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理解矛盾和管理的价值

1 矛盾体现管理的价值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漫画家周中华画了一幅漫画,叫作《来之不易的胜利》。这幅漫画用摆成V字形的两根手指表示抗击疫情取得了胜利,但这次胜利是以断了三根手指的代价换来的。这幅画反映了管理者面临的现实。古代兵法上有句话叫“慈不掌兵”,意思是心肠太软的人是不能够带兵打仗的,因为有战争就会有牺牲,看不得牺牲的人不能承受带兵的责任和压力。

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但战争是残酷的,是要有牺牲的。春秋时期魏国有一个将军叫吴起,据说他一生中打了76次大仗,其中胜了64次平了12次,基本没败过,号称“战神”。在战争期间,一位母亲去看望在吴起手下当兵的孩子,听闻作为三军司令的吴起亲自给受伤的孩子包扎伤口,伤口化脓不好处理,吴起就用嘴把脓血给吸出来。这位母亲听了以后流着眼泪说:“我的孩子要没命了,他爹就是这么死的。”因为将军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下一次战争中一定会舍命报答。那么,将军该怎么对待士兵呢?他们若不爱惜士兵,士兵就有可能因为训练不够,在战场上白白牺牲,或者做逃兵被处决;若爱惜士兵,在战场上士兵就会奋勇争先,同样也增加了士兵牺牲的可能性。管理者就是永远处于这样的矛盾中。幻想着没有矛盾或者能够回避矛盾的人是不能成为管理者的。

在企业或项目中往往存在着矛盾。有一句形容当今社会特征的话叫“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变化的时代中,企业应该怎么做呢?变还是不变呢?这就是一个矛盾,不变是在慢慢等死,而变了则有可能是抢死,很多企业就是在转型中猝死的。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用人方面同样存在着矛盾。曹操说过:“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意思是,有能力、能办成事的人,不见得品德好,而品德好的人又不见得能办成事。管理者该如何用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有所长也有所短,那么该怎么用人?这里面充满了矛盾。

现在,人们越来越希望体现自我,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但是对企业来讲,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意味着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如果每个客户的需求都是定制化的,不仅成本高,其效率也会比较低。企业需要拥有工业化的效率,而客户则要求企业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如何以工业化的效率去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呢?这也是一个矛盾。

有个常见的说法叫“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个矛盾该如何处理?有的人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条普遍规律,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可能是正确的“废话”,因为它不是解决具体矛盾的策略。

风险管理中也存在着矛盾。如果风险管理做好了,风险就不会发生,也就无法证明管理业绩,若能够证明业绩则通常表明风险管理没做好。这就像扁鹊三兄弟:扁鹊的大哥在病人的病还没有显现症状时就看出了趋势,于是提前把病人的身体调理好,很多人反而认为他不会看病;扁鹊的二哥在病人的病刚刚发作时就把病人的病治好了,而人们认为他只会看小病;到了扁鹊,病人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扁鹊就需要大动手术,人们反而认为他的水平最高。管理也是一样,如果提前发现了问题,早早地预防并管住了,那怎么证明管理者的业绩呢?所以说风险管理中存在着矛盾。

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呢?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人性本善就可以以德治国,那么提倡以德治国的鲁国为什么衰败得很厉害?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如果人性本恶就需要依法治国,那么依法治国的秦国为什么也有很多麻烦?究竟如何看待人性呢?人是性善还是性恶?其实人性中是充满善恶矛盾的。

管理者面临的若干典型矛盾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者面临的若干典型矛盾

管理者无时无刻不生存在矛盾之中。毛泽东在写《矛盾论》的时候谈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换句话说,没有矛盾,社会就不会进步;没有矛盾,本书后文所谈的项目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客户如果没有矛盾就不会产生需求,为客户服务的企业自然也就难以生存。管理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其价值就在于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甚至制造矛盾之中(见图2)。

图2 管理者的价值

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是很容易理解的,那为什么还要制造矛盾呢?这是为了调整矛盾的节奏,把矛盾引向对企业有利的方向。目前,大家应该都接种了新冠疫苗。疫苗是什么?疫苗本身就是某种病毒。当人体健康的时候,接种一点病毒,整个人体会调动自己的免疫力来抵抗病毒从而产生抗体。如果在身体健康时没有接种疫苗,等到生病后再遏制病毒就很困难了。因此,接种疫苗本身就是在制造矛盾,让矛盾发生在人体免疫力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

管理者的价值在于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制造矛盾,但是,怎么发现矛盾呢?有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解决矛盾呢?当没有足够的资源或能力解决矛盾的时候,管理者应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后文要讨论并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