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合纪:中国光伏的进化哲学与领先之道
- 王康鹏
- 2437字
- 2024-11-02 10:01:14
4.放弃加州伯克利大学深造
1988年夏天,高纪凡研究生毕业。在这个充满希冀与追求的年份,这位年轻人,也即将和前文提到的诸多未来商业精英们一道,展翅腾飞!
这一年,教育部成立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政策层面释放出积极鼓励高水平人才出国深造的信号。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当时顶尖人才最稳妥光明的选择,与高纪凡同为江苏人的施正荣,就在这年被公派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冥冥之中,岁月也许是有着宿命一般的安排,多年后,施正荣和高纪凡都先后成为光伏领军人物,而在故事的起点,他们的选择却截然不同。
高纪凡成绩优秀,他自然有资格出国留学。对这个得意门生钟爱有加的唐敖庆先生,更为他争取到了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读博的机会,这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艳羡不已的绝好机会。
加州伯克利大学(以下简称“伯克利”)(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位于美国加州湾区伯克利市,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伯克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及教学中心之一,工程及计算机、人文社科等专业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与旧金山南湾的斯坦福大学共同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
数学大师陈省身在伯克利建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等人在此领导曼哈顿计划,制造出了人类第一枚原子弹、氢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在此发明了回旋加速器,并建立了美国顶级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西博格(Glenn Theodore Seaborg)等人在此发现了十六种化学元素,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其中第97号元素“锫(Berkelium)”即是以“伯克利(Berkeley)”命名。
此外,伯克利为南湾的硅谷培养了大量人才,包括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与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合伙创立苹果公司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phen Gary Wozniak),特斯拉(Tesla)创始人之一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等等。大文豪杰克·伦敦(Jack London)、张爱玲、国学大师赵元任均曾在此求学或工作。
这样的知名学府,对年轻的读书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在每一个时代,总会有大多数人随波逐流,少数人独辟蹊径。明眼人都知道,后者比前者多了一种东西,那就是对未来的判断。站在1988年时光之岸上的高纪凡,看到的是另外一种可能。
“我不想去伯克利留学,我要去创业做企业。”当直面导师嗫嚅着说出这句话时,高纪凡已经做好了迎接唐教授失望的眼神和劈头盖脸一顿批评的心理准备!
或许是“得意门生”的这个选择太过于出乎意料,唐教授听完后没有吭气。沉默了几分钟后,唐教授缓缓地问道:“这段时间你去哪里了?”
高纪凡说:“这段时间写论文,空闲时间我和两个同学去南方走了一通。”
听完这话,唐教授明白了,学生是被北渐的南风吹到了。
“你要想清楚啊,你一旦离开学校这个体系,是不可能再回来了。”,唐教授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样吧,你回去想3天,思考清楚,3天后再来找我。”
很显然,唐教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头脑发热做出了决定。毕竟,创业做企业和搞量子化学差别太大了,一个是在象牙塔搞理论研究,一个是到社会大潮中去冒险,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高纪凡回去想了3天,和周围的同学做了交流,最后还是觉得搞企业带劲,南方之行让他对做企业的向往异常强烈。面对时代风潮,高纪凡强烈地感觉到,这个时代不缺一个科学家,更缺一个创新型的企业家,正牌名校、研究生毕业去创业的太少了,去做企业家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更符合时代的潮流!
“想了以后,还是想干!”当再次推开导师家门的时候,高纪凡的内心已经很坚定了。
唐教授没有责备他,只讲了三句话:
“你想清楚了,这条路没人带你的,你在学校里面我可以带你。”
“一旦决定,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将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挑战,一定要坚持不懈走下去。”
“你和你的家人有没有说?你回去要跟他们讲一讲。”
在高纪凡眼中,唐教授是泰山北斗般受人景仰的大师,这三句话让他备受感动。话语中既有导师对爱徒的呵护,又有长辈对晚辈的关怀,更有犹如父爱般的鼓励和期许。尤其是那句“将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挑战,一定要坚持不懈走下去”让高纪凡记忆深刻,这是导师自己的人生铭语,是经过大风大浪之后对生命的感悟。在往后的商海浮沉中,每当遇到难以克服的大风大浪想要放弃时,高纪凡想到的总是导师这句话。
“他对我的影响很大,对我很好,就像父亲。”多年之后,在讲起这段往事时,高纪凡依然对唐教授心怀感念。
高纪凡和同班的22位同学,成了唐教授的关门弟子。在教完这届学生之后,唐教授就受命前往北京,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任主任,再后来任第七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1990年11月,唐教授当选为中国化学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理事长。2008年7月15日11时15分,唐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无论是为师育人,还是学术研究,唐敖庆先生都堪称一代大师。唐敖庆先生曾先后5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还获得了陈嘉庚化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殊荣。唐敖庆先生的开创性研究,奠基了中国理论化学的基础框架,成为中国理论化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石。
受唐敖庆先生指点的学生,也大多成名成家、成就斐然。其中不仅有高纪凡这样的成功企业家,更有多人成为学术界名人。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唐敖庆先生的八大弟子。
1963年,教育部委托唐敖庆在长春办一个结构化学领域的物质结构讨论班,找了全国比较有前途的一些青年教师参加,共8个人。这8人中,出了五个院士、两个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科学院院士的江元生,1991年当选科学院院士的张乾二,1991年当选科学院院士的孙家钟,1999年当选科学院院士的刘若庄,山东大学校长邓从豪(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鄢国森。
2009年7月13日,在唐敖庆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其辉煌业绩,纪念大师德厚流光的一生,吉林大学将中心校区一栋楼命名为“唐敖庆楼”,并在楼前铸造起一座先生塑像。2020年11月18日,在“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由何梁何利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吉林大学联合主办的“唐敖庆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