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引言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厅长乐镇(今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开拓者。张謇是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一个作出突出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具有曲折的人生经历、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的人生经历的曲折性和传奇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人生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他从醉心科举仕途到民族企业家的阶段。张謇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四书五经,精通诸子百家,16岁考上秀才,32岁高中举人,但后来多年参加殿试不第。在封建科举时代,十年寒窗,就为金榜题名,仕途显达,光宗耀祖。这是旧时代读书人千古不变的人生正途。张謇胸怀报国济民之志,在充满坎坷的仕途上走得可谓艰辛备尝。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他先后投身于通州知州孙云锦、淮军提督吴长庆幕下,参与机要决策,投身民生工程,甚或一些重大的平叛行动,深得朝廷和地方官长的赏识。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在他41岁时,终于经科举考中恩科状元,被授翰林院修撰之职。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还授予他三品官衔。然而,在他夙愿得偿、志得意满之时,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甲午战争的惨败和民族危机的深重,他把多少人艳羡的仕宦正途视为人生畏途,毅然弃政从商,创办实业,在历史上获得了“状元实业家”的美誉。

第二个阶段是他从实业家到近代民主革命家的阶段。早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面对甲午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和国家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张謇就提出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口号。从那时起,他突破种种阻力,开始在家乡大办教育事业和实体企业,如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纺织公司;利用海滨盐荒地,兴办盐垦公司,推广植棉更为全国首创;他在唐闸创办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铁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其后,又创办了轮船公司、电气公司,扩大实业经营,促进民生发展。他重视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在实业发展中的作用,开民族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1902年,他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构的开端,开全国风气之先;后来又随着各专门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扩建校舍,合组为南通大学。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续建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培养戏剧人才的伶工学社,在军山设立了气象台。1912年,他在上海吴淞创建了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张謇殚精竭虑近30年,以大生纱厂为核心,把南通建设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一个颇具规模的轻纺工业城市。他一生创办企业20余个、学校370余所,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状元实业家”。

在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张謇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创办实业上,但很少有人把他称为实业家、企业家或商人,而总是把他视为一个官场人物或政治人物。这或许是因为他有着深深的官场情结,也或许是他表现出的强烈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使然。清朝末年朝廷的腐朽和没落,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欺压,近代改良主义和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激荡着他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他利用自己较高的政治和社会声望,积极投身于时代的斗争中。戊戌维新时,他曾为立宪派生力军,积极参与维新改革运动。1909年,正是宣统元年,清廷诏谕“预备立宪”,各省成立咨议局,张謇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次年即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和江苏两淮盐政总理等职;辛亥革命中,他放弃立宪主张,转而赞成共和革命,1912年参与起草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他曾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水利总长。袁世凯复辟帝制,他通电各省,力斥当权者的误国倒退,拥护共和,拥护孙中山的护国斗争。在他人生的第二阶段,他非官而似官,是商而又非商,所以被人称为“绅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经营实业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尧舜之治”“圣王之道”的儒家社会理想,从清末的官宦,到立宪的拥趸,再到辛亥革命的坚定参与者,体现出他与时俱进、一腔热血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1915年,北洋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1916年,袁世凯更是露骨地复辟帝制,张謇愤然离职,斩断与北洋政府的一切联系,把全部精力放在实业经营和南通自治的工作上。至1923年,他的资本总额达到了3448万余元,为当时声名显赫的申新、茂新、福新企业系统资本总额的3.5倍。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成功人物的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人物”,以张謇得票最高。这一年是他七十大寿,也是他人生的顶峰了。也正是这一年,市场开始从红走黑,一直盈利的大生一厂亏损白银39万两,二厂亏损31万两。因为国家经济仍未走出小农时代的框架,加上连年的军阀混战和列强在中国的盘剥,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多方掣肘和挤压,南通事业逐渐走向衰落。

1926年,一代商业精神领袖、“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南通逝世。胡适先生曾这样评价他:“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与当时的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炎培、陈叔通等人谈及民族工业发展时说:“(中国)最早有民族轻工业,不要忘记南通的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