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始教育和奠基教育

为什么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生的起始教育在家庭。学校教育,迟至6岁或7岁才介入孩子的人生。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起始教育,而且在人生0~6岁的关键期是“唯一教育”。先入为主,家庭教育不可替代地成为人生的奠基教育。

中国民间智慧认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七岁”形成的什么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的基本走向?是儿童在家庭中养成的习惯、性格和情绪!家庭被人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西方智慧认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东西方的智慧所见略同:人生的起跑线,主要是在家庭习得的良好习惯、性格和情绪。性格的形成,始于家庭。一旦错过,很难弥补。

为什么政府要主导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它关系家庭幸福,更关系国家命运。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所谓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母亲手中,即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中小学学生成长中具有奠基性、深刻性和长远性。未来一代的素质如何,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国家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管理领域,主张“为国教子”。指导家庭教育,管理家庭教育工作,成为国家教育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996年,全国妇联、原国家教委颁布了第一个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计划,标志着政府出面承担起主导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这是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家庭教育由民间主导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家事”成为“国家事权”,家庭教育工作逐步走上由政府主导和管理的发展轨道。至今,我国已颁布六个“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它们是各五年规划期间家庭教育工作的宏伟蓝图,是国家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重要方式,各部门认真贯彻,履职尽责。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这是国家法治生活中一件大事。家庭教育立法的主要意义是“家事”上升为“国法”,或者说,“国事”成为“国法”。2022年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父母要“依法带娃”。这开启了“依法家教”的新阶段。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它的意义是,面向教育系统内部明确“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是基础教育的职责之一”。家庭教育工作被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工作序列。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它的意义是,面向教育系统外部表明“教育部肩负起家庭教育工作的牵头单位的职责”。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做人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重大政策。

《家庭教育促进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重点在于“立”政治之德。政治之德,即子女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即通常所说的“理想信念”。没有政治之德,则没有树人之义。因此“立德树人”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被阐述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家长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2011年,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明确:家长学校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笔者认为,家长学校还是家校合作的最初形式和主要形式。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办好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要从自发走向自觉,一要政府指导,二要各方协同,三要家长学习。认识上需要澄清的是,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责任主体,不是学校,不是教师,而是家长。“明确责任主体”应当成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家长不仅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更要认清自己的主体责任和着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当前,家庭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2021年3月,《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是我们开展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教育部门支持服务家庭教育要勇于担责、主动作为。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当前,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研究发现,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影响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武侯区家长学校将家长学堂的精华内容集结出版,适逢其时,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家庭教育可学、可用的新理念、新策略、新办法,同向发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值得点赞和推荐。

傅国亮笔者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