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疾病预防

第一节 洪涝灾害期间的溺水和触电预防

暴雨降临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可以选择居家或在单位停留,待雨势减缓或雨停后,再进行户外活动。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应避免涉水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溺水或触电。

一、做好防水准备,科学应对电线断落

1.暴雨、洪灾发生时,电可能是无形杀手,尽量不要出门,如果必须出门,并可能涉水的话,一定要小心,并做好防水、绝缘准备,比如穿上雨靴。蹚水时,随时观察所通过路段有无带电设备淹没于水中。

2.如果你正好路过断落电线的路段,该怎么做才能脱离危险?①如果你与断落电线的距离大于8米,应在周围做好醒目标志,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当地供电公司到现场处理。②如果你与断落电线的距离小于8米,这时你可能会产生脚麻的感觉,此时不要慌张,更不能跑。当带电电线断落在地面上时,距离断落地点越近,电压越高;距离断落地点越远,电压越低。当你双脚并立,站在地上时,双脚电压等级基本一致,危险性不大。一旦开始跨步,随着双脚落点不同,电压也不同。这样一高一低,就产生了电位差,电流就会进入人体。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背向电线断落点,单腿跳跃,跳至8米以外,避开跨步电压,然后及时打电话通知供电公司,进行紧急处理。

二、安全施救,防止漏电,避开电线杆

1.一旦发现有人在水中触电倒地,千万不要靠近搀扶。必须在采取应急措施后,才能对触电者进行抢救,否则不但救不了别人,而且还会导致自身触电。

2.电动车被水泡过之后,尽量不要骑,不要挪动,防止漏电,等它彻底晾干。

3.在户外行走时,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线。远离电力设施,如电线、配电箱、变压器、高压电塔等,更不要在架空变压器下避雨。不要触摸电力线附近的树木。

第二节 从生活习惯预防洪涝灾害后疾病

一、合理饮食,预防洪涝灾害后胃肠疾病

洪涝灾害后容易出现胃肠疾病。罗振湘在《治痢南针》中提出:“痢疾者……其传染迅速者,尝至有一人患病,传染一家,一家患病,传染一乡一邑……传染迅速者,多由天时不正,并地下污秽之气感于人身,郁结不解,变生此病。西医谓之细菌,国医谓之戾气,其实细菌之发生皆因于戾气。”可见,水患后由于卫生条件骤降,导致食水大量污染,细菌等病原体大量滋生,从而导致一系列胃肠疾病。合理饮食,预防洪涝灾害后胃肠疾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牢记“三不要”

①不要吃腐败变质食物(暑季食物容易变质霉变,霉变常见感染禾谷镰刀菌)。②不要吃水淹死的家禽、家畜(对洪水淹没过的食品,如糕点、饮料、汽水、啤酒等,要严格按食品卫生要求处理,严防食物中毒和疾病流行)。③不要喝生水(如有条件,可进行饮用水的消毒,或钻打深水井)。

2.听从“四建议”

①建议适当食用生蒜瓣,每日2~3次,每次1~3瓣,或将大蒜瓣放入菜食之中食用。②建议适当食用花椒,每日2次,每次0.5g(约20粒),可煮水或开水泡服,可预防传染病及肠道寄生虫。③建议适当食用马齿苋、绿豆,可煎汤饮用,对防止感染有一定作用。④建议痢疾患者适当禁食,待病情稳定后,予清淡饮食为宜,忌食油腻荤腥之品。

二、洪灾后皮肤病的预防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对抗洪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在抗灾过程中,常有皮肤外伤,破坏了“防线”的完整性,造成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丹毒、蜂窝织炎和以手、足、口部皮疹为主要表现的手足口病。洪灾过后,气温和湿度都较高,极易发生足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趾缝间、腹股沟等皮肤褶皱不易保持干燥的地方,会造成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染。对于洪灾后常见的皮肤病,预防重于治疗。

洪涝灾害后皮肤病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经历过洪水浸泡后,应使用干净的水源清洗皮肤,并保持干燥。

