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举制度推进儒学的传播

金代的贵族阶层在提升文化水平的同时,已经开始接受儒家思想,而最高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接受大大推进了儒学在金国的传播。在统治阶层接受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宋儒也为儒学的传播做着各种努力。科举考试科目的规定是推动儒学传播的重要途径。

金代的科举科目有七科,大部分科目的考试内容与儒学经典相关联,例如,经义、策试、经童、女直进士等,这些科目都是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金设科皆因辽、宋制,有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之制。海陵天德三年,罢策试科。世宗大定十一年,创设女直进士科,初但试策,后增试论,所谓策论进士也。明昌初,又设制举宏词科,以待非常之士。故金取士之目有七焉。其试词赋、经义、策论中选者,谓之进士。律科、经童中选者,曰举人。”22在金代科举中大部分科目的考试内容是与儒学相关联的,这就促使学子们学习儒家经典,扩大了儒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金代的科举有规定的教材,“凡经,《易》则用王弼、韩康伯注,《书》用孔安国注,《诗》用毛苌注、郑玄笺,《春秋左氏传》用杜预注,《礼记》用孔颖达疏,《周礼》用郑玄注、贾公彦疏,《论语》用何晏集注、邢昺疏,《孟子》用赵岐注、孙奭疏,《孝经》用唐玄宗注,《史记》用裴骃注,《前汉书》用颜师古注,《后汉书》用李贤注,《三国志》用裴松之注,及唐太宗《晋书》、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姚思廉《梁书》《陈书》、魏收《后魏书》、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魏徵《隋书》、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老子》用唐玄宗注疏,《荀子》用杨倞注,《扬子》用李轨、宋咸、柳宗元、吴祕注,皆自国子监印之,授诸学校”23

金代科举取士促使女真子弟学习儒家文化,一些贵族自己寻找名儒为子弟讲学。同时,为了全面提高贵族子弟的汉文化水平,金统治者设立官学。官方设立国子监、太学、府学、州学,把各个阶层的贵族子弟都纳入其中。在官学中,选用重要的儒士为教授,提高了儒士的地位,也促进了金代儒学的传播,使得儒家文化渐渐成为当时主流文化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