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拖延的特点及根源》:拖延现象的基本特性

拖延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久

我们人类一再地被拖延影响,可拖延行为不曾从人类生活中退场。在探究拖延的过程中,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会拖延?人类的拖延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沿着祖先的足迹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四千年前,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记载了拖延,这些记载着拖延的文字往往与农业相关。

公元前七百年,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他的长诗中用到了拖延一词。他写道:“任务不能推迟到明天或者下一个明天。懒汉的谷仓不会满,拖延的人饿肚子。勤劳者做事都顺利,拖延者什么也干不成。”

到了十六世纪,英语中出现了“拖延”这个词。1584年,著名剧作家罗伯特·格林写的一段话,用到了拖延一词,他说:“你会发现,拖延会带来危险,而且,在危急时刻的拖延更是会带来灾难。”

1751年,英国的大作家塞缪尔·约翰逊针对拖延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漫步者》周报上。他认为拖延虽然会被道德和理性所修正,但是它在人类的大脑中并没有消失。四年后,他出版了自己编写的英语词典,收录了拖延这个词,到了今天,拖延已经成了常用词。

通过前面这些文字资料,你就会发现拖延一直伴随着人类。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拖延呢?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德保罗大学的研究者给出了答案。拖延是史前人类面临生存问题时的选择,这种选择是被动的。

早期,人类一生都在竭力为了生存而斗争,生存面临的两大挑战就是饥饿和寒冷。相比之下,原始人填饱肚子、解决饥饿的欲望更加迫切,只要得到食物,就会立刻吃掉。冬天来临,寒冷成了急需解决的另一重大问题,准备御寒用的兽皮衣服又成了当务之急。即便如此,如果能够得到食物,他们宁愿延后赶制冬衣,也要先解决饥饿的问题。他们知道延迟做冬衣会挨冻,可食物不是随时都有的,相比身体的寒冷,腹中空空的饥饿感更让他们难以忍受。

延后赶制冬衣就会挨冻,但原始人的拖延也是无奈之举,好在当时的拖延构不成多大的危害,也算不上多严重的问题。但是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以后,不被生存问题逼迫的时候,拖延的危害就凸显出来了。如果不按时耕种,就会延误农时,导致当年没有收成。随着人类的进步,拖延带来的弊端日益明显,我们必须控制拖延,降低拖延对生活的影响。

拖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很多拖延者都有这样的经验,被推到最后期限的任务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其中有担忧,因为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还悬在那里;也有紧张,因为要赶在最后期限把任务搞定,最后时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重要。拖延者长期担负的慢性压力,会给大脑和身体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高度压力之下,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是动手去做,要么是干脆不做。这是机体在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可以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当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这种主动适应可以让我们即刻反应,逃离危险。在动物身上也有这样的能力,当狮子靠近斑马时,斑马会立刻以飞快的速度逃向安全地带。人脑中的一个部位叫作下丘脑,它可以向人的身体发出信号,人体接到警报以后,心脏就会跳得更快,血压也会升高,身体能量转瞬就被激发出来,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加大。发生这种反应之后,我们的身体需要恢复,因为这种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释放了大量的能量,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我们的身体才能恢复正常。这就像一个人忙碌了一整天,晚上需要好好睡上一觉,才能恢复体力和精力,第二天才能有精神。然而,拖延者可不会考虑到身体需要休整,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来休息,匆忙地应付完一件事情之后,下一件事的最后期限又临近了,他们必须再次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压力接连不断地袭来,这周要考试了、明天还要开个重要的会、银行的贷款还没还、同事之间有摩擦、月底得交工作总结、身体又不怎么舒服了……我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每天都要斗志昂扬地去奋斗,社区的居住环境人口密集,让人透不过气,上下班高峰期几乎能把人逼疯。就算身在边远地区或者度假的岛屿上,一封等待回复的电子邮件也让人感到有压力。