2.已经出现的破溃伤口,应保持局部清洁,有条件的尽快开展覆盖可疑病原菌的抗感染治疗。

3.对于因过敏产生的皮肤病,应尽快脱离过敏原的直接接触,这是最佳选择。

4.若出现传染性的皮肤病(如脓疱疮等),应有意识隔离患病者与未病的家属,同时消毒相关衣物、床铺等。

5.及时驱蚊虫,防止蚊虫类叮咬引发的皮炎,可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虫的物资,喷洒灭虫剂杀灭室外蚊虫,室内灭蚊则应采用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等对人体影响较小的驱蚊剂。此外,清除居住点周边的积水,可遏制蚊虫幼虫的生长。

三、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等传染病的预防

1.血吸虫病的预防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主要病变为在肝脏与结肠内由虫卵囤积而引起的肉芽肿。人体一般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血吸虫幼虫)的疫水而感染,而作为中间宿主的钉螺,在血吸虫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洪涝灾害使人群接触疫水机会增多,急性血吸虫感染风险提升。同时,钉螺扩散范围与程度增加,进而导致血吸虫病疫情的反复与回升。

洪涝灾害时,血吸虫病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减少或避免接触疫水,使用手套、胶靴等个人防护器材,接触疫水频繁的重点人群,应指导其使用防护油、防蚴灵等防护药品,以降低血吸虫的感染率。②生活用水、饮用水需格外注意卫生,消毒灭螺后方可使用。③加强人、畜粪便管理,转移家畜,建立临时厕所,并搭棚加盖,防止雨水冲洗外溢,预防污染。④相关部门需全面监控灾前灾后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持续做好查灭螺工作,特别是一些往年检获感染性钉螺的环境。

2.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鼠类,由洪涝灾害导致的鼠群迁徙,会增加受灾地区及周边地区疾病流行的风险。因此,灾后当地政府及卫生部门应及时展开大规模灭鼠行动,捕杀的鼠类应焚烧或深埋。同时,也可以组织受灾群众集体接种出血热疫苗。

个人应注意保持卫生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在地铺或较矮的床铺、草铺上休息,以降低人鼠接触的概率;妥善保存粮食、食品,不要食用包装破损的食物。出血热病毒对热敏感,通过加热饮用水、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

第三节 从食疗预防洪涝灾害后疾病

一、从食疗预防中暑

洪涝灾害多为暑天,雨止天晴后,高温高湿,很容易出现中暑,通过以下食疗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1.紫苏汁(《调疾饮食辩》)

材料:紫苏、木瓜、厚朴。

做法:三味药泡水,代茶饮。

功效: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

2.生姜粥(《调疾饮食辩》)

材料:生姜、糯米。

做法:用糯米100g,生姜5~6片,捣烂,共入砂锅内,水500mL,煮至米熟,入连须葱数茎,再煮稠,加米醋二三匕。趁热服用,温覆取汗。

功效:主散表寒,又主胃寒吐逆,上气干呕,治感冒风寒,暑湿头痛、骨痛,四时疫气流行初起。

3.薄荷汁(《调疾饮食辩》)

材料:薄荷。

做法:薄荷挤汁,或热水泡开,代茶饮。

功效:发汗解暑热。

4.绿豆粥(《调疾饮食辩》)

材料:绿豆。

做法:绿豆煮水,饮用。

功效:主解热毒,止烦渴。凡病稍近热者,无不宜之。平人暑月常食此粥,亦极佳。

二、从食疗预防皮肤病

洪灾发生时,空气湿度较高,外湿引动内湿,加之不能维持皮肤干燥清洁,蚊虫叮咬,皮损破溃等,造成皮肤湿疹、瘙痒等症状,因而通过温中化湿、清热利湿,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或作为辅助治疗。

1.薏米绿豆百合汤

材料:薏苡仁50g,绿豆25g,鲜百合100g,白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去内膜,加盐轻捏,洗净以去苦味。薏苡仁、绿豆加水,煮至半熟,加百合,文火焖至熟烂,加糖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消渴利尿。用以治疗湿疹、风疹。

2.薏米赤豆汤

材料:薏苡仁、赤小豆各30g,冰糖适量。

做法:将薏苡仁、赤小豆加适量水,煮烂,加适量糖。

功效:清热、利水、除湿。适用于湿疹、皮肤过敏性瘙痒。

3.马齿苋粥

材料:马齿苋100~120g,大米适量。

做法:马齿苋洗净切段,加入大米、清水适量,煮成稀粥,适当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清利肝经湿热。

