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大蒙特利尔海勃实验室的心理学家,进行了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被试者一人在一个单独的房间,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限制他们的视觉;用单调的声音,限制他们的听觉;在他们的手臂上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来限制他们的触觉。几个小时后,他们就开始感到恐慌,产生幻觉。连续三四天后,他们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并急切要求停止实验。实验停止数日后,他们才慢慢恢复正常。

感觉剥夺效应
是呵护还是剥夺呢?

通过一系列实验,心理学家发现:只有通过感官的感知,人们才能获取外界的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肢体的协作、心智的成熟、大脑的发育都是建立在感知外界环境,并与之互动的基础上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武汉大学演讲。演讲开始,只见他带着一只大公鸡走上讲台,下面的听众都愣住了,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陶行知先生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公鸡扑腾着翅膀,就是不吃。他接着用力掰开大公鸡的喙,把米硬往里面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最后,陶行知先生理了理大公鸡的翎毛,把它放在桌子上,自己往后退了几步,站到一旁。不一会儿,大公鸡无视师生,在众目睽睽下啄起米来。

这时候,陶行知先生开始了他的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会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很多时候,你的爸爸妈妈就如陶行知先生展示的那样,用自己的感受替代你的感受,用自己的想法替代你的想法,恨不得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全塞给你,恨不得把自己认为有害的东西全帮你屏蔽掉。他们呵护你、保护你,为你遮风挡雨,为你解决一切困难,为你营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其实,对于你来说,这既是爱,也是一种剥夺。生活与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儿,爸爸妈妈永远无法代替你经历你的人生。你应该自己去品尝生活的滋味,这才是最好的成长方法。

这个脏,不要碰;那个苦,不要吃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还遭遇过哪些类似“这个脏,不要碰;那个苦,不要吃”的“感觉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