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
  • 子金山
  • 2108字
  • 2023-08-02 17:17:31

苏东坡不忘童子功

中国古时候没有设置气象局这类的管理机构,也没有气象站这种业务部门,这种高科技业务岗位通常是由朝廷或军事主要官员兼职。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小说中就大大渲染了诸葛先生对此类业务的精通程度,能道装登坛,借来三天东南大风!

其实这事是周瑜干的,只不过不是借,而是参考了类似于现代气象站的技术,或是求访了当地的老农、渔民等,不然也不会把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计划,制定在说不准的撞大运上。

宋代的官员也要兼职气象预报的活路,尤其是遭遇大旱时,无知的老百姓只能坐等苍天发慈悲,地方官员有守护一方水土及安民之责,当然不能视人民于水火之中而不顾。怎么办?求雨呀!老天或者龙王爷或许卖给当官的面子,这时候地方主官就体会到气象预报工作的重要性了。至于何时投身参与祈雨,却是一门大学问!

你想带头祈雨,还要看各地的风俗,请的并不一定是龙王。凤翔这个地方把布云行雨的工作安排给了山神。你做戏做了大半天,头也磕了,香也敬了,老百姓捐献的猪头三牲等供品,官员们也与山神一块分享了,倘若不见下雨,如何向朝廷及百姓交代?

这时候,朝廷也会把不落雨的责任栽到官员们头上,肯定是你这个地方主官不勤政爱民,惹怒了值班下雨的神灵!没说的,下岗吧,先给神仙、百姓们出口恶气再说!

你别不信,史书记载,就是身为皇帝,也免不了有这冤枉官司。历史中有不少皇帝因为亲自求雨未果而下过罪己诏。看见了吗?连皇帝都动真格的,何况一个低级小官?

你要是精通气象预报这门业务,就能潇洒地避开这个风险,明天有中到大雨?得!出马吧。第二天雨点子一落,大告成功,太守功高!

苏东坡就爱干这活儿,他小时拜过道士为老师,那时练就的绝对属童子功,求雨是道士们混饭吃的重要业务,东坡应该不会忘光这些本领。

再就是东坡与任凤翔府一把手的宋太守关系不错,属通家世交,这种耗费脑力兼体力的工作,他也理应替太守分担,所以一般有了这种显摆的机会,东坡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年陕西大旱,久不降雨,庄稼人忧心如焚。除了向神灵求雨,还能有什么妙招?带头求雨当然是父母官的神圣职责。

东坡意识到自己出手的时机到了,他心里也在纳闷,是哪里得罪了神灵呢?不然神明怎么会发怒不下雨?百姓有难,他理当出头,不能让黎民百姓受苦。

苏东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采,决心以他那雄辩滔滔之奇才,为百姓祈求普降甘霖。具体措施是:写一份状子呈递给神仙,与主管神灵辩理一番。

太白山上有个道观,据说司雨龙王就住在观前的一个小池塘里,东坡看准了该出手的日子,来到了池塘前,开始说服龙王,当然,祈雨文中免不了要说几句奉承话,戴个高帽,人神一理,最终目的还是要让龙王明白,天旱对龙王也没有好处,不下雨是害人害己的蠢事。祈雨文条理分明:


……乃者自冬徂春,雨雪不至。西民之所恃以为生者,麦禾而已。今旬不雨,即为凶岁;民食不继,盗贼且起。岂惟守土之臣所任以为忧,亦非神之所当安坐而熟视也。圣天子在上,凡所以怀柔之礼,莫不备至。下至于愚夫小民,奔走畏事者,亦岂有他哉?凡皆以为今日也。神其盍亦鉴之?上以无负圣天子之意,下以无失愚夫小民之望。


注意听着:给你龙王一旬的宽限,再不下雨,可就是你无理了,“非神之所当安坐而熟视也”;大家都忙活,这本来就是你的本职工作,“神其盍亦鉴之?”你怎么能旁观?干活吧,上别负圣明天子,下别负愚夫小民。

当月十一日东坡回到城里,十六日下了点儿小雨,也算没过期限,给了点儿面子,但对庄稼来说还是不能解渴,原因何在?有人告诉东坡,这次祈雨效力不大是山神的缘故,是山神嫌宋朝皇帝封的侯爵太小,生气了。

东坡翻开《唐书》一查,发现果然如此。太白山神在唐朝原是封为公爵的,到了宋朝竟被封为侯爵,等于被皇帝降级了,换了谁也不高兴。

找到病根就好下药。苏东坡便代当地主官向皇帝草拟了一个奏本,请皇帝恢复山神以前的爵位,然后又与宋太守共同斋戒沐浴,并派特使敬告太白山神,说已经上奏皇帝为山神平反昭雪,恢复了山神的公爵封号。

这下山神应该谅解了吧?东坡再赴太白山,从庙前的池塘里取“龙水”一盆,这下山神、龙王双保险,让哥们来个竞争上岗,有竞争才有动力。

十九日苏东坡上山迎“龙水”,一下吸引了几千百姓陪同,也巧了——不,也怪了,“龙水”将到,阴云先来,天空昏黑了!

可是等了好久,硬是不肯下雨,还缺哪道程序?东坡又陪同宋太守到真兴寺去祷告,来了个龙、神、佛三管齐下。

这还不算,东坡又亲自追上地面浮漂的乌云,从农夫手里借了个篮子,用手抓了几把乌云,紧紧藏在篮子之中,并且赋诗祷告乌云:“府主舍人,存心为国,俯念舆民,燃香霭以祷祈,对龙湫而恳望,伏愿明灵敷感。”

伴随着远处隆隆雷声,一盆“龙水”放在祭台之上,东坡开始亲念祈雨妙文。这篇祈雨文至今还保存于东坡文集中。

果然有求必应,暴雨终于落地,各地普沾恩泽。两天之后,又下大雨,接连三日,庄稼终于得救。

后来东坡把后花园的亭子改名为喜雨亭,来纪念这次喜事,并写了一篇《喜雨亭记》,刻在亭上。这篇文章文笔简练,很能代表苏轼文风,文中流露了与民同乐的思想,后世的教师们经常把它作为范文让学生阅读。

东坡对山神的承诺果然兑现,皇帝重封山神为公爵,忽悠谁也不能忽悠神仙不是?

总结这次成功祈雨活动,东坡得出四字心得:心诚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