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绩优:走向一流的中国式现代企业成长方法论
- 周忠科 周永亮
- 1115字
- 2024-03-04 17:31:16
第二章
以长期主义为原则的战略管理
绩优企业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比较注重战略管理。宋志平说:“战略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任正非对战略情有独钟:“为什么我们总是落后?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仰望星空,没有全球视野。你看不到世界是什么样子,就把握不住世界的脉搏,容易被历史抛弃。华为要产生越来越多的大思维家、战略家,今天若不培养,到大数据时代,战略机会点就可能会一个个丢掉。”
较早的企业战略定义是由美国学者艾尔弗雷德·钱德勒(Alfred Chandler)提出的:“战略是明确企业的根本长期目标并为目标而采取必需的行动序列和资源配置。”在业界比较有影响力的战略概念是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Bruce Henderson)概括的:“任何想要长期生存的竞争者,都必须通过差异化而形成压倒所有其他竞争者的独特优势。勉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企业长期战略的精髓所在。”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在《论大战略》一书中给出的战略定义最为简洁:“战略就是目标与资源的平衡。”
我们发现,绩优企业对战略的重视主要体现为三个关键点:战略意识、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
战略意识,是一种善于长远考量并统筹全局的系统思考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全局意识,即人们常说的大局观。思考问题时,决策者要善于通观全局,从整体最优功能出发,使局部服从于全局。二是系统意识。它是指能够将整体设想和布局分解为各个要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既不是只顾全局而丢了重要的局部,同时又能将局部整合成全局。三是长远意识。制定战略策略时,决策者基于更加长远的考量,能够为更长远的目标而牺牲短期利益或局部利益,且注重处理长远目标与眼前(直接)目标的关系。四是创新意识。决策者要不拘泥于习得的理论和既有的成功经验,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善于形成新的思路、找到新的解决方法、发掘新的资源。
所谓战略规划,就是以战略意识为指导,明确公司的目标尤其是长远目标,将其分解为可以执行的年度目标;同时,根据长远目标及年度目标,规划、设计安排实现目标的原则、路线、措施、资源匹配、组织保障等。一般来讲,绩优企业领导者拥有比一般企业领导者更强的战略规划能力。战略规划是将战略意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重要环节。缺少了精细的战略规划,企业领导者的战略意识很难贯彻到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的具体行为中。没有进行科学、细致的战略规划,是很多企业家未能将企业带向绩优的一个重要原因。
战略执行是将战略规划中确定的目标变成实际结果的过程。拉里·博西迪(Larry Bossidy)和拉姆·査兰(Ram Charan)合著的《执行》一书将副标题确定为“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将“执行”定义为“战略和目标的重要部分,它是目标和结果之间‘不可或缺的一环’”。绩优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战略执行环节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