,盯着这株樱桃树出神发楞,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满树樱花在女主人公的心中掀起层层波澜,她仿佛忘记了晨起梳洗这件头等大事。她的心在想些什么呢?或许是在回味刚被“乱莺啼破”的那场春梦吧?也或许是满树樱桃花所体现出来的大好春光,牵动了闺怨春愁吧?她就是这样愣愣坐着。最后,在小丫环的一再催促下,才无精打采地下床走到梳妆台前,开始她的梳洗活动,及至打开梳妆匣子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镜子中照见的人影,竟是满面愁容的思妇形象。尤为令她忧心的是朱颜正在暗暗偷换,青春正在悄悄地逝去。“小婢促梳头”与“开奁满镜愁”,以婉曲的笔触,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位意兴阑珊、慵于梳妆的思妇形象,为过度到下阕的写愁抒怀染足气氛。
换头句:“画眉人不在”,这是了解本词深意的关键所在,是这首《菩萨蛮》写景、纪事、抒情的重要依据。这儿的“画眉人”系指女主人公的丈夫,词写到这里,女主人公终将其重重心事和盘托出。原来,女主人公之所以如此愁容满面,如此懒于梳妆,根源就在于其丈夫不在身边。丈夫远游他乡,抛下妻子独守空房,她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寂寞。值此盛春时节,她更为大好时光的白白逝去而恼恨,她也为自己的红颜即将老去而生愁。因此,由于她的终日忧思以致蹙损了双眉。“蹙损双螺黛”与上阕的“开奁满镜愁”相照应,是对“开奁”句的展开与补充,极力渲染女主人公愁情的深重。螺黛:为古代女子用以画眉的青黑色矿物颜料,这儿用以代指女主人公的双眉。煞拍两句“淡日上红纱”与“轻蝉鬓影斜”,前句写景,后句刻画形象,二者互相照应,互作补充,以景寓情,情景相生。“淡日上红纱”,是说淡淡的阳光照上了红色的窗纱,表明时光是在慢慢地推移。从清晓至日上三竿,从时间上说,的确经历了段时光。如果说“小婢促梳头”婉曲表达的是“懒画蛾眉”的“懒”字,那末,这“淡日上红纱”突出的则是“弄妆梳洗迟”的“迟”字。末句“轻蝉鬓影斜”,表明女主人公梳洗终于完毕,浓妆艳抹,光彩照人。秀发做成的云鬓,薄如蝉翼,轻盈飘逸。藉着初升的阳光,这蝉鬓之影斜映在卧室的白粉墙上,女主人公顾影自赏亦自怜。之所以“顾影自赏”,是因为她自我感觉是丽质天姿,丰姿绰约,有倾城倾国之美;之所以“顾影自怜,”是因为“画眉人不在,无人共风流”。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画眉人”不在身边,打扮再漂亮,又能供谁去欣赏呢?想到这里,一缕幽思袭上心头,升上眉梢,在女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情中,收束全篇。
这首《菩萨蛮》表情达意用笔洗炼,一句一景,一句一事,以闺怨春愁为红线贯串始终,将这些艺术形象联成一个亦景亦情,前后照应的整体画面。风格清丽蕴藉,色泽鲜明,形象生动,语言质朴,是一首情文并茂的抒情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