当我们拖延的时候,压力会增大。拖延者会焦虑地想:工作不能如期完成,我的表现实在太糟糕了,我可能给别人带来了烦恼,使他们对我失望,甚至会对我发火,这真是让人惭愧。拖延者的压力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拖延产生焦虑,焦虑加重拖延。如此一来拖延者的生活日复一日地被重重的压力控制了,创造性的思维越来越少,做事的过程越来越痛苦。

我们身体会产生一种名为皮质醇的压力荷尔蒙,它是肾上腺在应激反应里产生的一种类激素。一方面,压力会导致身体释放压力荷尔蒙,帮助我们应对不愉快或有害经历,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另一方面,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压力荷尔蒙水平长期偏高,会对身体有负面影响,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中一些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被压力荷尔蒙破坏。随着这些大脑结构被破坏得越来越严重,脑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会越来越不尽人意,不仅如此,新神经的生长也有赖于这些脑细胞,越来越差的脑细胞越来越不能刺激新神经的生长了。

科学家和医生的报告一直在告诉我们,人的压力荷尔蒙不断提高会给新陈代谢带来消极影响,导致疲劳、嗜睡,同时还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伤害,身体会因此更容易被病毒感染,引发各种疾病。

拖延的定义及与推迟的区别

早在十六世纪,英文就中出现了“拖延”一词,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迟”,而是一种不符合理性的推迟行为。

本书将“拖延”解释为:故意推迟展开某项工作或者结束某项工作的时间,并随之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这个概念看起来简单明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区分拖延和推迟时,我们仍然不免感到困惑。根据本书给出的定义,我们知道拖延者对拖延带来糟糕的后果已有预感,但是还是不愿意积极行动。如果有人积极行动,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仍然没有完成工作,那么我们认为这并不能算是拖延,他只是推迟了交工的日期。即便他同样产生了不良情绪,看起来跟拖延更为相似了,我们也不能认为这就是拖延。

拖延与时间有很大的关联,而推迟也不例外,可是二者仍然不可以相提并论。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现在手头正在忙碌的工作,并不是你该优先处理的事,而你本该做的工作被你抛在了一边,这种逃避当前任务的行为,就是拖延。比如你晚饭后,本该洗碗,可是你却被电视节目吸引了,这种消极的行为,就是拖延的表现。因为没有干净的碗筷,导致下次做饭时没有足够的餐具,如果第二天依然没有洗碗,估计有些残羹冷炙已经开始发霉了。你明知道这样拖延会带来不大不小的烦恼,可是还是一拖再拖,这就是拖延。

如果突然发生了紧急事件,你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事情,去处理突发的紧急情况,那并不等于是拖延。比如你在后院修剪花草的时候,发现马路对面的垃圾箱着了火,于是你不得不放下园艺,跑去灭火,之后你又回来继续整理花草,那么你当下的任务仅仅是被推迟了而已。还有些事并非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比如领导临时交付的任务,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导致你推迟了行动,并不算是拖延。又或者,你答应同事帮他审阅文件,而你恰恰第二天感冒发烧了,你不得不推迟这件事情,当然不能被划为拖延,你的同事自然会表示理解。

我们把拖延和推迟做了对比,为的是更清楚地认识拖延行为。也就是说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自愿的、消极的延缓行动的行为。而推迟则不然,它有积极的一面,且大多是被动、理性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同一时间我们往往不是只面对一件事情。有时候,你的任务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而先做哪件事是靠你自己来排序的,因此造成拖延的并不是推迟的行为,而是你自己的选择。当你不愿意选择本该优先做的事情,而选择做其他的事情时,就造成了对优先任务的拖延,并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如果不洗衣服,那就没有干净的衣服穿;如果不按期还款,银行就会降低你的信用。拖延者明明知道拖延会带来这样的后果,他们仍然选择了不洗衣服和推迟还款,之后,他们不得不承受自愿拖延之后产生的焦虑情绪,比如烦躁和不安。拖延者非常清楚这种行为不可取,但是他们的习惯仍然会持续,直至他们周围的人都开始对他们有意见。

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拖延的诱惑。它可能随时随地在任何人身上发生。当我们推迟某件事,并为此感到担忧和恐惧的时候,毫无疑问,拖延侵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克服它,虽然它似乎无处不在,但并非不能改变。

