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回怼贾宝玉

“姑父,我叔父让我问问您何时有空,他想上门提亲。”

当晚送完林黛玉回家,看着她走进后院后,贾琮赶忙去找林如海通报贾敬的决定。

林如海没回答这问题,含笑看着他问道:“琮儿可明白,为何姑父要力主你过继?”

贾琮还真不明白,有一说一的摇着头说不知道。

林如海指了指后院说道:“在扬州时,当初你出的那主意后,姑父就看好你,虽然你读书还缺点灵性,但做事却很有主见,也有章法。”

说着不等贾琮开口,他继续说道:“玉儿是姑父跟你姑母唯一剩下的孩子,作为父亲自然想给她将来幸福,你若是在荣国府,这婚事是绕不过老太太的,但你若是宁国府的,这事只要跟敬大哥商量就行了。”

贾琮这才明白林如海早就想把林妹妹嫁给自己,再往深了想也对,让自己每天接送黛玉,不就是为了加深两人的感情吗。

只是他还是不明白,林如海为何担心老太太,想到这他就问道:“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太太是外祖母,如何能反对姑父的决定?”

“傻孩子,老太太无法反对我,但她能反对你的亲事呀!”

林如海呵呵笑着看着他,这下他恍然大悟了。

老太太想让黛玉嫁给宝玉,这事荣国府不少人都明白,若是林如海跟贾赦提及嫁给贾琮,贾赦是不会反对的,但老太太绝对会逼着贾赦不同意。

现在好了,贾敬根本不用通知她,只要在订下亲事后再跟她说一声就行,到那时木已成舟,她根本无法反对。

几天后贾敬来到林家,两人很快就订下贾琮和黛玉的婚事,定下纳彩、问名的日子,这一切其他人都不知道,连贾珍也不知道。

等到那天日子,贾敬请媒人过去后贾珍才知道,但还是被贾敬禁言,不许把消息泄露了。

紧接着走了纳吉的过程,到第四步纳征时这才再也瞒不住,但也已成事实,谁也更改不了了。

纳征是下聘礼,林如海接下聘礼双方婚书就生效了,荣国府得知这消息派人去林家询问,林如海已经收下聘礼。

“琮二爷,老太太请你过去一趟。”

贾琮现在是二爷了,看到鸳鸯亲自过来请自己,他当然明白为了什么。

满脸含笑的点着头:“鸳鸯姐姐稍等,我换个衣裳就走。”

林红玉手脚麻利的过来帮他换衣裳,心情大好的他,伸手捏一把香菱,才笑呵呵的招呼鸳鸯。

不一会儿到了荣国府,还是以前那样的见礼,但林黛玉却躲在屏风后不敢出来,迎春姐妹们纷纷偷看他,满眼的欣喜。

“你们叔侄干的好事,这么大的事竟然瞒着我,你眼里还有我这老太婆吗?”

老太太声色俱厉的问道。

贾琮可不想气死她,这锅他才不背,一副茫然的模样反问道:“老祖宗说哪里话,孙儿哪有事瞒着您老人家?”

“还说没有!你跟玉儿的亲事是怎么回事,为何我到今天才知道的?”

“是这事呀!”

贾琮恍然大悟的望着她,脸上是羞涩的神情道:“这事孙儿也是才知道的,叔父跟姑父并没告诉我,再说婚姻之事是父母之命,孙儿也不敢问呀,叔父还成天板着脸,我怕他还来不及呢,哪里敢凑上去。”

他这推的一干二净,反正自己小身板不该承受压力,留给长辈肩膀够硬的去承担就是。

老太太一滞,自己逼问贾琮确实是过了,别说贾琮了,就是贾珍那亲儿子,在贾敬面前也是屁都不敢放。

而且前面她刚刚问过尤氏,也是说她才知道的,看来是贾敬不想告诉大家,跟林如海两人决定的。

想到这她脸色和缓了不少,可就在这时贾宝玉哭哭啼啼的跑进来:“老祖宗快去阻止姑父,林妹妹不能嫁给琮老三……”

他今天照常去上学,在族学里得到消息赶紧跑回来,看到贾琮站在那顿时眼睛都红了。

“琮儿你怎么敢这样,林妹妹是你能娶的吗?还不快拒绝了姑父!”

贾琮一直低眉顺首的,但不等于说他要惯着贾宝玉,冷笑一声回答道:“我去拒绝姑父,宝二哥你怎么想的,无君无父四个字怎么写你知道吗?婚姻之事父母之命这是大陈律法,你让我自己决定自己婚事,你想断我仕途吗?”

“什么仕途!不过是禄蠹罢了!”

贾宝玉早就失去理智了,想也不想的当即反驳,何况他原本就对当官的人到处看不惯。

可这话让贾琮抓住,呵呵一笑道:“禄蠹!姑父也是禄蠹,找的女婿自然也要是禄蠹,连功名都没有的人,就别妄想当他女婿了。”

“我不是说姑父!我没有!”

“住口!”

贾宝玉的辩解声和老太太的呵斥声同时响起,不同于惊慌的宝玉,老太太从这话中明白了,为何林如海不告诉自己黛玉的婚事。

宝玉在自己眼里是最好的,但在林如海眼里,读书不如贾琮的他根本入不了他的眼,难怪自己曾经暗示他,他一直没有回应,根子原来在这啊。

想到这老太太恨恨的说:“咱们家这样的人家,还需要去十年寒窗吗?真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

这一回贾琮也不惯着她了,抬头看着她正色道:“老祖宗怕是忘了,咱们贾家从第二代开始,就定下诗书传家的家训,不然珠大哥当年凭什么娶大嫂子,李家可是清流,勋贵在他们眼中真有份量吗?还不是二老爷爱读书,珠大哥又争气,咱们家才有了士林威望极高的李家嫡女嫁入。”

贾琮这还真不是抬高李纨家世,在古代王朝,只要天下太平后都是文道昌盛,国子监祭酒的身份,绝对是文坛大佬才能坐上的。

多少进士出身的文臣,都要尊称国子监祭酒一声恩师的,没有文坛地位,皇帝都不敢让你当这官。

说白了这就是后世的******,家世还能差给谁了。

这话把老太太憋的不好反驳,的确贾家从代善兄弟开始就定下诗书传家的家训,这在原著中就有体现。

还是在第二回冷子兴跟贾雨村的对话,冷子兴说的是贾家“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

贾雨村回复“这样的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子孙的道理”。

可见贾家在很早就开始有意识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