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界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
- 刘长征
- 1479字
- 2023-11-10 18:15:25
产业转型升级与中国工业化历程
本书的创作基于笔者探索“中国工业化的希望与未来”的心路历程和博士论文《中国汽车产业转型与发展实证研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分析》,以及二十年创业实践中关于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经验与认知;遵循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一分析三归纳”的研究方法:坚持约束条件下的理性人本体分析,运用历史纵向归纳法、中外横向归纳法,以及多现象综合归纳法的研究方法。
本书包括丰富的数据图表,用理论逻辑来解释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多种经验现象,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世界工业革命前后的历史纵向归纳、中外横向归纳等研究论述,致力于使用生动的案例、简明扼要的图表,抛弃艰深晦涩的学究笔调,在保持相对严谨的理论分析中,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行文风格,让读者理解本书的核心逻辑,笔者期望与持有同样困惑的中国各界人士分享心得体会。
本书的上篇从宏观层面分析工业革命前后的世界经济本质差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先发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现象。第二章主要介绍欧美的工业化进程和亚洲的工业化进程,拉美工业化及“中等收入陷阱”。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近现代中国强国富民的探索,中国工业化启动与渐进式双轨制改革,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进程发展的阶段与特点,推测中国工业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篇以笔者的博士论文为主体,从中观层面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也就是经济体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不断变迁推动企业自生能力变迁,而相关产业必须转型升级的新结构经济学核心逻辑;同时有为政府因势利导的产业政策助力,加上软硬基础设施的改善,使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趋于最优。第四章系统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论和产业钻石模型,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结构经济学比较优势与自生能力的底层逻辑。第五章主要分享了世界汽车产业的来龙去脉、演变发展以及四次转移,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针对汽车产业强国的比较研究。第六章重点研究阐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以及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第七章扼要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和有为政府与产业政策,研究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需求侧超大市场规模效应。
下篇主要从微观层面介绍了企业发展理论演变、典型企业案例以及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诞生及进化。第八章主要介绍经济学企业发展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演变逻辑。第九章重点介绍新结构经济学企业自生能力分析框架及其逻辑,并用三个知名企业作为案例研究。第十章则介绍了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形成与分类,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家来源、价值和群体的崛起,以及中国供给侧比较优势、需求侧超大市场规模效应优势这些需要把握的机遇。
简而言之,本书的核心逻辑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顺次展开依赖于中国符合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具有自生能力的产业持续转型升级,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既包括有效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和不同特质的企业家群体,又依靠有为政府因势利导的产业政策和软硬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经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已进入产业由大变强的临界点,而完成跨越临界点的使命既要依靠中国企业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发挥,同时也有赖于有为政府创造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创新的软硬环境,坚持有效市场中企业家的核心作用,发挥有为政府因势利导的产业政策作用,中国必能克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完成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实现中国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书中观点为笔者一家之言,挂一漏万,难免有谬误遗漏之处,不敢期望为所有人释疑解惑。读者若能从中获得感悟启发,可以理解中国多年来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因果逻辑,会心一笑,则笔者深感荣幸之至、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