大脑里在精神内耗,所以你动不起来

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跟自己斗争,仿佛是持不同意见的两个自己在不断地争吵,到底是享受现在的美好,还是为理性的目标奋斗呢?比如你计划减肥,当你看见诱人的美食,可能另一个贪吃的你就会冒出来说:“吃完了再减肥也是一样的,就吃一顿有什么关系呢?”在这样的斗争中,你的决心开始动摇,甚至很可能会破坏你完美的减肥计划。而一旦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甚至让你的计划干脆破产了。

当你为自己的计划失败而沮丧的时候,请你明白,这不能完全归罪于你自己,这是人脑固有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精神内耗。

当我们还没有科技手段对人脑进行研究的时候,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将人们内心的斗争双方比作马儿和骑手,马儿代表的是欲望和冲动,而骑手则代表理性和觉悟。此后,很多研究者就此进行了阐述,但并非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大脑已经变得不那么神秘了。我们可以通过对大脑的研究,了解拖延产生过程中大脑某些区域的作用。

研究者对一些人的大脑进行了扫描。他们使用一种类似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仪器,探测被测试者的大脑。研究者提出问题后,被测试者要做出相应的决定,研究者可以通过血流和神经的变化看出被测者的大脑的哪个部分进行了活动。

经过试验发现,被测试者回答问题之前,有两个大脑区域参与了活动,也就是前额叶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

首先,我们来看看前额叶皮质,它相当于一个战略中心,长远的目标都在这里形成,而且它还有执行功能,我们的计划都是在这里产生的。它让我们的目光放长远,考虑行为的后果。前额叶皮质越发达,人就越能够自律,在大脑边缘系统的参与下,我们能够做出决定,如果没有前额叶皮质的参与,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耐心完成任务,也就造成了拖延。

接着,是大脑边缘系统,它的进化形成得更早,是能够快速做出决定的系统。它主要管理当下和具体的事情。若是跟前额叶皮质比较的话,它显得更为活跃和善变。当有感官刺激的时候,比如看、听、闻或者触摸,冲动就会加强,前额叶皮质制订的计划就被抛弃,反而追求当下的感受,也就是我们平时明明知道该做什么,可就是没去做。大脑边缘系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快,因此它很少在理性之下就范。当它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被眼下的欲望控制了。因此,当我们内心的欲望大行其道时,对自己做的事情,很难进行理性解释。

拖延,就是大脑边缘系统为了眼前的目标,压抑了前额叶皮质制订的计划的结果。

原始的冲动被大脑边缘系统控制着,它可以使眼前的事情变得更加动人。在感官刺激之下,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或闻到的,都是诱惑。只有截止日期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才会重新重视它。

同理,较晚进化形成的前额叶皮质不发达的人,更容易向欲望低头,他们的耐心是短暂的。比如孩子,他们的前额叶皮质还没发育成熟,所以,他的行为几乎完全被大脑边缘系统控制着。因此孩子需要成年的监护者耐心地帮助。

每个照顾孩子的人都知道,婴儿眼中只有当下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东西,根本没有放眼未来的能力。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完全用不着科学研究,生活常识就会告诉我们,当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时,试图让他安静地等待是多么困难——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个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都会表现得相当激烈。

当他们长大一点,他们的前额叶皮层逐渐发育了,耐心会随之有了点增长。可是,他们还不能完全依靠前额叶皮质做出成熟的决定,因此还是需要监护者来充当这一角色。一般情况下,大人对孩子提出要求后,还会反复重申,譬如,睡前不能吃糖,玩过玩具以后要收好,吃饭时不能玩耍……这些反复的说教会让孩子减少对大脑边缘系统的依赖,并让前额叶皮质逐渐发育。而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忍耐方面有所进步,并为此感到骄傲,认为是自己教导有方时,那么你应该知道这不仅仅是你的功劳,也有孩子前额叶皮质发育的结果。

虽然诱发拖延的因素很多,但是这些因素最终都是通过前额叶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来发挥作用的。这两种大脑组织系统交替着主导人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了拖延和精神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