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
- 吴礼明
- 1061字
- 2022-08-11 11:25:05
卢僎(zhuàn)《途中口号》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
卢僎《途中口号》一诗,也是初唐应有的调子,首联整饬,尾联申发。“口号”(háo),即“口占”之意。这首诗揭示了一个社会生态,怀才者显才艰难万状,而舆论隔膜沉深,让人无可奈何。诗作也是写给那些怀才憧憬者,提醒他们要充分考虑好可能的后果。“才”是什么,既是才华,可享富贵,也是灾祸啊。当然,诗作可能也是写给那些屡遭失败者,希望一时失意之余,不要在意别人的脸色与态度,仍然要积极面对,坚定自己的信念与毅力。
头两句说,卞和怀抱美玉三次朝见楚王,最终获得认可,已是幸运;而苏秦怀揣书策十番上奏秦君,裘敝金尽,却没那么成功。一成一败,用事有变化,为下文张目。
三、四两句续次句语意,专论苏秦。据《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那次苏秦回来所走过的洛阳路,本来只是一次失败的归路,却成了引信:年年花开鸟语,似乎都在嘲弄这个失意的归人。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当然,这首诗通过对比,将怀才者的献才之难与民间态度的截然不同做了比对,引人思考的地方自然不少。
一者是民间势利的态度。犹如《战国策》所揭示,世态炎凉,普通民众历来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绝不认同那些失意者,相反,他们期待于每一个“衣锦还乡”者,哪容得下“穷困潦倒”的失败者?一个势利的社会,必有其势利的社会基础。一个只认所谓成功而拒绝失败的社会,令怀才者付出惨重的代价,自不言喻。
二者是民间冷淡的态度。可能怀才者的“显才目的”让人寻思。无论是卞和献玉,还是苏秦献策,他们即使到了双足皆废、裘敝金尽的地步,仍然执着坚持,民间对他们的极端钻营可能并不太认可,因为他们都带着强烈的个人功利意识。故而“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就显得毫不奇怪。春归花发,禽鸟撒欢,它们都活在自然清新的世界里,并不被人间的名利意识所熏染。它们的存在,对那些极端功利主义者——(杂剧《马陵道》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两三千年并无本质的变化)做了无情的嘲讽。希望诗人卢僎取其后者,算是通过诗歌,献给这个持续高热度的现实功利世界的一服清凉剂吧。
【作者简介】
卢僎,字守成,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生卒年不详,唐中宗景龙前后在世。吏部尚书卢从愿之从父,玄宗时臣。开元六年,自闻喜(今属山西运城)尉入为集贤殿学士,出为襄阳令。开元末年,历任祠部、司勋员外郎,终吏部员外郎。工诗,所作今存1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