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体例和简写

书中一些技术性问题,在此稍作说明。

维吉尔的名字,英文中或写作Virgil,或写作Vergil。在征引文献时,因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偏好,无法统一,读者需留意。总体感觉,Virgil这种拼法更流行。专业学者有时爱用Vergil,因维吉尔名字的拉丁文拼法为Vergilius。

本书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免除翻检之苦。我在脚注中注明文献出处时,尽量简明,只写出主标题、出版社和出版年代,略去副标题和出版地等信息。更完备的版本信息请见书后的参考文献。如果是大学出版社,我尽量采用简写形式,比如Yale UP代表Yale University Press。以一章为一个单位,一章之内多次引用的书或论文,首次引用之后,一律采用简化形式。下一章若再引同一本书,则首次引用时依然列出简明的书目信息。如果一两段之内,不间断引用同一文献,则会在正文中随文加注,以节省空间。古典学研究的西文期刊,有固定缩写。比如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会简写成AJP。但考虑到读者未必都熟悉这些行规,所以我引用期刊文章时,都将期刊全名写出,以免读者疑惑。

维吉尔诗歌的拉丁原文,我采用R. A. B. Mynors编辑的“牛津古典丛书”(Oxford Classical Text)的校勘本:P. Vergili Maronis Oper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在引用维吉尔诗时,中译文都是我自己试译的。我从未写过诗,缺少诗才,翻译时主要追求忠实、准确,再有就是语言避免过于现代。比如,断不会出现“女士们”“先生们”这样带有布尔乔亚气息的词汇,而尽量选用相对朴素的用词。所以,译文谈不上有任何文采,能够用来支持书中的分析就足够了。另外,我的译文与原文行数保持一致,主要为了体现形式上的忠实,而且这样的约束也可限制译者在语言上过度追求繁复。

古典作家著作中零星提到维吉尔的段落,我引用原文时,尽量使用近年出版的文献资料汇编,比如耶鲁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The Virgilian Tradition: The First Fifteen Hundred Years,而不去引用这些作家的现代校勘本。

本书引用较多的是维吉尔史诗一些有名的注释本。比如4世纪赛维乌斯(Servius)的《维吉尔诗诂训传》,我使用19世纪学者Georg Thilo和Hermann Hagen编辑的三卷本,在注释中简写为“《诂训传》Thilo-Hagen版”,以避免反复使用拉丁文标题。现代注本中,比如Pease的卷四注释,就简称为“皮斯:《卷四集注》”。牛津学者奥斯丁(R. G. Austin)出版过四部单卷注释本,我一律简称为:奥斯丁:《卷一注》/《卷二注》/《卷四注》/《卷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