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承庆《南行别弟》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韦承庆此诗,即景即情,含蓄而克制,显示了诗人面临远别时的自制力,诚为难得。

本诗起景甚大,以江水喻别情,颇为苍茫。在诗人的眼里,唯有眼前这浩荡的长江水,才可以表达自己无边的忧思。远客,这里是指称诗人自己,他因为政治事件(依附张易之获罪),由朝廷宰相贬谪到无穷远的南方贬所端州(今广东高要)任县尉;悠悠,忧思。是啊,浩浩江水,激荡澎湃,正是诗人激烈内心的体现。而江水永不停留,它要赴无穷远的东边去,永不会再回头,想来是何等的苍凉耿郁啊,由此可见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沉重。正如吴烶《唐诗直解》所言:“此以江水起兴,言江水之长,如别情之远。”

只是在诗作形式上,前两句“澹澹”“悠悠”叠字对举的使用,反而有效地淡化了这种沉重和苍凉。于是此景此情,远别而牵挂的情感在此绵延开来,深沉而厚重,有如这一江春水含蓄而深蕴。正因为这一组叠字的对用,显示了诗人的克制,也显示了本诗的特别。

而诗作次两句,仍然克制,甚至是强忍,则又显示了诗人别样的心思。

单看第三句,仿佛是情感的恣肆。我们看,“落花”,自然是诗人就眼前所见而言,暗示了时间,也赋予它人情化的色彩,渲染了离别恨憾的情境。但在第四句,诗人马上折回,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说“到地一无声”,“一无”即“全无”,以无声的方式,写分手时的默默无声和脉脉相对。王尧衢《古唐诗合解》里说:“此‘恨’字从客情中来。花之飘落,似人之漂流。花恨人亦恨,故曰‘相与恨’。花落地何曾有声,人有恨不可告诉,故与落花一般,无有二也。”不过,再仔细推敲,此无声含蓄蕴藉,又显示了送别者和被送者都着意淡化彼此沉重的心和痛苦的情。于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份克制和在意下的隐隐的柔情与蜜意。

在意就好啊。常常,为一种离别,彼此双方,都是尽情地宣泄其无限的悲痛,既是真实又是表演,已是再普通不过了,但谁又能想到或在意到对方的心情和感受呢?所以,这首小诗的精巧和别致,就显得如此与众不同。无声,也是直击心灵的声音。

【作者简介】

韦承庆(640—706),字延休,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事继母以孝闻。弱冠举进士,补雍王府参军。府中文翰,一出其手,辞藻之美,擅于一时。长寿(692—694)中,累迁凤阁侍郎,兼掌天官选事,铨授平允。长安(701—704)中,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神龙(705—706)初,坐附张易之,流岭表。起为秘书少监,授黄门侍郎,未拜卒。有文集60卷,《全唐诗》存诗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