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少将参议

1921年初春,桂林乍暖还寒,嫩绿的树梢、娇黄的迎春花,无不显示出春天的气息。

原本在广州大本营大元帅府担任孙中山秘书的28岁的周公谋,再次得到孙中山先生的提携,被委以重任,回到桂林(当时桂林尚未设市)出任桂林县县长及周边四县的督办。与此同时,总统府原秘书长马君武,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省长。

时间转眼来到秋天,桂林街头的树叶又一次变黄了,桂花香味浓郁。开过几天的小黄花,米粒一般,风一吹,便纷纷扬扬地飘落,地上、屋顶尽是一片金黄。1921年11月,各路北伐大军集结桂林待命。孙中山将以大总统兼陆海军大元帅身份,携夫人宋庆龄,率革命政府要员一行,从广州出发,乘船沿西江而上,于12月4日抵达桂林,准备誓师北伐。

周公谋身为桂林县县长,早在一个多月前便忙开了。为欢迎孙中山的到来,桂林县成立了“欢迎孙大总统筹备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迎接事务。周公谋任筹备委员会主任,成员由桂林各界76个机关团体的200多名代表组成。

当时,在码头及沿街两旁插满了彩旗,从雁山柘木镇到城区的主要街道两侧,每隔30多米就搭有一座欢迎牌楼。商家和住户都在门前悬挂国旗,处处张灯结彩,恭候孙中山先生及其夫人宋庆龄的到来。

12月4日这天,不少居民在自家门口摆放一盆清水,表达对“官清如水”的孙中山的敬重。县长周公谋率领桂林机关职员、学校师生、各界人士代表等3万多人列队站在大街两侧,喜气洋洋地欢迎孙中山夫妇。在将军桥新搭的一座欢迎彩棚前,孙中山先生下了车,换乘轿子(当时桂林城还没有开辟马路,汽车不能驶入)。

当市民见到孙中山及其夫人后,齐声高呼革命口号,群情沸腾。这情景,对于当时人口不到8万的桂林城来说,盛况空前。孙中山夫妇深切感受到了广西人民对革命政府之真诚拥戴和对北伐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对此深感欣慰。

孙中山抵达桂林不久,便在独秀峰下的王城成立北伐大本营。桂林城随即成为当时全国的革命中心。多年后,人们在独秀峰东麓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它肃穆巍峨,直冲云霄,碑面刻有“中山不死”“主义常新”等大字,就是桂林人民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特意建造的。

1921年12月7日,在桂林军政学七十六团体欢迎会上,孙中山先生作了题为《三民主义是建设新国家之完全方法》的演讲。紧接着12月9日在桂林学界欢迎会上,他作了题为《知难行易》的演讲;12月10日在桂林对滇、赣、粤三军官佐作题为《军人精神教育》的演讲。这些演讲,周公谋总是认真聆听,深深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所折服。孙中山在桂林的日子里,周公谋不离左右,细心周到地照顾,聆听教诲,执行指令。

1922年2月27日,广东北伐军在桂林大本营举行了誓师典礼,孙中山在典礼上说:“民国存亡,同胞祸福,革命成败,自身忧乐,在此一举。救国救民,为公为私,惟有奋斗,万众一心,有进无退。”这些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革命者,更加坚定了他们为民众谋幸福的抱负。多年后,每每回想起这些话语,周公谋仍热血沸腾。

一日,周公谋陪同孙中山先生游览桂林七星岩。岩洞内黑暗无光,有一群打着赤脚、衣衫褴褛的孩子手持火把为游人导游。见到孙中山一行谈笑风生地走过来时,孩子们便请求为他们导游,挣点小费买吃的果腹。警卫们为了孙中山先生的安全,拒绝了孩子们的请求,正要将他们全部轰走,孙中山先生却和颜悦色地对警卫们说:“不要驱赶他们,就让他们打火为我们导游吧!”接着他笑眯眯地亲切地对孩子们说:“来,来,大家排好队啊……”他说着便吩咐秘书逐个给孩子们派赏钱。

一群孩子举着火把在前面引路,把七星岩照得亮如白昼。孙中山先生很高兴,边走边勉励孩子们说:“你们今天拿火把导游,等你们长大了也要参加革命,拿枪打敌人,革命成功了,你们就可以过好日子了。”孩子们听了,似懂非懂,神情激动。

周公谋陪孙中山先生一起去伏波庙瞻仰伏波将军像及其战袍盔甲、大刀、马鞍等遗物。孙中山先生对陪同在左右的周公谋一行人说:“伏波将军英勇无畏,你们要向伏波将军学习。”周公谋听了,和大家一起恭敬地向伏波将军像行了军礼。

跟在孙先生身后,周公谋目睹了一位革命领袖如何体恤下情,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思忖:革命要想成功,群众拥戴是基础。革命的终极目标,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就在北伐风起云涌之际,前方传来了坏消息。1922年3月16日,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省省长赵恒惕不让北伐军过湖南。这是包括孙中山在内的所有人万万没想到的。北伐计划受阻,随后坏消息又接踵而来。3月21日,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从香港返回广州,在广九车站突然遇刺,两天后身亡。一系列的变故,让孙中山不能继续留在桂林商讨北伐事宜了。3月26日,他在桂林大本营组织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认为陈炯明居心叵测,广东方面难以应对,于是当即决定回师广东。4月8日,大本营由桂林又迁至广州。两天后,孙中山和夫人启程离开桂林。临别时,孙中山紧紧握着周公谋的手,感谢他的周密组织和细致安排,勉励这个壮家青年继续为国民革命努力工作。

