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苏轼的故事
-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 陌言葛蓝朵
- 1026字
- 2024-06-20 21:45:54
宁华她们的位置在中间靠前,可以清楚地看到讲台和投影屏幕。
袁教授简单给大家讲了下举办这次活动目的。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对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具有很好的丰富作用。
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对当代大学生还有培养同学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同学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进一步提高广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同学们道德建设。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
然后老教授围绕苏轼的一生展开,从多角度解读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也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1037年1月8日,即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地为眉州眉山(今SC省MS市)。
苏轼的家族背景显赫,据传其家族可追溯至初唐时期的著名大臣苏味道。
苏轼的父亲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发奋学习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
苏洵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勤奋刻苦,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
苏轼的祖父苏序,字仲先,祖母史氏,他们为苏轼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苏轼的名字“轼”取自古代车前的扶手,寓意着默默无闻却在关键时刻起到支撑作用,这与苏轼本人的性格和行为相呼应。
他生性豁达,为人真诚,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和自由。
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书法和绘画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尤其擅长画竹,其作品至今仍被世人所珍视。
苏轼的交友广泛,他与许多文人墨客有着深厚的友谊,如黄庭坚、米芾等。
他热爱美食,善于烹饪,创作了许多美食佳肴,如东坡肉、东坡肘子等,这些美食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苏轼还喜欢品茶,对茶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同样热爱游历山水,游历过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赤壁赋》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在父亲苏洵的陪伴下,首次离开四川,踏上前往京城开封的旅程,准备参加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