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死期

“夺门之变”后不久就开始了,他们原本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关系很好,但功成名就之后,李四才发现,他的这两个同伙素质实在太低。

李四入阁之后,开始操持国家大事,每日忙于办理各种事务,毕竟他还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可张三和二麻子却截然不同,他们发达之后,只热衷于干一件事——贪污受贿,不但如此,他们还不断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人,混乱朝纲。

比如张三同志先后打过多次报告给王文奇,要求封赏夺门有功人员,前后竟多达四千人!真是天晓得这些人都是哪里来的,估计他连那天晚上在自己家厨房做饭的老妈子也算了进去。

二麻子也不甘人后,他的养子、侄子乃至于七姑八婆之类的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也都封了官,令人叹为观止。

李四每次看到这种乌烟瘴气的情景,都会不由得羞愧有加:

当年我怎么和这帮人搞到一起了?什么素质啊?

自己虽然是一个阴谋家,可那二位仁兄充其量却只能算是两个混混,如果继续跟他们混下去,实在太丢人。

打定了主意,李四开始和曹、石二人保持距离,见面了也不打招呼,他要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

张三和二麻子终于发现,这位高学历的仁兄想洗手下船,和自己决裂。

决裂就决裂吧,怕你不成!

第一次内斗正式开幕。

这天,李四、二麻子等人正在朝堂之上议事,王文奇突然拿出一份奏折,当众宣读,内容是这样的:二麻子、张三等人贪污受贿、专横霸道、欺上瞒下、排除异己,应予惩戒。

二麻子先生当时就懵了,他手足无措,张嘴想要辩解,却不知说什么好。

王文奇却没有看他,而是微笑着对李四说:“御史敢于直言,是国家的福分啊。”

李四看了尴尬的二麻子一眼,也笑了。

这封奏折的作者是都察院御史杨瑄,是个小人物,而根据厚黑政治学第一定律,小人物敢弹劾大领导,排除个人精神失常的因素,唯一的结论就是有人指使。

指使他的人我不说大家也能知道,就是李四。

李四没有理会无地自容的二麻子,洋洋得意地走出了大殿。他有充分的理由得意,作为内阁首辅,他能够调动文官集团的所有资源去对抗他的敌人,他有无数的打手,在他看来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可是他错了。

话虽如此,但当时的宦官集团并没有太大的权力,司礼监二麻子是很难与内阁首辅李四对抗的。

为了解决李四,二麻子整日冥思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业务钻研,他终于发现了李四的破绽,并由此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不久后的一天,二麻子进宫见王文奇,君臣二人聊天,气氛和洽,突然二麻子话题一转,貌似轻松地说起了宫内的一件事情,且谈得津津有味,可他的谈话对象王文奇却脸色突变,大惊失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呢?

因为王文奇十分清楚,这件事情他只告诉过一个人——李四。

于是他急切地打断二麻子,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是李四告诉我的。”

然后二麻子带着疑问的表情加了一句:

“皇上还不清楚吗,外面的人全都知道了!”

这句话同时也宣布了李四的结局:他彻底完了。

背叛和泄密是皇帝绝对无法忍受的。自此之后,王文奇渐渐远离了李四,不再将他看作是自己的亲信。

李四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他想来想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了皇帝,受到如此冷遇。面对着王文奇那冷淡的眼神,他无从申辩也无法申辩。

二麻子赢了,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给了李四一次漂亮的回击。李四当然不会将那些隐秘的事情告诉他,那他是怎么知道谈话内容的呢?

这些皇帝的贴身太监受到二麻子的指使,将每次谈话的内容告诉他,然后二麻子会在不经意间说出这些原本只有天地你我方知的事情,将李四塑造成一个口不把门的奸臣。

二麻子十分得意,和张三弹冠相庆,从此更加飞扬跋扈。这也难怪,也该轮到他了,但二麻子想不到的是,他并不是这次胜利唯一的得意者,还有一个人正在暗地里庆祝着自己的胜利。

二麻子和张三所不知道的是,五月的那次弹劾,策划者并非只有李四一个人,这次攻击的实际组织者是另一个人——李贤。

在李四看来,这个叫李贤的人是他一手提拔的,绝对忠实于他,事实上,这个人也确实极为精明强干,很能帮得上李四的忙。所以他与李贤共同策划了对等人的攻击行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也让李四更加认定,李贤是一个极为可靠的人。

