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联想记忆法——给记忆的对象找个同胞兄弟

类似联想记忆法,指的是以识记材料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记忆方法,也就是说,只要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性,我们就可以使用类似联想记忆法来进行记忆。运用类似联想记忆法时,我们要针对识记材料进行分析,发现识记材料之间的共性,找出其相似点,并据此在识记材料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由其中一个识记材料联想到另外一个识记材料的目的,强化我们的记忆。

炎炎夏日,我们需要使用空调来降温,没有空调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用电风扇、空调扇降温。停电时,我们还会翻箱倒柜地找出尘封已久的老蒲扇。用不了电灯的时候,我们会找出蜡烛照明,没有打火机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用火柴来代替……空调、电扇、扇子以及电灯、蜡烛、打火机、火柴等事物其实都有着某种共性,空调、电扇、扇子都有着降温的效果,电灯、蜡烛的作用都是照明。所以当缺乏其中一种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想到它们的替代品。类似联想记忆法起到的正是这种作用。

当看到圆形的物体,我们会联想起足球、篮球、乒乓球;看到圆柱体,我们能够联想到杯子、水管、卷纸。因为这些物品都有共性,同样的形状让我们联想到与之类似的物体。除了形状之外,类似联想记忆法还可以通过找到识记材料其他方面的共性来帮助我们进行记忆。

比如,古人在形容一个人的人品风貌时会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夸赞一个人品行高洁的时候会说“空谷幽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的时候会说“君子如竹,宁折不弯”或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等等。这些其实都与类似联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在植物与君子之间找到了相似之处或共性,所以才会产生联想。

国内的一些学校曾经做过一项集中认字的实验,实验的对象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实验的目标是在两年之内让这些小学生认识2500个汉字,实验的方法与一般老师所教授的方法不同。他们不是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记忆,而是将字形、字音相近,能互相引起联想的字编成组,如把“扬、肠、场、畅、汤”放在一起记,把“情、清、请、晴、睛”放在一起记。这样的分组极具特色,不仅每组汉字的右半部分相同,而且每组字的汉语拼音也存在共性,如前一组的汉语拼音尾音都是“ang”,后一组的汉语拼音尾音都是“ing”。这样学生们记忆的效率就变得非常高,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了实验任务。有了如此大的词汇量,这些小学生阅读一般的书籍报纸不成问题。

这种识字方法其实正是运用了类似联想记忆法,记住其中一个词,就能联想起整组词汇,而且记得又快又好,不容易出错和发生混淆。

上学时,每个学生都会学到同义词和近义词。很多聪明的学生发现,当把一个词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放在一块进行记忆的时候,学习的效率会比单独记忆一个词语要高得多。比如,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喜悦情绪时会使用“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等。当我们对这些词进行联想记忆的时候,会比一个词一个词单独去记忆要容易得多,而且效果也比后者好很多。因为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大脑对这些识记材料进行了加工,寻找识记材料的同义词、近义词的过程就是分析、理解识记材料含义的过程。经过思维的加工,这些词汇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了痕迹,我们再去记忆这些词汇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轻松。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识记材料和自身所体验过的事物进行联系,比如,当我们感受到悲伤的情绪时,我们可以联想“悲痛欲绝”“痛心疾首”“心如刀割”“惨绝人寰”“郁郁寡欢”“痛不欲生”等具有悲伤含义的成语,以此来进行联想记忆。这样当我们感知和回忆与悲伤情绪相关的事情时,我们的大脑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些成语。

运用类似联想记忆法,可以通过一个事物进而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另外一个事物,或是通过记忆素材联想起自己曾经体验过的事物。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还能够让我们在记忆的时候更加轻松、高效。