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推进创新的驱动力。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史,凡是贫弱阶段,一般都与封闭相伴;凡是强盛时期,通常都有开放相行。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为古今中外多年实践所证实。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积贫积弱和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中国综合国力一落千丈,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重要原因是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导致封闭保守、思想僵化、活力丧失、发展停滞。中国一些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奋起抗争,特别是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从1953年起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政治运动不断,经历了1957年反右派、1959年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经历了1959—1961年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时期。1962年9月24—27日召开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会上提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以阶级斗争为纲。之后,经历了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全国进入十年动乱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濒临崩溃边缘,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人民温饱都成为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

那个时期,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抉择。当时中央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使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遭遇严重障碍。为此,邓小平同志严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在这种情况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对当时国际形势,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在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组织下,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并于次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头版公开发表,很快就有多家报纸全文转载。该文论述的基本观点:“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该按照实践的标准,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当时,文章受到责难,刚刚兴起的讨论面临夭折的局面。这里引述蒋永清2018年11月5日在《学习时报》“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大业”中阐述的内容。

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首先在1978年6月2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和天津等地发表北方谈话,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是毛主席经常讲的,现在这个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邓小平反复强调:“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头脑僵化。”“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在邓小平的支持和领导下,“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迅速在全国展开,打破了教条式的理论禁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思想保障。

1978年初夏,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率领代表团到西欧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和联邦德国五个国家进行不同寻常的访问考察。通过考察,深深感到我们落后了,“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回国后,谷牧同志向中央政治局做了汇报,成为对外开放的启蒙先驱。

1978年9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鞍山钢铁公司时说:“我们要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来个革命,发展生产,增加职工收入。”并强调指出:“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

1978年10月10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强调,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各国学习的时候了。关起门来、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展不起来的。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3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原定议题是讨论经济工作。根据邓小平同志提议,先用两三天时间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会议开成了一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审查和解决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的会议。接着,邓小平在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次会议后,结束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人民自此走上了富起来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祖国大地,改革开放的开启犹如浩荡东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伟大祖国万物复苏,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敞开国门搞建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近40多年经验充分表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是国民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邓小平同志深刻分析了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内外环境,强调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和国家事业从危难中崛起,从封闭到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接着,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起来。

邓小平同志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正式开启了。40多年前,在当时国内国际复杂环境下,史诗般壮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帷幕,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1978年年底,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打开国门,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征程。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斗争,它深刻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创造了世界发展史的奇迹。在思想层面,从闭关锁国、“两个凡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姓‘资’姓‘社’”争论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体制层面,从计划经济体制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器物层面,科学技术从主要依靠模仿到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坚持自主研发、拥有更多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相结合,经贸和资本从国内贸易到大力发展外经外贸,从有限的国有资本到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中外资本合作,发展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再到“走出去”到境外、国外企业参股、并购投资,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到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在对外开放领域,从第一批14个沿海城市开放到内陆全面开放,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发展一批自贸区,等等。

从此,中国人民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促进国民经济繁荣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初始的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只有3679亿元,仅占世界的1.8%,当时中国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生活极其贫困,在世界上是无足轻重的国家。当时中国人均GDP只有384元,属极端贫困的低收入国家,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七位。

1978年,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只有10万辆。当今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2552.8万辆;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2532.5万辆,比上年增长-1.4%。到2020年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24393万辆,比上年增加175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达14674万辆,比上年增加973万辆。汽车成为很多中上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标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5.8万辆和688.7万辆,已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这一年,中国汽车累计出口311.1万辆,比上年增长54.4%;新能源汽车出口达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欧洲、北美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两大增量市场。

1978年,中国没有一家私营企业,全都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2017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数量已达到115家,其中25家是民营企业。2019年年底,中国已有市场主体1.22亿户,其中各类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162万户。2020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133家,居世界第一位。

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总设计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决策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国际大格局。

1979年6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习仲勋、杨尚昆提出的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的意见,表示赞同。根据邓小平提议,中央工作会议正式讨论了广东省的提议。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使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效果上了一个台阶。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中国国情和世纪伟人邓小平的高瞻远瞩的伟大构想,确定20世纪后20年到21世纪前50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1989年6月23日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5)

2002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英明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邓小平作为党的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总设计师,高瞻远瞩地推动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的规划建设。深圳迅速崛起,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东临大亚湾、大鹏湾,特别是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使深圳从当年的小渔村起步,历经几十年奋斗,发展成常住人口超千万以上的6个超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之一,成为与京、沪、穗、津、渝相呼应、相媲美的超大型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最核心数据,在国际上用以考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2018年,上海GDP为32679亿元(人民币,下同),位居6个超大型城市第一位;北京GDP为30320亿元,位居第二;深圳GDP为24222亿元,超过香港,位居第三;广州GDP为22859亿元,位居第四;重庆GDP为20363亿元,位居第五;天津GDP为18809.64亿元,位居第六。2020年,前6个超大型城市地方GDP排名为:上海(38701亿元)、北京(36103亿元)、深圳(27670亿元)、广州(25019亿元)、重庆(25003亿元)、苏州(20177亿元),深圳成为地方GDP近3万亿元量级的超大型城市。

多年来,深圳坚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以产兴城,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涌现出一大批拥有知名品牌的民营企业,诸如华为、中兴、万科、腾讯、大疆和比亚迪等,使广州、深圳等引领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引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增长极。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再次视察深圳,发表了推进改革开放的著名的南方谈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市的发展史正是如此。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中一再强调,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他特别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引进来到走出去,40多年众志成城,40多年砥砺奋进,40多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繁荣发展和民族文明进步的壮丽史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文化引领风尚、科技创新驱动、国防实力增强、政治生态清正、环境和谐宜居、人民安康幸福,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改善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于2020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溯我国4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突出特点是改革与开放结伴同行、相互促进,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以开放的姿态面对风险和挑战,通过经风雨、见世面,努力提高我国竞争力。40多年的改革与开放彼此激荡,形成合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不断创出新辉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开放也是改革,要寓改革于开放之中。(6)可以说,每一轮的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的开放,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总是推动着改革进一步迈向纵深,要以开放促改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推进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当今中国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逆全球化思潮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动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力推进改革开放。2012年12月8日,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考察,在莲花山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时深情地说:“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近几年,党中央提出了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更没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进入新时代,要把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他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改革开放精神既有深厚历史渊源、深厚文化根基,又有鲜明时代气息和深厚实践基础。改革开放精神充分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变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懈奋斗、持续追求诸多方面,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激励亿万人民砥砺奋进,续创辉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阔步迈出坚强有力步伐,使中华民族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三件大事,使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持续不断为人民努力奋斗、不断为人民无私奉献、不断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我们告别了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旧中国;从此,我们迎来一个团结统一、繁荣发展、充满活力、前途光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步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文化引领风尚、科技创新驱动、国防实力增强、政治生态清正、环境和谐宜居、人民安康幸福的康庄大道,中国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