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
  • 子金山
  • 1781字
  • 2023-08-02 17:17:31

神仙不讲理,心诚则不灵

心诚则灵!

这句真言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此真经一经祭出,无不灵验!生了病去庙里虔诚地舍钱上香,一旦病体好转,看,心诚则灵!没看好,甚至翘了辫子,那是病家心不诚所致。

义和团风光时,一般都要上香吞符,大师兄们说这样能刀枪不入!与洋鬼子一对阵,洋枪照样往肉里钻,师兄们说了:“看,小师弟心不诚吧!”而那些侥幸全身归来的拳民,自然是心诚则灵的样板。

但啥事都有另一面,有些事情就是越心诚越麻烦。例如你上了赌桌,你要是坚持心诚则灵,不及时收手,估计到最后连一条短裤也剩不下。

东坡甚是相信“心诚则灵”这句话,对行文祈雨这种冒身险、稳民心的伟大行动乐此不疲。这种跟神仙打嘴官司的习惯他坚持了数任,看来他是真心相信神仙能给人间消灾造福。

在日后的文章中,东坡解释:懂道理是人最起码的本性,神仙当然更懂道理,当然也会听劝,人当然也能以理服神。

勤于神事的苏东坡并没有懒于政事。

其实,刚到任时,苏东坡便做了一件令下级差役都竖大拇指的好事。

凤翔府兼着为朝廷运输岐山贡木的任务:贡木顺渭水放出,押运的就是凤翔府的衙役们,历年来因为水势湍急,不少押运差役丧命,苏东坡到任时,押运贡木已经成了大家畏惧如虎的凶险活路,若不识水性的衙役押运,几乎就等于人亡家破。

苏东坡了解其害后,主持重修了衙规,使衙役们可以自由选择有经验的水工押运,仅这个措施就使伤亡人数减少了一半。

不过后来,东坡关于自然灾祸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在几篇谈到天灾的奏折里都指出:朝廷如果不废暴政缓民困,向神明祷告也不会有用。看来东坡明白了神仙只会照顾以人为本的朝廷,解决天灾的有效手段莫过于先除人祸。

凤翔任上,东坡在次年七月逢旱时又虔诚祈雨,但这次心诚也不见灵验了。直到最后苏东坡把那个在磻溪钓鱼的姜太公都给求到了,难道宋时就有了那句老话:姜太公到此,诸神退位?

至于神通广大的姜太公是否令雨神降雨,史书未载。看来太公也没给面子,若是灵验了,东坡等文人焉会埋没姜太公的功绩?

东坡深信,自己的祷告能感天地、泣鬼神。冥冥之中的神鬼们也善恶有别,所谓妖魔鬼怪也能被说服感化,个别顽固不化的凶神恶煞也是惧怕正人君子的。自古有“邪不侵正也”!

有次苏东坡一行人正在白华山行走,所带随从中有个士兵突然精神病发作,竟然当众脱衣裸奔。那个年代大家都认为,这人肯定是触怒了当地山神,山神让其中了邪。苏东坡便当场行文与山神辩理:


某昔之去无祈,今之回也无祷。特以道出祠而不敢不谒而已。随行一兵狂发遇祟。而居人曰:“神之怒也”,未知其果然否?

此一小人如蚁虱耳,何足以烦神之威灵哉。纵此人有隐恶,则不可知。不然人其懈怠失礼或盗服御饮等小罪尔,何足责也,当置之度外。

窃谓兵镇之重,所隶甚广,其间强有力富贵者盖有公为奸慝,神不敢于彼示其威灵,而乃加怒于一卒,无乃不可乎?某小官一人病则一事缺,愿恕之可乎?非某愚,其谅神不闻此言。


据说苏东坡一行人刚离开山神庙,山神便兴山风扑向众人,一时之间竟然飞沙走石,使人无法睁眼。

对待这个不听劝导的恶神,苏东坡干脆声明:“神还余怒未息?我偏不怕他。”说罢他们继续前行。不讲道理的山神还不更加生气?风势愈大,有人建议回庙里向山神求饶。

苏东坡傲然回答:“吾命由天定,山神若执意发怒,也只好由它。且前行照走,看山神能奈我何?”

据说果然是邪不侵正,风势渐息,那个裸奔的哥们也清醒过来。

别笑话东坡愚昧迷信,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是如此。其实有时这也不是坏事,人们在道德的约束之外再给自己加上诸多传说中的神来监视自己的行为,对人际和谐应该利大于弊。

就是今天,把希望寄托在诸神身上的人也有不少,一切都以现实需要为准则。

身在官场的苏东坡信神不信权,对神仙尊敬,却难得对上司尊敬,这大概是由于东坡刚入官道,还不明白上级领导比神仙厉害百倍吧!

苏东坡的好运突然断了气,直接上司、苏家世交宋太守被轮调出凤翔,接任的新太守陈公弼,脾气比东坡还大,名声比东坡还牛。此人是武人出身。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其实是说文人与武人很难有效沟通,苏东坡又是怎么与这位武人相处的?尤其是这两位人才还脾气相抵,性情相克。东坡初入官场便遇上了克星!

很难判断这对初出茅庐的东坡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现在的苏东坡最需要的是历练,尤其是经受一些不伤筋骨的挫折,对苏东坡将来的仕途生涯无疑是有益无害的。

问题在于,苏东坡能否学会适应这位以严厉无情闻名的直接上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