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本书以吾师曹颖甫先生之医案、医话为主,此乃吾师四十年治医之结晶。附以编按者之医案笔记为辅,虽细流莫益大海,而吾师弟之学一脉相承,两可贯通,傥免续貂之讥乎!

二、本书将医案、医话混合编制,在体裁上别树一格,但两者均以不离经方之实验为主。

三、本书以经方为经,以实验为纬,以理论为花纹。经方求其纯,实验求其真,而理论求其新。

四、吾师弟二人对于医学理论之见解,间有不同之处。例如,吾师主“不弃营卫”,而编按者则主“不恋营卫”是也。好在经纬不改,纵花纹稍异不妨任之。

五、本书中每案之成必请吾师批阅一过,师直书批语于其后,凡起首见“曹颖甫曰”四字者即是。

六、案后间见“拙巢注”三字者,乃当日临床时,吾师之自注也。

七、本书首揭“融温热于伤寒”之旗帜,冀自此了却伤寒温热之纷争,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八、本书每案按语内容,窃不喜重复,或述服后之瞑眩,或叙证情之传变,或释解经文奥旨,或检讨煎服古法,或发为疑问以辟钻研之途,或略道笑语用舒沉闷之思,错综陆离,似无定局,还盼读者触类旁通,别求会意,慎毋拘泥于此可也。

九、仲圣原书间言服药瞑眩之象,如“覆取微似汗”“服汤已渴者”“得快利”“新血下如豚肝”“有脓当下”“大便当如漆”“当大便出宿食恶物”“黄从小便去”之类,均是惟文简而约,后人每不经意。本书于此种反应现象记载独详,使医者知所预防,病家免却惊疑。

十、本书关于病情之记载,力求详尽真切,使读者恍如身临其境。逢险证死证之终于不治者,亦悉从实写出,一洗前人著书恒喜粉饰之陋习。

十一、本书对于“证”字极为着重。惟当知仲圣之所谓证,并非如一般中医误解之所谓证,更非西医所谓对症疗法之症。

十二、本书对于“方”同样重视。每一主方之前身后影、旁形侧观,必详尽描写,俾学者知方与方间之连锁关系,于是进则能攻,退则能守。

十三、本书对于药量之重轻,不遗纤微,使医者临诊有所依据。不似前贤之医案,每有方而无量,或竟有法而无方,徒令后人多揣测之苦。

十四、本书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义,述其所知,表其所不知,故鲜模棱两可之语,更无颟顸[94]自欺之句。

十五、本书为求趋重通俗,使一般病家可以阅读、参考起见,故对于中医学中之玄说类多避免,非谓其尽属不经之谈也。

十六、本书之讲解,由浅入深,由简而繁,俾学者易于领会,时或用归纳法,时或用演绎法,俾学者易于推寻。故本书之论述,乃有系统中无系统,无系统中有系统。

十七、前贤著书传后,启迪来者,厥功无穷,吾人绝对敬仰。惟为讨论学术、研究真理起见,乃不能不略辨其是非,彰其功过。所敢自信者,此中毫无对人之私见也。

十八、编按者对于西医及中医之时方派,敬抱他山攻错之旨,决不效兄弟阋墙之争。故本书逢关于西医及时方派之记载,绝对根据事实,毫无歧视之意。

十九、日本皇汉医家研究仲圣之学,成绩卓尔,堪作借镜,而说解之未尽善处,间亦有之。本书所载一切病理、药理,悉重自力搜讨,不敢掠美以为荣也。

二十、同仁临诊可携带本书,以便检示病家,作为佐证,而坚信仰。故本书版本特求玲珑。

二十一、读者如未有用方之经验,但欲效法本书用药者,请先阅本书附录中《大胆和细心》一篇。

二十二、本书中各案病者住址,就现在所知者列于姓名之下,以示真实。其迁居无定,或日久不明者任缺之。

二十三、本书勉应各方读者之请,匆促间分卷出版,谬误必多,还祈贤达诸公,不吝匡教。

编按者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