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老人的社会孤立

只因我是一名独自生活的高龄女性,所以逢人便会被问到:“你一定很孤独吧?”这已经成为他们同我打招呼的一种方式。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我才写下了《一个人的老后》,为的是告诉他们“不劳您费心”。如果是一位高龄男性一个人生活的话,问候语除了“你一定很孤独吧?”之外,恐怕还会再加上一句“你的生活一定很不方便吧?”幸运的是,都筑响一先生的《独居老人风格》(筑摩书房,2013年)一书,让我了解到不受家人拘束的老年人们如何自由地过着独居生活。所以,我们是时候抛弃“一个人=孤独”这种武断的想法了。

话说回来,独居老人真的孤独吗?

社会学者河合克义先生早在20多年前就预测将来单身老人会成为社会问题,所以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他在《大城市的独居老人与社会孤立》(法律文化社,2009年)这部著作中,进行了一项“恐怖”的调查。

2004年,他对居住在东京都港区的约1000名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回答“有在世的子女”的人占49.3%,不到半数;回答“没有”的人占44.7%;没有做出回答的人有6.0%。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少子化的关系。回答“最多生2个孩子”的人占73.2%,与回答“最多生3个”的人加在一起的比例为91.9%。现在的老年人经历了“人口转变期”人口转变期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期。,他们正是实现了“最多生2个”孩子这一目标的少子化时代的父母。

如果超老龄化现象持续发酵的话,那么年龄已经80、90岁的人的孩子,也将面临老龄化的问题。子女先于父母离世的事已经屡见不鲜。我们称之为“高龄逆缘”。

据二战后不久的“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家庭依照一定的轨迹形成、发展、分裂出新的家庭,直至母家庭消亡的全过程。显示,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50岁。最小的孩子尚未成年,父母就离世了。在超老龄社会中,若想自己高龄时子女还活着,就必须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生下第3个或第4个孩子才行,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体力上,这都是不被允许的。少子化是“少生优育”时代的产物,抚养一个孩子直至成年的成本在显著增加。

事实上,我很在意“没有回答”的那6.0%的人群。这个比例并不低。有没有孩子?孩子是否在世?明明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他们却刻意避而不答。河合先生推测其中很有可能包含了膝下无子的人。“没有孩子”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光彩的,因此不想问答这样的问卷调查也无可厚非。除了这个原因,我认为离婚率的增加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像电影《入殓师》中呈现的那样,父亲在孩子尚且年幼的时候就有了外遇而离家出走,与原来的家人断绝了关系。那么,日后即使与成年的孩子偶然相遇,也会因为关系淡薄而形同陌路吧。社会学家有责任根据这样的数字,推测其背后隐藏着的种种故事。

作答的老人,是兄弟姐妹众多的“多子社会”的产物。他们就算独居也并不孤独,如果子女还在世,可以与子女家来往;若没有子女,也可以与在世的兄弟姐妹走动。这个年代的人的父母,给他们留下了兄弟姐妹这一资源。但是下一辈的人,本身就属于少子化的一代。兄弟姐妹少的话便无法互相帮助,而且他们的孩子是很少有七大姑八大姨和表亲堂亲的。

河合先生还做了另一项“可怕”的调查。

都说单身老人是社会孤立的,真的如此吗?由于衡量社会孤立没有固定的尺度,所以河合先生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正月头三天你是一个人过的吗?”在2006年的这一调查中,居住在横滨市鹤见区的3848名老人给出了回答。

正月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但对于单身者来说却十分煎熬。有家人的人都会与自己的家人共度,所以如果正月头三天不与任何人见面、一直独自度过的话,可以说是社会孤立的表现吧。虽然最近便利店在元旦期间也营业,但是在便利店里就算不开口也可以买东西,这无法被算在“与人见面”的范围内。针对河合先生的上述提问,在65岁至74岁的独居男性中,居然有61.7%的人回答“是一个人度过的”。而女性作答者中只有26.5%的人回答“是一个人过的”,不及男性的一半。男性的社会孤立程度之高可见一斑。这个比例到了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反而有所下降,为46.8%。这或许是因为65岁至74岁的独居男性的不结婚和离婚比例在日渐增加,而75岁以上老人的结婚率较高,就算是独居,也有分开住的家人,至少正月是一起度过的。反观75岁以上的女性,回答“一个人过的”的比例却反而上升了,为32%。这说明年龄越大丧偶的比例也会越高。我们可以推测,在这个年龄段孑然一身的独居女性,因家人皆已离世而被单独留在世间。回答“不是一个人度过的”的人,大多是与子女和孙子女一起过的正月。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与女性相比,男性与子女和孙子女一同度过正月的比例较低,这是因为正如预测的那样,他们要么没有子女和孙子女,要么已经与其断绝关系了。

另一方面,从相对贫困率来看,独居女性半数以上为贫困者(所谓的相对贫困率,是指低于平均收入一半的人的比例,该比例显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与独居女性相比,独居男性的贫困率较低,可见女性比男性贫困。樋口惠子女士造了一个词——BB-贫困奶奶BB是日文“贫困奶奶”的罗马音的首字母。,揭示出女性的贫困是伴随终生的。年轻时即已贫困的女性,上了年纪后只会更贫困。例如在依靠生活补助金生活的人中,老年人占了39%(2011年),其中多半都是单身。或许跟家人住在一起可以解决贫困问题,但事实上,不贫困的是丈夫和子女,并非女性自己。一旦离开了家庭,女性转眼间就会沦为贫困阶层。因此,依靠生活补助金生活的人的比例之所以高,是由于高龄贫困阶层,尤其是女性的“贡献”。如果想降低这一比例,就必须采取措施使女性不陷入贫困,但是现实中年轻女性的贫困人口正在不断增加。贫困的年轻人,不久将会变成贫困的老人……政治家们知道这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