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导诲谆心自明,文献如海觅真经。
生态服务评估路,步步为营博士成。
实乃论研究方法者众,譬如碳排放、能值及污染排放等,皆属方法之范畴,而生态系统服务则为其内容之要。
“生态系统服务之评估若何?”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亦属方法之列。然能值之法,可评生态系统服务,此二者非并列之关系。盖碳排放亦生态系统服务中之负面者。污染排放亦然,能值尚可量化之。故其间关系,须子细梳理。此四者,或为研究之对象,或为方法,然乎?今欲论何事?”
“予今得此框架,导师命自学之,然思路未明,不知从何学起。”
“吾以为,尔宜先览文献,明茄子土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之研究对象。其模式如何?推广何处?具体操作若何?可绘一示意图。”导师与雍葭共理思路,言环境管理之道,首在评估,次解机制,终在优化。故雍葭评估时,无论用能值、碳排放、污染排放,皆须有参照。譬如茄子复合种植,较单一种植,是否减排更多?或增产更多?
“昔日温江之地,原为单作,今变为茄子复合种植,其优势何在?减排乎?增产乎?”导师建议雍葭从此入手,搜罗数据与素材,评估复合种植之优势,即环境效益或增产效益。能值、生态系统服务、碳排放等,皆为评估之指标或方法。今研究对象由单一种植变为茄子复合种植,雍葭当观其能值、碳排放、生态系统服务及环境绩效之变。选多案例或已实施之复合种植,评估其效益,此乃雍葭首务。次则解析机制,探究肥料减少如何导致碳排放减少,或产量增加等。
“其指标变化背后之机制如何?”雍葭问。
“尔或可从物质循环、模型等方面入手。”如作物生产模型、蓄水模型等。导师建议雍葭多学习此类方法或物质之知识。
“碳、氮、磷之变化,此即雍葭之机制体系。”
“第三步,吾等设想在中国何地实施此茄子复合种植能获何效益?”通过雍葭之机制体系,进行模拟,便可构建博士论文。
“然也,此乃吾之见,尚须与博导共商。”
“吾欲寻土豆茄子之模型,当搜何名?”
“此类模型繁多,各有侧重。有从物质流者,有从作物生长模型者,亦有从碳排放模型者。”
“具体名为何?吾未尝涉猎模型。”
导师建议雍葭先寻博士论文,研究作物生长机制或产出机制之评估。逐步深入,阅文献后,皆为方法论与应用之学。雍葭或用A模型或B模型,只要阐明其理,皆可行。每种模型与方法皆有优劣,选最适合者用之。雍葭当前当集中评估其效率,构建评估体系,再观硕博论文及sm等文献,以资借鉴。
“评估之体系如何?”
“汝之论文论茄子带状复合种植乎?”此必然需解析此技术之优劣,必有评估之准则或框架,以证其好坏。小导师择不同如雍葭所言,例如化肥投入、生态系统服务之供给、碳排放、能值等。雍葭需寻权威SCI论文,观其如何构建此等评估,而后参酌之。于己之系统,雍葭或可添新指标,如考虑能值而未及碳排放,以符复合特征,为创新之处。先从此步着手。
“先为评估。”
“博导及课题组于评估已有诸多研究,虽集中于能值,然汝可拓展之。观彼系统,不同技术应用后,投入与产出之变化如何,优劣何在。茄子带状复合种植亦为一技术,如能源回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此与猕猴桃种植相似否?”
“猕猴桃种植乃种植模式之一,今汝技术已变。”
“吾建议,汝需对比传统与新技术之差异,技术机制为何,如何推广。此三问,汝需答之。”
“尺度之选,宜如何?”
“纯管理运营,愈大愈佳。最后可推至全国,须考虑土壤、气候、供水等自然条件。若全国推行此技术,不同情境下减排量如何,此为大框架。然此乃吾个人之见。”
“博导命吾寻数据,然吾对此等方法尚不熟。”
小导师谓雍葭,可先学他人如何评估,方法多样,各有优劣,侧重不同。雍葭不必过于纠结,如依博导做能值亦可。关于种植调整之文献众多,如《nature food》杂志即有相关内容。雍葭可在wos上搜“crop”、“environment impact”等关键词,集中研究,观他人如何操作。如某文优化循环作物系统,雍葭可将此循环想象为自身研究对象,学习其不同情境之设置方法。
“情境之设,或涉汝最后之步骤。”
“土豆茄子之情境设,当如何?”