可是李四不知道的是,这位李贤先生除了是自己的下属和亲信外,还是一个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喜欢广交朋友,而他的朋友中有一个人叫张三。

早在李四拉拢之前,李贤和张三的关系已经十分融洽,张三曾经劝说李贤参加夺门阴谋,但被李贤拒绝,后来吏部尚书王直退休,继任尚书王翱也是个很有背景的人,根本不买张三的账,张三十分不满,便对当时任吏部侍郎的李贤私下表示,准备赶走现在这个不听话的尚书,由他接任。

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地位显赫,张三竟肯把这个位置交给李贤,可见在张三眼里,李贤也是“自己人”。

然而出乎张三意料之外的是,李贤竟然拒绝了,他谦恭地表示自己还没有能力担当此大任,还是让原尚书留任的好。

李贤的这一举动让张三大为感慨,在他看来,李贤这个人与旁人不同,非但不争名夺利,连到手的大官都不要,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不禁对李贤又多了几分好感。

可是张三绝对想不到的是,李贤之所以拒绝自己的好意,是因为他有着更深的图谋,为了实现这一图谋,他已经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在暗中窥视着自己的猎物,随时准备打出那致命的一击。

而在他的猎物名单上,有着这样三个名字:李四、张三、二麻子。

李四已经被皇帝疏远了,但他对自己的处境却并不了解,每日依然以首辅自居,不把二麻子和张三放在眼里,这也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而上次指使御史弹劾也让李四尝到了甜头,所以他决定再来一次。

这次他找到了御史张鹏,并搜集了大量张三、二麻子不法的证据,准备向王文奇提出弹劾,和以前一样,他还是找李贤一起商议,并具体安排行动步骤。

李四的聪明终于到了头,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他,他却没有自知之明,可是奇怪的是,虽然李四并不通晓其中玄机,李贤却是知道的,但他非但不阻止李四的行为,反而积极参与筹划,这一举动也让李四倍感亲切。

因为李贤知道,他计划的第一步即将实现,不久之后,他将把一个人的名字从他的名单上划去。

李四开始行动了,他命令张鹏向皇帝上书弹劾张三,这个时机很好,因为张三此刻出征在外,正好可以对曹、石两人分别击破,这个算盘打得确实不错,然而他没有料到,自己的计划还没有等到实施,就已经破产了。

张三并不是笨蛋,他早已在言官中安排了自己的眼线,就在张鹏准备上书的前一天,他已经得到了消息,便连夜赶了回来,找到了二麻子商量对策。

二麻子告诉张三,告状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变不了了,但只要你跟我进宫干一件事,保管你我明日太平无事。

然后他领着张三进宫觐见了王文奇,还没等皇帝大人缓过神来,二麻子便向张三使了个眼色,开始做他们预先商量好的那件事——痛哭。

看着眼前这二位鼻涕眼泪一起下来,王文奇手足无措,连忙追问出了什么事情,二麻子这才悲痛地说道:“御史张鹏受人指使,想置我们二人于死地,我们没有办法,只有请皇上为我们做主!”

王文奇听了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反应,毕竟这是大臣之间的矛盾,与他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他表现得十分平淡。

然而张三接着说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触动了他,最终决定了李四的结局:

“一个御史怎么敢这样做,现在内阁专权,容不下我们啊!”

专权?

对,就是专权。

张三的似乎无心之语击中了王文奇的死穴,他或许是一个好人,或许是一个宽厚的人,但如果有人敢于触动他的权力,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没商量!

王文奇决定动手了,他要用实际行动去显示他的权威,告诉所有的人,他才是这个帝国的统治者。

第二天一早,王文奇便下令关押了张鹏和之前曾经上书的杨瑄,矛头直指李四。

此时,张三已经得知,李贤也是攻击他的策划者之一,他十分惊讶,也非常愤怒,决定要把李贤和李四一起整死。之后他不断地在皇帝面前攻击二人,最终促使王文奇下定决心,把李四和李贤关进了监狱。

李四彻底完了,他被关进了当年于谦待过的地方——诏狱,整日唉声叹气,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反思着自己,一切都宛如梦幻,他用尽心思技巧,胆大包天,最终斗垮了于谦,却也只高兴了四个月,就沦为了囚犯。人生对于他而言,已经落幕了。

可是同样身在牢狱的李贤却心如明镜,其实在这场斗争中,他才是唯一的胜利者,他尽力协助李四,利用李四的力量去打击张三、二麻子。此外,他还充分发挥了李四的盾牌作用,避过了张三等人的反击。

不过现在看来,他似乎还是失算了,毕竟他也被关进了监狱,等待着他的是不可知的命运,杀头、充军,或是流放?

