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创新人才,早日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势在必行。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21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要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从经济增长理论来看,创新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要素,即其作为人力资本扮演重要的核心要素职能,又参与构建代表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数级系数。可以说,创新人才是推动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障。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依赖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R&D研究人员总量远超世界诸国,并且人才总量增速较快,呈现迅猛上涨态势。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高被引科学家和顶尖科技人才数量大幅提升,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当前,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国家科技创新的关键就是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都对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尽管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逐年攀升,但战略科技人才、顶尖人才仍旧匮乏,高端领军人才、基础研究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高精尖”人才缺口仍然巨大,创新科技人才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科技创新主力军整体实力不足,难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据科睿唯安公布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美国在2021年拥有2622位高被引研究人员,接近全球总人数的40%,虽然我国于2019年赶超英国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高被引人才大国,但与美国的差距仍旧显著。从全球学者库发布的“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来看,美国的顶尖科学家在全球占比高达40.0%,中国占比为14.6%,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和顶尖人才数量均是美国的1/3。

为进一步丰富我国创新人才发展的理论体系,为相关政府、企业把握创新人才成长、使用的规律,进而为加快培育和造就创新人才队伍、有效实施人才战略提供理论前沿与实践指南,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坚实的决策支持,电子工业出版社组织策划了“创新人才发展系列丛书”,优选了海内外有关创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最新理论与工具著作,涉及成为创新人才必备的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文化等,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广大科技人员、创客、发明者的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各类组织中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进一步促进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和绩效倍增。

相信本丛书的推出,对我国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创新团队的发展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国各类组织的人才效能、人才环境,为我国早日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出必要的贡献。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