“如已在四川推广,可否推至云南?在云南何处推广?何条件下推广?”
设此情状,诚然。乃言余从此空间推之,何处可广其技,如茄子复合种植之术,其间岂无优化之余地乎?此皆情景设定,稍涉主观。然须有据,彼文所论,或亦相似,如彼Africa之事,言改变产出之术、模式,是耶?观之,彼如何为之,可见矣。
“师,若先观中文,余觉前期阅英文,月余或不得数篇。”
“汝不必尽读其文,读后只须略作图示,简也,示其步骤何如,不必句句细读,无益于汝。其结果或成或败,与汝无涉,汝不必究之。惟须明其初、次、终三步何如。”
“观其行也。”
“评之时,其纳入何指标体系,用何法以致此,足矣。”
“即整理其法耶?”
“可试搜文献以评之否?”
“吾先搜之,未知何者合于汝。”
“吾搜得土豆茄子、能值之论,甚详也。”
“汝不必搜之过细。”
“先搜硕博论文可也。”
“农业产业景观优化,种植结构优化,基于水足迹。水足迹者,亦种植技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之术。然观之,须视其与环境相关者,如中国农大博士论文。观之,则看其技术路线图与主要研究内容。”
“汝不必尽读其文,惟观其法若佳,与博导议之,然后学之。初不必尽学,法多矣。”
“吾亦不知用何法。”
“汝未知者,因观之少,未明研究范式耳。”
“研究范式”,即思考之道,着手之方,此无碍也。再遇问题,观之可解。
“然又观何物,吾复有疑问。”
“即种植业优化,环境影响、绩效评估。若选优化之道,如基于水资源利用者,亦有硕士论文可参考。若雍葭欲考茄子带状复合种植之水资源,可参其法。”
“明乎?汝原硕士之研究何如?”
“实验也,材料之研究。”
“汝论文之道,当知之,毕业论文必已作之。”
“此则全为宏观模型,与吾前所习异也。”
“理同,如技术路线图,得材料后欲改进之,汝所言岂非材料之改进乎?”
雍葭欲以茄子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基,对现行材料加以改进。原材料之功能,或在于其耐用性、能效及节水等特性。雍葭拟通过测试,评估其使用次数、电能消耗、水资源利用及碳排放等指标,以期提升可持续性。譬如,原材料使用十次即损,而改进后可耐用万次,且能显著节约电能与水资源,减少碳排放。雍葭需核算成本效益,分析投资与回报,如投入百元,是否能通过增加使用次数或节水减排来补偿成本。
此技术之评估需建立综合框架,包含使用次数、资源消耗及碳排放等指标。雍葭应深入学习方法学,如碳排放涉及化肥投入、秸秆燃烧及甲烷排放等;水资源亦有其特定核算方法。在明确方法学后,雍葭应构建评估体系,比较改进前后的优劣。
同时,雍葭应探讨材料耐用性增强的内在机制,如分子结构等。通过系统分析,雍葭可将此技术推向市场,并评估其应用潜力及节水减排效果。
雍葭在阅读文献时,应关注现实与理论意义。例如,我国茄子需求大,依赖进口导致环境问题,改进种植技术具有现实意义。此外,雍葭应借鉴前人研究,综合评估水资源、减碳及产量提升等多方面,以构建全面评价体系。阅读时,雍葭应先筛选高质量文献,重点关注近十年研究,尤其是来自名校的成果,以便更有效地获取知识与灵感。
“尔虽择选,然非尽善尽美。我言众目睽睽,须有侧重。此事待尔略知一二,再共商榷,可否?然,譬如首年当为何事,次年又当何为,逐年规划,步步为营,以致博士之位。”
小导师之言甚明,思维亦极清晰。其才德兼备,且愿诲人不倦,实属难得。老呼昂诫雍葭勿视其为师兄,盖师兄已成师长矣。其间有一言,教授尤为嘉许:“雍葭观之甚少,思之过多。”勿急于求成,非数年之阅读优秀论文、期刊,难以有成。当静心阅读,累积基础,每有所得,必有所进。如此四五年,方得入门。然亦有佳音,雍葭已似博士生,入门矣。有诗记云:
层层文献叠如山,字字珠玑悟道间。
葭影摇风思不绝,青椒教诲意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