随后在桂林当县长的日子里,周公谋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铭记孙中山的教导,四处传播三民主义思想,体恤百姓疾苦,为百姓做实事,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周公谋的进步和显赫的政绩,让远在广州的孙中山满心欢喜。1924年春,孙中山将周公谋调到广州,任命其为广州革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兵工委员。

毗邻香港的东莞县,交通发达,商贸兴盛,是支撑革命政府的财税重镇。而此时,买办阶级、地主阶级、封建豪绅及其武装的商团、民团以至地方土匪,遍布各地城镇乡村。香港当局千方百计指使一股股反动力量进行颠覆活动,妄图扑灭革命火种。东莞,这样一个经济、政治、文化重镇,特别需要一名干练、能文能武的将才主政。这一时期,有两位老部下给孙中山推荐了好几位青年才俊,见过面、谈过话后,孙中山均觉得不合适。谁去担任东莞县县长更为合适呢?孙中山将身边的年轻人排查了一遍,正在思忖之时,恰巧周公谋前来向他汇报工作。

“这个县长人选,不正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嘛!”孙中山自顾笑着说。

“孙先生刚才说了什么?公谋一时没注意。”周公谋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孙中山起身,绕过宽大的办公桌,来到周公谋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慈爱地说:“现在啊,要委派你去东莞县主导当地的革命工作,你愿意吗?”

周公谋立即立正,铿锵有力地作答:“一切听从先生安排,做好一切准备,为国民政府效忠,在所不辞。先生的谆谆教导,公谋铭刻于心!”

“好了,就这么定了。东莞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现在那里没有得力的人来领导,人心涣散,我很不放心。希望你去后,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回头我再召开一个会议,通报一下。”孙中山笑盈盈地对周公谋说。

“是。我一定尽到我的职责,请先生放心。”

周公谋接到任命后,便开始做准备了。10天后,他坐上开往东莞的汽车,上任去了。

周公谋任东莞县县长的两年时间里,不仅积极与军阀和城乡各种反动势力周旋,还与潜藏在革命阵营内的右派分子、阴谋家斗争。他不负孙中山厚望,将东莞的革命工作及财税入库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但是,这样的顺境并没有持续太久。

正当周公谋仕途顺利,人生逐步进入佳境时,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于北京。全国人民深切哀悼,各地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孙中山的逝世让军阀势力更加猖獗,帝国主义列强趁机对中国百姓变本加厉地压迫。蒋介石趁群龙无首时攫取了军事大权,借机培养亲信。国民党内响起一片“倒蒋”声。耿直的周公谋曾以忧党忧国之心,犯颜直谏,向国民政府直书孙中山的革命理论观点与策略主张。然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中央没有理会周公谋,他们不仅漠视他的主张,而且还将其视为“倒蒋”派加以打压,排挤在权力中心之外。

国民党内部因派系和权力之争,“倒蒋”运动以失败告终,蒋介石对周公谋进行打压,但又不敢贸然铲除像周公谋这样有资历的元老,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的闲职。

自此,周公谋只能游走在权力边缘,失意、失落、苦闷、惆怅。不久他领着全家老小回到上海。当时,周公谋32岁,与大夫人育有一儿二女,长子周民风已是10岁的小学生了,两个女儿周素梅、周素新也很聪明伶俐。儿女绕膝,生活安逸,周公谋失落的心得到慰藉,赋闲舒适的生活逐渐磨灭了他青年时期的革命斗志。

1925年5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断送了孙中山开启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好局面。整个上海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上海的街道被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紧接着,各省的反动派开始“清党”,大规模地对革命者们进行搜查和枪杀。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国民政府却下令“不予抵抗”,致使侵略者长驱直入。1938年10月广州沦陷。面对时局的大动荡,周公谋虽然是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但手上并无兵权,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很不满,常常满腹牢骚,也只能写下诗词抒发感叹和悲愤:

国难感怀

板荡河山阅数年,范韩壮志已如烟。

陶腰肯向侯门折,秦镜谁将相府悬。

狐鼠横行真可痛,貔貅苦斗甚堪传。

人心尚有荆驼恨,应把举亡付两肩。

闻广州失陷

珠江一月黑风高,铁骑胡笳撼怒潮;

锦绣南都惊陷落,书生知谈匣中刀。

《闻广州失陷》后来刊载在《逸史》杂志创刊号上。从这些诗可以看出周公谋当时的心境。即便在这个烂透了的国民政府里身居高位,但他还是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如今这个政府居然连广州也保不住了,真是烂到根子里去了。想到这,他深深地吸了口烟,剧烈地咳嗽起来。他虽留学日本,但从不亲日。在日本留学时,他曾亲眼看到日本人欺侮中国留学生,激起中国同胞的愤慨。他看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他是国民党中坚定的抗日派。但眼下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互相倾轧,他感到无能为力,他仅是个少将参议,手上并无实权。

然而,他的大儿子周民风却像他青年时一样具有革命斗志,背着他悄悄走上了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