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股神企业帝国的过去与未来
- (美)劳伦斯·A.坎宁安
- 1164字
- 2024-05-11 17:40:48
所罗门兄弟公司:伯克希尔充当“白衣骑士”
在20世纪80年代的公司控制权之争中,作为一种防御措施,许多公司将大量股票交到友商手中。有几次,伯克希尔就扮演了友商的角色,根据购买的是少数股权还是控股权,这种角色被称为“白衣护卫”或“白衣骑士”[34]在伯克希尔扮演过“白衣骑士”的公司中,其中一家是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
1987年,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最大股东米诺克反对公司最近的扩张政策,并觉察到公司管理层在商业战略上存在分歧。[35]米诺克对管理层的回应感到不满,于是开始与罗纳德·佩雷尔曼接洽,拟将所罗门公司12%的股份出售给佩雷尔曼。佩雷尔曼是一个“企业狙击手”,曾通过恶意收购获得了化妆品巨头露华浓的控制权。以约翰·古特弗罗因德为首的所罗门公司高管,担心他们的公司会成为佩雷尔曼的下一个目标。
所罗门公司采取了众多防御性措施,比如,回购米诺克对所罗门公司的持股,还比如,古特弗罗因德恳求伯克希尔担任所罗门公司的“白衣护卫”。巴菲特提出了条件:所罗门公司向伯克希尔发行9%票面利率的优先股,允许伯克希尔转换为普通股,或者从1995年到1999年,所罗门每年以1/5的比例赎回。作为交易条件,这些优先股不能整体出售给第三方。此外,伯克希尔在进行任何出售之前,所罗门公司有权优先回购。伯克希尔还同意,至少在7年内,不会购买超过20%的所罗门公司股票。[36]
这笔投资对塑造伯克希尔文化的意义,在四年后得以体现。当时,所罗门公司卷入了一桩丑闻,其中一些员工涉嫌操纵债券市场。监管机构和检察人员准备起诉所罗门公司,这对任何公司而言,都将是灭顶之灾,因为这会严重损害公司的声誉。这一丑闻将引发惊慌失措的客户和员工夺路而逃,而这种逃离可能最终导致所罗门公司的毁灭。为了避免这种命运,所罗门公司的董事会决定清理门户,并请巴菲特担任临时董事长。
在1991年5月的一次新闻采访中,巴菲特向所罗门公司的员工下了一道指令,这道指令传递的思想已深深植入伯克希尔的DNA:如果你不愿看到自己做的事被一位聪明但不怀好意的记者在报纸大版上报道,那就不要做这件事。后来,巴菲特在相关的国会证词中重申了这一指令。巴菲特还会定期向伯克希尔子公司的CEO重申这一指令。[37]
巴菲特有意识地致力于改善所罗门公司的企业文化。所罗门公司以严格遵守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而闻名,而巴菲特则提倡在适当的边界范围内表现得体。除了改善员工的价值观外,巴菲特还通过精挑细选,任命了一批新高管,建立了一种新基调——其中包括受人尊敬的银行家德里克·莫恩;杰出的企业律师,当时担任芒格-托尔斯-奥尔森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的罗伯特·德纳姆;以及著名的商法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院长罗伯特·蒙德海姆。在今天的伯克希尔子公司中,预设的企业文化具有一项关键特征:对声誉和诚信的投资。通过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案例,巴菲特上了关于“价值观的价值”的生动一课,强调了道德和利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