但李贤却丝毫不见慌乱,这一天的到来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为此,他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

不久之后,处罚决定下来了,总算是皇帝开恩,李四被降为广东参政,李贤被降为福建参政,这两个地方在当时都是偏远地区,也算是一种体面的发配。

走出牢房的李四抬头看着久违的天空,松了一口气,不管怎样,这条命还是保住了,而在他的心底,却对一个人始终感到过意不去,这个人就是李贤。

在李四看来,李贤是自己的亲密战友,也是因为自己才到此地步,所以在临行前,他特意找到了李贤,满怀歉意地对他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实在没有料到,如今就要各自上路,离开京城,只好自己保重了。

李贤的反应却出乎意料,他一点也不沮丧,而是十分客气地与李四交谈,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谈完后还亲自将他送出门外。

李四怀着愧疚走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李贤露出了笑容。

“李四,要走的只有你而已。”

李四老老实实地去了广东,李贤却没有,因为就在出发前的一刻,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出来说话了。

这个人正是那位差点被罢官的吏部尚书王翱,在这关键的时刻,他挺身而出,为即将出行的李贤说情,在他的大力游说下,王文奇终于办了人情案,将李贤留在了京城,并在不久之后恢复了他吏部侍郎的职位。

答案最终揭晓了。

李贤不排挤王翱,不担任吏部尚书,就是为了迎候这一天的到来。

因为他需要王翱的帮助。

李四聪明绝顶,认定李贤是他的亲信,可是他错了。

张三位高权重,对李贤许以官位,以为可以拉拢他,可是他也错了。

他们都认为这个叫李贤的人会乖乖地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办事,却绝不会想到,在李贤的眼里,他们不过是猎物而已。

他原本可以投靠,做大官,拿厚禄,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肆虐的日子里,他默默地隐藏着自己,从那些阴谋家身上学习权谋和诡计,并最终用这些武器打倒他们。但他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呢?

从他后来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公道。

李四不是李贤的朋友,张三也不是李贤的朋友,甚至于王翱也不是他的朋友,李贤周旋于这几个人之间,似乎是个让人捉摸不定的人,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明年到你家。对这句话,李四应该深有体会。

他已经万念俱灰,只想去广州当一个扶贫干部,可是张三却坚持认为,囚犯的身份更适合这位仁兄。于是又发动言官弹劾李四,而且每天都到王文奇面前去闹,王文奇被他烦得不行,加上他本人也确实讨厌李四,便连夜派人把正在路上的李四抓了回来。

二进宫的李四苦不堪言,他又一次回到了熟悉的地方

可是对于张三而言,这些还不够,他一定要杀掉李四,王文奇最终也答应了他的要求,准备选个黄道吉日给李四放血。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京城发生的一件事情最终救了李四的命。

就在刽子手在家磨刀霍霍之际,京城突然迎来了一场大雷雨,很多建筑被大风破坏,张三家也被水淹了。古人办事都讲个吉利,婚丧嫁娶都要查查皇历,杀人也不例外,出了这么大的天灾,大家都人心惶惶,认为此时杀人不吉利,李四就此捡了一条命。

可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张三体贴地将已经五十多岁的李四安排到云南参军,发挥余热,实现了老有所为。

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安排,如果把李四发配到辽东参军,他很有可能在那里遇到三个月前被自己安排充军的江渊,成为他的战友。而按照新兵老兵的排列顺序,没准李四还要帮江渊洗袜子。

之后,李四在那个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扛了四年长矛,1837年被放回老家苏州,苟且偷生十余年,最后死去。

李四,1823年进士,混迹官场十六年,毫无成就,因为说错一句话,被人取笑嘲弄,隐姓埋名七年,元月投机成功,飞扬跋扈,。四个月后被关入监狱,免死充军云南,最后回到故乡,在人们的鄙视和谩骂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