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初闻亲事

贾敬皱了皱眉,沉吟着想了一会儿才点头道:“这的确是件麻烦事,原本这爵位是你父亲的,只是你大哥已经继承了,就不好再还给你,这样吧,等你成丁了就让你搬出去。”

贾敬最终松口了,答应等他成丁之后,也就是十六岁生日过后出府单过。

贾琮只好无奈的答应,明白长辈的想法,说白了就是自己十三岁单过,会给外人攻击宁国府的理由。

事情就回到他的住处安排,可尤氏那样的安排贾琮可不愿意,开口反对道:“嫂子不妥,小弟岂敢住在兄长后面,那岂不是喧宾夺主吗?”

尤氏只好看向贾敬,请公公做主。

贾敬沉吟了一下道:“这好办,琮儿就住在那,珍儿搬出来到正院去,反正为叔是出家人,不需要给我留着。”

这倒是个好办法,也能说得过去的,贾珍已经是宁国府实际上的当家人了,住正院是完全可以的。

要不是一个孝道在那,他早就应该搬到正院居住才是,如今贾敬你自己开口,那就再无不能的理由了。

其实按照礼法,贾珍是应该住正院的,他已经继承了宁国府的爵位,名正言顺才是这座府邸的主人。

就像贾赦应该住荣庆堂一样,而不是贾母住在那,正常老太太是应该搬到后院居住,腾出正院给荣国府的主人的。

只是无论是宁国府还是荣国府,在这事上都是非礼的,以一个孝字强压下贾赦、贾珍,承爵人只不过是名不副实。

当然不同的是贾赦是被母亲强压着不许住那,而贾珍是自己愿意,摆出一个孝敬父亲的姿态。

现在贾敬开口了,他自然没理由再摆姿态了,这事就此定下,没两天就搬走,贾琮也搬进宁国府东院。

至于贾珍搬走留下的院落,贾琮建议留着给惜春,无论她回不回来住,都要有她的院子在,这才是她宁国府大小姐身份匹配的象征。

总不能说老太太愿意养在跟前,宁国府就没有她的房子,那她成什么了,荣国府的女儿吗。

贾珍虽然不以为然,但贾敬称赞不已,说贾琮不愧是读书人,知礼守礼还让贾珍多学学,可把他气闷的哟,不敢反对。

“琮儿,为叔打算跟你姑父订下你的亲事,但为了不影响你继续送玉儿,这事暂时不公开,只让家里几个长辈知道,你觉得如何?”

刚刚整理完自己的住处,贾琮就被这消息惊着了,望着贾敬那张枯瘦的脸,他突然很怀疑自己这位叔叔究竟为何要去出家。

这老头完全不像那么不堪,只会炼丹吃药呀,这么细致的安排都能想得出来,可见他心中是有家族的。

完全不像书中描写的那样,万事不理,任凭儿子把家里翻了天,可他又的确不管贾珍胡闹,偏偏对自己这么尽心。

“怎么了,难道你不愿意吗?”

看到贾琮好半晌不吭声,贾敬温和的问道。

惊醒过来的贾琮连忙摇头:“不是叔父,侄儿是惊讶姑父会同意把林姐姐许给我。”

贾敬失笑道:“这有何惊讶的,你姑父一直都看好你,只是由于你之前是庶子,这才一直举棋不定,如今是嫡子了,障碍没了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姑父看好我吗?侄儿可经常被教训读书不精通的,甚至说侄儿能考上举人恐怕就是顶点了,要考进士很难。”

林如海的确说过这话,自己的学生他很了解,贾琮虽然读书很勤奋,但缺少一些灵性,说白了就是天赋差一点。

按林如海的观点,当初考秀才时幸亏是在神京,要是在金陵参加,贾琮恐怕很难考的上。

这还真不是林如海看不起他,科举自从宋代开始,南方就一直凌驾于北方,北宋科举最厉害的是江西、福建。

到了南宋元明清,科举最厉害的是江西江苏,当然这时候没有江苏的概念,指的是南直隶,后世江苏那一块。

这不是因为北方人笨,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东晋南渡之后,大量的士族带着知识南迁。

南方逐渐富庶后,由于江淮阻隔大体上比北方安定,这让更多的人能够静下心来读书。

而北方常年的战乱,又被游牧民族统治多时,自然读书人就少了,知识断层的厉害,考不过南方人纯属正常。

至于后世有人说北方出将、南方出相完全是屁话,说白了是哪些亲西方的公知,为了割裂中国南北方,杜撰出来的谣言。

无论是关西孔子杨震,还是为天地立心的张载,存天理灭人欲的程颐程颢,哪一个不是北方人。

再看南方,勇猛无敌的项羽是江苏人,勇冠汉末的孙坚、孙策父子是浙江人。

更别说明朝那些开国名将,大部分是安徽人,近代史中川军和广西狼兵,哪一个是北方人。

因此中国的文武强弱决不是以地域区别,而是当时的历史环境造成,任何以南北来区分的言论,都是不安好心的汉奸行径。

“对了琮儿,虽然为叔不让你现在出去单过,但分家的财产可以现在就给你,省的要花钱你还要找你哥嫂要。”

刚刚消化了自己要订亲,再被贾敬这新消息震惊了,他能够想象得出贾珍得知消息后的嘴脸。

这是在割他的肉呀,嫡子分家可不是庶子,随便给三瓜两枣就能打发的。

迟疑了一下贾琮说道:“叔父要不再考虑一下,这几年家里入不敷出,这一分珍大哥就为难了。”

“为难什么,这一份原本就是你父亲的,为叔和你大哥不过是代管罢了,物归原主有甚为难的。”

贾敬不以为然的摆摆手,贾琮也只好熄了再劝的念头,再一想也对,贾敷若是活着,整个宁国府都是他的,哪有贾珍什么事呀。

不过贾琮也不贪心,甚至在贾珍快哭时力劝贾敬,自己只要了一个神京城外的庄子,以及宁荣街上的一间店铺,可把贾珍感动的,当场拿出五千两银票给他,说是补贴他少要的份额。

暗自腹诽贾珍小气鬼的他,笑呵呵的收下了,第二天就请了兄弟姐妹们东道,庆祝他搬到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