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端午传说
-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 陌言葛蓝朵
- 1007字
- 2024-05-14 08:02:39
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百姓纷纷划船出江,试图救起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江上划船竞渡,这便是后来龙舟竞赛的起源。
同时,为了防止鱼虾侵扰屈原的遗体,百姓们投入米团到江中,这便是后来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除了屈原,端午节还与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历史人物有关,各地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不同的纪念方式。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
伍子胥,原名员,是楚国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父亲和兄长都被楚王所杀,伍子胥因此逃离楚国,投奔了吴国。
在吴国,他帮助吴王阖闾攻伐楚国,五战五胜,最终攻入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平王已经去世,伍子胥为了报杀父兄之仇,掘墓鞭尸三百。
后来,吴王阖闾去世,其子夫差继位。
吴军在夫差的领导下士气高涨,屡战屡胜,越国军队大败。
越王勾践请求和解,夫差同意了。
然而,伍子胥认为应该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吴国的大宰受了越国的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听信了这些谗言,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伍子胥因此自尽。
伍子胥是一位忠诚的臣子,他视死如归,在临终前对邻居说:“在我死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国京城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国的军队攻入吴国。”
说完,他便自刎而死。
夫差得知后大怒,下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这一天投入大江。
因此,端午节也被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这个传说体现了伍子胥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以及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与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有关。
曹娥是东汉时期上虞县的一位孝女,她的父亲在江中溺水身亡,尸体多日未能寻回。
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日夜在江边哭泣,呼唤着父亲的名字。
在父亲溺水后的第十七天,曹娥也投江自尽,希望能够找到父亲的遗体。
五天后,她的尸体被发现,而她的父亲的遗体也一同被找到。
这个故事后来被传为神话,最终传到了县府知事那里。
知事下令为曹娥立碑,并让他的弟子邯郸淳撰写诔辞来颂扬曹娥的孝行。
曹娥的墓地至今仍位于ZJ省SX市,而曹娥碑则相传是由晋代的王羲之所书。
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人们在她投江的地方建立了曹娥庙,并将她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她殉父的江段也被命名为曹娥江。
因此,端午节也被认为是纪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这个传说不仅体现了曹娥对父亲深沉的爱和孝心,也反映了人们对孝道的尊崇和传承。
而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忠臣,他的故事与寒食节和清明节的由来紧密相连,之前介绍过。
然而,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传说将其与介子推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