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街之治,水务局有难言之痛?

2010年5月7日凌晨,暴雨所导致的全城水浸引发公众对广州治水效果的质疑。广州市水务局表示,“我们之前整治过的黑点这次比其他地方还要好,就不能说我们花了钱没有效果”,“水浸点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水浸点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说法颇值得玩味。据媒体报道,2009—2010年,广州安排9亿元整治中心城区228个较严重的水浸街点,其中176个工程项目已完工。然而一场暴雨过后,广州水浸点一下子新增了89个,若按水务局的说法,水浸点的“动态变化”将导致这边厢整治完工一部分,那边厢新的水浸点就出现了,如此循环往复,水浸点整治岂不成了“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游戏,永远整治不好了?如果治好一处水浸黑点的代价是新增周边一堆水浸黑点,那么,我们是该孤立评价这一处的整治效果呢,还是该通盘反思整个整治过程中的问题?

广州市水务局领导一个多月前才刚刚表态:目前,广州用防大江大河洪灾的决心在防水浸街问题,相关工作“今年绝对比往年要好”——说这话的时候,水务局肯定没想到整治后的广州会新增那么多的水浸黑点吧,整整抵消了一半的整治项目啊!当然,我相信,水务局领导说这话的时候,是有足够的底气的,毕竟再怎么说,那可是投入9亿元之巨的治理工程啊!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水浸治理越治越严重呢?

我觉得,将水浸街整治不力的责任完全推给水务局是有失公允的。据报道,水务局最近的一次检查发现,破坏排水设施的工地多达46处,有的工地私自迁移、改动、占用甚至毁坏排水设施,有的工地往排水设施里偷排泥沙、废料。遗憾的是,尽管市水务局领导早就注意到了工地违规施工可能就是水浸街的元凶,并称“工地偷排犹如给排水系统‘打毒针’,一个地方‘中毒’就影响一大片”,但还是没来得及在暴雨来临之前将这些“毒针”拔掉。

不过,话说回来,那些违规的施工单位可不是容易捏的“软柿子”,岂是水务局说拔掉就拔掉的?要不怎么迄今都不见水务局雷厉风行的“拔毒针”行动?BRT施工的时候,那施工单位的泥头车司机可是连交警都敢打的,区区水务局,会被放在眼里吗?

如此说来,在整治水浸街的行动中,水务局可能当了冤大头了。不过,它又不大甘心,所以才会向媒体诉苦,说水浸街的元凶是工地违规施工——这话多半应该是说给领导听的。相信这背后的故事,是比地下排水管道更为复杂更说不清的迷宫吧。

(2010/05/11《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