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至民国五台山境域庙会与村落生活研究

庙会系以庙宇为依托,集祭祀、商贸和娱乐三者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现象。其既是中国传统村落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组织构件,又是群众参与度极高的一项社会交往活动;既能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又是中国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就此言之,庙会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一部社会变迁史。对之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理解历史上的乡民为何将庙会视为年度盛会广泛参与其中,庙会又是怎样影响村落民众生产生活,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又何以纷纷重修庙宇并恢复庙会等一系列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我想,这是新平教授选择“明清至民国五台山境域庙会与村落生活研究”课题的关键因素。她亦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近十年间不断奔赴田野,跑村串乡,行走于山水之间,搜罗证据,求实求是。然某些历史现象的因果联系并非一时能得以清晰呈现,总是累积了资料,捕抓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开了先路。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这项成果亦承载了诸多嘱托,其一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成的目标要求,其二是忻州师范学院首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点亮之光,其三是新平教授本人首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自身希望,尽管此前已有过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的经验。凡此种种,不一而举。因为,在我眼中,她是一个能够耐得住寂寞且敢于“板凳十年冷”的女强人。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几乎甚至全部达成了既定愿想,这可以从其即将由商务印书馆付梓刊行的著作中体验或感受到。

著作的内容和成色在这里就不讲了,简单谈谈她的学术经历,或许更能增进学界同仁对该书成文的理解。我于2002年初正式到山西大学历史系工作,新平教授于次年秋季考入本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时年已满41岁,并主动请求一个比之年轻多岁的人做导师。在其坚持下,我答应了她。今又托付为之大作“写序”,不免抚今忆昔,选我做导师可能更多地出于老乡观念而非完全的纯学术考量——她是山西大学历史系本科出身,漫天遍地皆老师。不过,庆幸收为“岳门弟子”,2006年甫出校门不久就平稳晋升正高职称,成为本人培养的首个硕士教授。由是之后,她的学术路途越走越顺,学术交往越来越广,学术成果越产越多,学术“帽子”越戴越高,这绝不像其所研究的庙会那样充满了种种“迷信”色彩,而是经过自己辛勤劳动付出获得的。

新平教授年底将届满花甲荣休,但学术之路须不能停歇!希望能够创造“岳门”另一个(百年)第一!

是以为序!


岳谦厚

3月25日于南大仙林校区大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