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校后记[92]

民国二十六年春,本录第一集在上海发行预约。当时全国读者,远自四川、两广、南洋,纷函约订,计在千部以上。是年下出版,寄递预约书甫毕,淞沪战事爆发。国内交通逐渐阻梗,佐景急回浙江原籍,本书行销遂告停顿。

三十六年秋,值抗战胜利之后,时局安定,初版经已无存。乃到沪再版,交由千顷堂总售。曾几何时,国内变乱复作,又阻挠是书之推行,深觉遗憾。

三十八年冬,佐景自大陆迁台,设诊所于基隆,并尝分诊于台北。终日碌碌,与病家周旋,兼理乐标药丸业务。十数年如一日,竟少暇咎,顾及本录之重刊,良用惭恧。

近数年来,政府维护国粹医药,而吾医药界先进亦多能励精奋发,埋首钻研。先是由胡筱川同道等之请愿,立法院筹设中医学校及中医研究机构之决议。旋见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之创设,由李焕燊博士主持,发行《中国医药》月刊,登高一呼,多方响应。继有中国医药学院之开办,培植新进人才,济济如也。

团体方面,有中华民国中医药学会之创立,先后由赖少魂、陈九如两同道领导,今支会分设各市,并发行中药医刊物。由张百塘同道董其事,又与中国针灸学会合办针灸研究班,由修养斋曹成章、黄维三、魏章坦、崔杰诸同道指导。嗣台北市针灸学会主办中国针灸研究班,系吴惠平理事长、陈一清班主任主持。学术交辉,成绩斐然。至职业团体之计划辉煌,更无论矣。

若私人方面,如陈继文同道连续举办中医讲座,并手著《伤寒》《金匮》新释,及《处方指南》三种,眼光独到,毅力堪佩。奚复一同道创办《医界春秋》月刊,按期出版,精彩绝伦,兼著治癌症,治鼻炎诸书,立说清新,不同凡响。又有《癌症治疗之研究》一书,为赵峰樵先生著,中西互通,并创制丸散膏丹验方特多,诚佳作也。谢涤庸同道编辑《中国医药复兴实录》,及《中医药教育问题》各一册,源源本本,发人深省。黄维三同道著风湿病专书,着重针灸,允称独步。

至专研中国药物者,有许鸿源、邢奇、许乔木、甘伟松、于立忠诸先生,各编专著,分本单行。又有林枫庵同道自办医院,实行中药提炼,审定地方病名,不愧为吾道之佼佼者。近中国医药研究所更出版书刊多种,内有《难经提要》一册,系严宾杜老医师作,斲轮老手[93],的是不凡。其他同业各出心得,名作如麻,不胜阐述。顿令吾固有之医药学术呈蓬勃之气象,信可喜也。

适香港医药书局航函相告,略称《经方实验录》素在南洋各地广获读者赞誉,惜缺书已久,急宜续刊,以副诸方殷望。佐景不敏,忝居医界之列,乃不敢长此藏拙。爰假方汉城同道所藏本录原书一部,重付排印。倘问世之后,稍可助吾中医学术复兴之气氛,俾克宣扬古圣之伟绩,更慰吾先师曹公在天之灵,是所馨香祷祝者矣。三版校竟,随笔记之。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姜佐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