4.冬瓜薏苡绿豆汤

材料:冬瓜(连皮)适量,绿豆100g,生薏苡仁30g。

做法:以上食材加糖,共同煮熟即可。

功效:清暑化湿。可用于洪水退后,气温升高导致的湿热性皮肤病。

第四节 针灸推拿预防洪涝灾害后疾病

经历洪涝灾害后,人体由于感受邪气、毒虫侵袭、正气虚损等因素,容易出现相关疾病,给受灾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中医诊疗注重见微知著、既病防变,中医药特色疗法如针灸、导引和推拿,在灾后疾病的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一、艾灸预防

艾灸疗法借助灸火的热力和药物作用,发挥温阳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用于洪涝灾害后虚损性疾病的预防,如虚寒性呕吐、泄泻或正气不足诸虚损证。

1.预防原则

预防原则为温通经络,扶助阳气。

2.操作方法

以艾条灸为例,将艾条一端点燃,悬于腧穴或患处一定高度上,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或将点燃的艾条隔数层布或绵纸,实按在穴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

3.推荐穴位

第一个推荐穴位为足三里。①定位: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②功效: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③应用:消化不良、虚劳羸瘦等。

第二个推荐穴位为气海。①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②功效: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③应用:脏器虚惫、真气不足、肌体羸瘦、四肢力弱、神经衰弱等。

二、针刺预防

针刺的意义在于“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针灸治疗可通过外调经络,内治脏腑,发挥其独特优势。

1.咳喘类疾病

洪涝灾害后人体易感受外邪,风邪夹寒夹湿,壅遏卫阳,肺气宣降不利而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1)预防原则 宣肺祛邪止咳。

(2)操作方法 毫针针刺,以手太阳、手阳明经为主。

(3)推荐穴位 第一个推荐穴位为肺俞。①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②功效:调补肺气,补虚清热。③应用: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第二个推荐穴位为合谷。①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②功效:疏风散表,宣通气血。③应用:发热、喘咳及头面类疾病等。

2.吐泻类疾病

洪涝灾害后人体易感受湿邪,脾阳被困,胃纳失调,气机升降失调,而出现呕吐、泄泻等症状。

(1)预防原则 运脾化湿和胃。

(2)操作方法 毫针针刺,以胃和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3)推荐穴位 第一个推荐穴位为中脘。①定位: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②功效:理气和胃,调理肠腑。③应用:腹痛、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第二个推荐穴位为天枢。①定位: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②功效:理气止痛,活血散瘀。③应用: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3.痛痹类疾病

洪涝灾害后人体易感受风寒湿邪,多邪夹杂,痹阻经脉而出现肢体疼痛、运动不利等症状。

(1)预防原则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2)操作方法 毫针针刺,以疼痛局部为主。

(3)推荐穴位 第一个推荐穴位为血海。①定位: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②功效:活血祛风,行血化瘀。③应用:膝关节疼痛,月经不调等妇科等疾病。第二个推荐穴位为阴陵泉。①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②功效:健脾利水,通利三焦。③应用:下肢疼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

三、导引预防

中医导引具有扶正祛邪、培护元气、行气活血、疏通经脉、舒筋通络的作用,从而调节人体阴阳,实现保养摄生的愿景。对洪涝灾害后可能出现疾病的预防,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1.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拳法,在国内外备受欢迎。其在拳术上讲究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具有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阖有序、刚柔相济等运动特点。

(1)作用 身心兼修,调节身体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及运动系统,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2)适合人群 各年龄段均适宜。

2.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其练习无须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作用显著。动作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1)功效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心肾、脾胃、三焦,对各个脏腑的保健都有促进作用。

(2)适合人群 各年龄段均适宜。

四、小儿推拿预防

小儿推拿通过扶正祛邪,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儿科疾病的作用。尤其在咳喘类呼吸系统疾病、吐泻类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生长发育不良等虚损类疾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临床优势和疗效,在儿童保健领域独树一帜。

1.清天河水

(1)定位:前臂正中,总筋(掌后腕横纹中点)至洪池(肘横纹处,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成一条直线。

(2)操作:用示、中指指腹自小儿腕部推向肘,推100~300次,如图3-1所示。

(3)功效:调理肺卫。

(4)应用:治疗小儿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图3-1 清天河水

2.捏脊

(1)定位:躯干后正中线。

(2)操作:用捏法自下而上操作3~5遍,如图3-2所示。

(3)功效:调阴阳,和脏腑,通经络。

(4)应用:治疗小儿吐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图3-2 捏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